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显示,中国凭借先进基础设施、低廉商业电价及市场韧性,超越加拿大位居首位。美国和加拿大并列第二,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排名增幅最大。欧洲整体供应链潜力却呈现倒退迹象。
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是对30个国家建立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电池供应链潜力的评级,涵盖原材料、电池制造等五大核心维度,衡量各国在供应链各环节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加拿大虽是电池原材料大国,但电池制造规模扩大进展缓慢,优势被削弱,部分公司暂停投资。
受《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支持,美国在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中并列第2。然而,特朗普政府施加关税及新能源政策转向,未来会提高美国电池制造成本,制造商可能转移投资或减少国内需求来抵消成本上涨。
去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凭借丰富经验,在困难市场条件下保持甚至提高了评级表现,韩国排名上升1位至第5,日本上升2位至第9。欧洲则因电池制造能力增长慢、需求得分减弱,供应链潜力衰退,竞争力落后,多数国家排名下滑。
匈牙利和芬兰是欧洲下滑幅度最大的国家,分别降至第21位和第11位。匈牙利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标方面表现下滑,芬兰则因钴和镍行业停滞及复杂许可流程受影响。若无新发展和干预,这些地区可能输给新兴市场。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因电动汽车需求增长和环保政策支持,排名增幅最大,且中国、巴西等国的整车和电池企业纷纷在这些新兴市场投资建厂。
总结来说,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位居榜首,美国和加拿大并列第二。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表现出色,而欧洲整体呈现衰退迹象,部分国家下滑明显。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因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排名上升,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