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2025年5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李颖介绍了交能融合相关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推动交能融合发展的五个重点方向。这些措施不仅将提升清洁能源的就地保障水平,还将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交通强国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和能源行业都是国家的战略性和基础性行业,也是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领域。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交通和能源融合发展,推动建设了一批交通能源融合项目,持续完善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目前,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成的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9万千瓦,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约5.1万个,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达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船舶超过430艘,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3%。
为了进一步推动交能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五个重点方向:
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加强公路、水路、充换电站设施网络规划,与电网规划协同布局,提升清洁能源就地保障水平。指导地方开展交能融合规划研究工作,明确基础设施沿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网络布局和建设时序。
实施交通基础设施起要行动和乘风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路域范围内绿电直连政策。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提速,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成网水平。
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监控中心等周边土地,推进清洁能源就近就地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一批近零碳枢纽、港口等,加强充换电等补能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双向充放电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
持续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快递、邮政、城市配送、港口、机场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卡车规模化应用。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推进高耗能、高排放铁路机车车辆节能改造和低碳化升级。
依托国家科研平台和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装备研发平台,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开展交通能源系统与能源网柔性互联、大容量
固态电池、兆瓦级超级快充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电动重卡、
氢能重卡、电动船舶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交通运输部的这些措施,不仅将提升清洁能源的就地保障水平,还将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加强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拓展应用场景、推广新能源装备和加大科技研发,交通运输部将全方位提升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形成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交通运输领域的用能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不仅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交通运输部推动交能融合发展的措施,旨在提升清洁能源的就地保障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加强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拓展应用场景、推广新能源装备和加大科技研发,交通运输部将全方位提升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些措施不仅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还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