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内铝箔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价格普遍下调。其中,9μm通讯铝箔均价报37,280元/吨,12μm、13μm和15μm锂电铝箔均价分别为36,030元/吨、34,780元/吨和33,780元/吨,四大主力规格较前一交易日均下跌110元/吨。当前市场在5G基建进度调整和钠电池产业化加速的双重影响下,正在经历供需结构的深刻变化。
从供给端看,高端铝箔产能仍面临一定制约。国内9μm以下超薄通讯铝箔产能受进口轧辊供应瓶颈影响,头部企业国产化改造进度不及预期,造成该规格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超过45%。锂电铝箔方面,尽管复合铝箔技术商业化进程较慢,但钠电池集流体铝箔单耗量较锂电池增加50%,推动国内60%的新增产能转向兼容钠电池规格。印尼绿电铝箔项目因为环保审查的暂缓,也限制了全球供应的速度增加。
需求端表现分化明显。国内5G基站年度建设目标由120万座下调至95万座,造成高频通讯铝箔订单减少,折叠屏手机铰链用高强高导铝箔订单增速也同步放缓。动力电池领域,虽然头部电池厂规划产能对应铝箔需求约72万吨,但二线厂商因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45天,采购态度趋于保守。储能市场海外户储订单支撑了耐高温铝箔需求,但国内大储项目招标量下降,对整体需求韧性造成拖累。
政策环境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工信部修订的《锂电铝箔行业规范条件》要求2025年底前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工艺升级,行业集中度预计提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进入第二阶段,出口铝箔需补足碳成本差,企业吨成本增加,加速了东南亚产能转移进程。国内再生铝税收返还政策终止,也使部分中小厂商产能利用率下滑,加剧市场结构性失衡。
宏观层面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铝箔市场。世界银行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铝消费整体承压。此外,红海航运受阻推升运输成本,对电子材料供应链形成二次冲击,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高端铝箔市场正处在技术迭代和需求验证的关键阶段。尽管短期价格承压、供需结构面临调整,但如果四季度5G基站招标重启和钠电池铝箔技术实现突破,市场仍有希望迎来结构性反弹。中长期来说,具备超薄铝箔量产能力和海外产能布局的企业,将在6G高频材料、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