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利特(002324)宣布其位于安徽马鞍山的高端车用改性材料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规模突破10亿元,标志着这家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在产能布局与产业升级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马鞍山基地的选址彰显战略考量。基地占地逾200亩,通过引入国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全流程闭环体系。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高性能改性材料的能力,产品矩阵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专用料、智能装备轻量化结构件、低空经济无人机机身复合材料等三大核心领域,其中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地的投产将重构区域产业生态。此前长三角地区高端改性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及跨区域调配,马鞍山基地的本地化生产可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15%-20%。据测算,仅电池包壳体材料一项,年可替代进口量超2万吨,对应产值规模约8亿元。
普利特作为国内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其业务版图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除传统强项改性塑料外,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同样深厚,拥有专利技术超300项。此次马鞍山基地特别配置了材料性能实验室与中试车间,可实现从分子结构设计到规模化量产的无缝衔接,为特斯拉、比亚迪、大疆等头部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以及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释放,高端改性材料市场正以年均18%的速度扩张。普利特此次产能释放恰逢其时,不仅强化了其在车用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区域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