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松项目坐落于老挝南部的塞公省与阿速坡省,这里沟壑纵横、海拔 800~1200 米的山脊恰是天然风廊。133 台 4.5 MW 机组沿山脊错落排布,总装机 600 MW,配套 1 座 500 kV 升压站、4 座 115 kV 升压站及 100 余公里线路,构成了老挝历史上第一座风电场,也是中国电建在海外一次性建成最大的山地风电集群。项目 2023 年 3 月开工,四区滚动建设,一、二区已于 7 月率先投运;此次三区、四区并网,标志着全容量商业运行目标提前兑现。
风电的难点不只是“立风机”,更在于“送出去”。孟松发出的电能经 500 kV 双回线路一路向东南,翻越老越边境,接入越南广治省的 500 kV 变电站,全程 80 公里,其中跨境段 18 公里。为了破解多国调度规程、频率控制、关口计量等制度壁垒,中老越三方组建了联合调度中心,首次把跨境风电纳入越南国家电网日前现货市场;华东院则开发了“多频率振荡抑制+柔性直流无功支撑”成套技术,解决了长距离弱联网的电压稳定难题,让“山风”真正成为“跨国商品”。
项目在老挝境内直接创造 3000 余个就业岗位,建设高峰期外籍与本地员工比例达 1∶4,并依托“中老工匠学院”培训了 600 余名风电运维技工。机组 20 年生命周期内可为老挝带来约 4 亿美元特许经营费与税收,同时通过替代越南燃煤电量,预计减排 3500 万吨 CO₂——相当于植树 2.2 亿棵。对于越南而言,每年 17.2 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缓解中部工业区“电荒”,降低系统备用容量 600 MW;对于老挝,则标志着“水—风—光”多能互补格局正式成型,为其打造区域电力交易中心奠定了物理基础。
孟松投运后,老挝境内已核准的风电、
光伏装机突破 2.5 GW,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多国政府及企业纷纷赴现场调研。中国电建透露,下一阶段将以孟松为核心节点,规划建设 1000 MW 风光储一体化二期项目,并通过老挝国家输电网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互联,形成“老—泰—柬”多向输电新格局。业内普遍认为,孟松模式证明了山地风电在东南亚的可复制性:资源条件相似、政治互信度高、跨境消纳市场广阔,一条从“项目级”迈向“区域级”的绿色能源高速公路已初现雏形。
老挝孟松 600 MW 山地风电的全容量投运,不只是一次风机并网,更是制度创新、技术集成与区域合作的集大成者。它以“风”为媒,打通了资源国—过境国—消费国的利益共享机制,为亚洲新能源跨境输送提供了首个成功范例。随着后续风光储一体化与多国电网互联规划的落地,“风起湄公”将成为东南亚能源转型最具标志性的注脚,也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写下新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