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成都经开区成功进行了2025汽车产业生态链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在活动现场,有17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133.5亿元,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充分展现了成都经开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与广阔前景。
成都经开区坚持“稳油补电、存增并进、整零并重”的发展路径,持续强化汽车主导产业,加速培育“镇园之宝”。今年以来,一汽-大众捷达品牌焕新升级、东风集团新能源车型加速导入、吉利新能源整车基地全面启动,带动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突破下线、中创新航二期等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动产业链上下协同、能级跨越。
这次签的17个重大项目都是和汽车产业相关,包括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座舱、底盘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总投资133.5亿元。项目整体具备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等特点,高度契合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富晟新能源的商用车运营平台项目计划投资是32亿元,而久信科技的锂离子电容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是15亿元,成为了亮点。
一批总部型、配套型项目同步落地成都经开区。招商智行将设立西部总部,开展无人车运力服务与系统研发;闪聚电池成都基地年产能超25万套,配套吉利等整车企业,五年来的累计生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宁波誉立要建设智能座舱的生产基地,为德赛西威等企业提供配套支持,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
作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成都经开区已集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整车龙头企业和超8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覆盖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电子电器及新能源三电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1至8月,全区整车产量54.49万辆、同比增长26.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9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01%。
这次签约活动是成都经开区落实“立园满园”行动、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成果。项目将从延伸产业链、补齐关键环节、示范场景应用等多维度发力,为区域产业建圈强链注入新活力。依托中德智能网联试验基地和全域开放测试道路,成都经开区正加速形成“车—路—云—用”全产业链生态,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