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位于印尼的镍资源开发项目近期实现重大产能突破。该项目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红土镍矿,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金属回收率显著提升。项目设计年产能12万吨镍金属当量,当前月产量已达设计产能的90%以上,较计划提前三个月完成爬坡期。
在原料处理环节,项目采用先进的矿石预处理系统。红土镍矿经过破碎筛分后,进入高压釜进行酸浸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在240-260摄氏度范围,镍
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6%和94%以上。浸出液经过多级净化处理,有效去除铁、
铝等杂质元素。
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进展。项目采用自主设计的高压反应釜,内衬耐蚀合金材料,使用寿命较进口设备延长30%。配套的余热回收系统将反应热能转化为蒸汽动力,降低能耗约25%。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实时监测,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镍铁产品品质持续优化。通过调整还原剂配比和控制熔炼温度,镍铁含镍量稳定在22%-24%区间。产品硫、磷等杂质含量低于行业标准,可直接用于不锈钢冶炼。部分镍铁产品通过进一步精炼,制成电池级
硫酸镍,满足
新能源材料需求。
钴回收系统同步完善。采用溶剂萃取工艺从浸出液中分离钴元素,产品纯度达到99.6%以上。钴产品包括
电解钴和
硫酸钴两种形态,后者直接供应
锂电池
正极材料生产线。钴回收车间实现废水零排放,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超过99.9%。
项目配套建设专业码头。通过3万吨级散货船运输镍铁产品,每月可完成6-8航次发运。码头配备自动化装卸系统,单船作业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物流成本较陆运方案降低40%,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环保设施运行效果显著。酸性废水经中和处理后达到回用标准,固体废渣经固化后用于路基材料。尾气处理系统采用多级洗涤工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100mg/m³。厂区建设200亩绿化带,形成生态屏障。
项目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配套建设镍铁加工园区,吸引多家不锈钢企业入驻。电力供应采用"燃煤发电+
光伏互补"模式,年发电量超10亿度。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
技术团队持续优化工艺参数。通过调整酸矿比、氧化还原电位等关键指标,单线日产能提升15%。新型耐腐蚀材料的应用,使关键设备检修周期延长至180天。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30%。
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配备X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等检测设备,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镍铁产品取样频率提升至每2小时一次,成分波动控制在±0.5%以内。实验室获得CNAS认证,检测结果获国际互认。
供应链保障措施到位。与多家矿山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保红土镍矿稳定供应。建立60天原料库存,应对突发供应中断。物流系统实现原料进场到产品出库全程追踪,库存周转率提升至每月1.2次。
市场销售网络逐步完善。镍铁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市场,与多家不锈钢厂建立直供关系。电池级镍钴产品供应国内主流正极材料厂商,供货比例占产能30%。建立客户技术服务团队,提供产品应用方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