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市煤电化循环产业园区内,一座现代化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工厂即将投入运行。该项目采用物理破碎与湿法冶金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可高效回收锂电池中的多种有价金属。目前粉碎生产线调试已完成,核心设备陆续到位,为试生产做最后准备。
废旧锂电池经过放电处理后,首先进入自动化拆解线。外壳铝合金和铜镍极耳通过磁选、涡电流分选实现金属分类回收。拆解后的电芯模块进入密闭粉碎系统,在氮气保护环境下进行多级破碎。破碎物料经振动筛分后,铜铝箔与正负极活性物质实现高效分离。铜铝箔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可直接作为再生原料用于新电池生产。
正负极材料处理采用独特的浸出工艺。钴酸锂正极材料通过酸浸、萃取等工序,最终产出电池级钴镍复合粉。这种粉体金属含量超过99.5%,可直接用于正极材料再生产。石墨负极经提纯处理后,石墨回收率保持在95%以上。项目特别改进了锂元素的回收装置,采用多级沉淀工艺,使锂回收率提升至85%以上。
在湿法冶金环节,该项目创新采用模块化设计。浸出槽、萃取塔等关键设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内衬特氟龙涂层,有效抵抗强酸腐蚀。电解工序使用钛基阳极和铜阴极,确保金属电积过程稳定高效。溶液净化系统配备特种树脂吸附柱,可深度去除杂质离子,提高金属产品纯度。
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全流程闭环运行。含重金属废水经硫化沉淀、中和处理后,水质达到回用标准。废气处理采用二级碱液喷淋与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确保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固体危废交由专业资质单位处置,整个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项目二期规划建设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利用一期回收的金属原料,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等电池材料。这条产线将采用连续共沉淀技术,反应釜采用哈氏合金材质,可精确控制晶体生长过程。干燥工序选用喷雾干燥塔,产出粉末具有均匀的粒径分布。
厂区内配套建设了完善的检测实验室。配备ICP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精密仪器,对回收金属成分进行严格分析。质检人员定期取样检测,确保每批次产品符合电池材料标准。实验室还开展工艺优化实验,持续提升金属回收率和产品品质。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从废旧电池回收到正极材料再制造的完整闭环。与传统的采矿冶炼相比,这种循环利用模式可减少70%以上的能源消耗。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助于缓解我国锂、钴等战略金属的对外依存度。
鹤岗市依托原有的煤电产业基础,正在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当地政府规划建设专业化的动力电池回收园区,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入驻。配套的危废处理中心、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即将到来。这个项目的投产运行,为东北地区废旧电池规范化回收处理提供了示范。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装备水平,代表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先进水平。未来随着产能释放,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稳定的再生金属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