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经济部长要求Codelco与SQM在本届政府届满前签约,将阿塔卡马盐湖部分开采权转入国有框架;若失败,反对派或彻底废除协议。交易涉及未来30万吨碳酸锂产能归属,牵动全球动力电池成本走向。
博里奇总统任期将于2026年3月结束,经济部长加西亚公开设定“死线”——协议必须在2025年12月前草签,才能赶在新国会宣誓前完成立法程序。反对派候选人已扬言,一旦当选将启动“资源主权审查”,推翻任何未生效合同。这意味着Codelco与SQM必须在八个月内完成估值、股权置换、环境许可和社区补偿四大难关。
根据已泄露的框架协议,Codelco将持有SQM旗下阿塔卡马盐湖矿权51%的“金股”,剩余49%由SQM运营并保留市场销售权;政府则向SQM承诺延长开采期限至2060年,换取后者放弃2030年到期的特许权续约诉讼。涉及碳酸锂年产能由当前18万吨扩至30万吨,新增产出全部按照“智利制造”优先供应欧洲、北美车企。
智利拥有全球52%的锂储量,但2024年碳酸锂出口仅占全球26%,远低于澳大利亚的55%。博里奇政府提出“锂业国有化三步走”:先混合、再控股、最终全资。若交易达成,智利国家收入可额外增加每年约12亿美元特许金,相当于该国GDP的0.5%。
若协议告吹,SQM可能被迫在2030年后退出盐湖核心矿区,全球将一次性失去12万吨碳酸锂供给,占当前可交易现货的8%。机构模型显示,2026年碳酸锂现货价或因此跳涨15%至1.4万美元/吨;反之,若30万吨扩产如期落地,2027年全球锂供需将转向过剩,价格中枢下移至1万美元以下。
特斯拉、宝马已分别向智利政府提交“合作备忘录”,愿以溢价10%锁定3万吨/年供应;而
宁德时代、比亚迪则联合游说,希望维持现有SQM独家销售体系,确保亚洲供应链稳定。智利政府左右为难:既要兑现“资源民族主义”竞选承诺,又需外资技术扩产。
一场关乎全球锂定价权的“加时赛”正在圣地亚哥上演。Codelco与SQM能否在政权交接前落笔,不仅决定智利能否真正掌握“白色石油”主权,也将直接重塑2026年后动力电池的成本曲线。全球
新能源产业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