近期,稀土行业动态频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满45天后,稀土磁材企业的出口许可获批情况成为业内焦点。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已有至少6家稀土磁材企业成功拿到商务部发放的稀土两用物质出口许可证件,同时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稀土出口许可证的审批流程正在有序推进。
具体来看,截至5月18日,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正海磁材、天和磁材、英斯特、大地熊等企业均已获批稀土出口许可证。而北方稀土、广晟有色、英洛华等公司则仍在积极申请中。
今年4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对上述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了海外市场的中重稀土供应。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掌握着全球约85%的冶炼产能,此次管制措施导致海外市场中重稀土供应缺口扩大,尤其是镝和铽等关键品种价格大幅上涨。据上海有色网(SMM)稀土分析师杨佳文介绍,截至4月下旬,欧洲地区镝、铽的价格已经翻了2 - 3倍。
在此背景下,所有含上述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的产品出口订单均需向商务部申报,获批后方可出口。根据规定,稀土两用物项出口许可申请审查周期一般为45 - 60个工作日,若出现意外情况,周期可能更长。各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申报和审批。
除了出口管制措施外,今年国内的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也备受关注。截至目前,今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尚未下发,相比去年有所“迟到”。业内分析认为,这或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下游需求不振、进口矿被纳入指标管理范畴等因素有关。不过,SMM预计2025年两批稀土开采指标合计将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幅度约为3.7%。
从市场供需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稀土原材料供应量持续偏紧,同时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行业的兴起为稀土板块带来了新的需求。但短期来看,下游钕铁硼企业进入接单淡季,部分地区金属厂开始停炉减产,终端需求量预计不会出现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