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循环经济产业园迎来重要产业升级。由赣锋锂业旗下循环科技公司与南京环境集团共同投资的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建设。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配套项目,该项目将填补区域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技术空白。
项目规划显示,该基地将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物理破碎分选和
湿法冶金工艺。在金属回收环节,重点提取锂金属、
镍板等高价值材料,同时兼顾
铝箔、
铜箔等金属的回收利用。整个工艺流程严格遵循环保标准,确保处理过程的无害化。
在设备配置方面,项目引进了多套自动化拆解设备。这些设备能够高效分离电池外壳、电极材料等不同组分。特别在铝箔回收环节,采用特殊工艺确保金属纯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对于
正极材料的处理,项目采用了创新的萃取技术,提高了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5万吨退役锂电池的产能。按照设计标准,锂金属的综合回收率可达90%以上,镍
钴锰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超过95%。这些再生材料将直接供给周边新能源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闭环。
技术团队介绍,该项目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实现了
电池材料的精细分选。通过多级破碎和智能分选系统,能够精确区分不同型号电池的组成材料。这大大提高了后续金属提纯环节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环保设施方面,项目配套建设了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所有工艺废水都将经过多道净化程序,确保达标排放。废气处理则采用了先进的活性炭吸附和催化燃烧技术,有效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从产业布局来看,该项目将有力带动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目前该区域已形成从正极材料、电池制造到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但回收环节相对薄弱。该项目的实施将补上这一关键环节,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项目实施单位表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创造200个就业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方将与当地高校合作,定向培养电池回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计划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持续优化回收工艺。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业内预计到2028年,长三角地区每年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30万吨。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区域内的回收处理压力。
在标准建设方面,项目方表示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重点推动
锂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的标准规范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金属回收率、环保指标等方面,力争树立行业标杆。
从经济效益看,该项目除了创造直接产值外,还将带动运输、仓储等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大量矿产资源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