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政策再加码驱动固态电池等前沿赛道,上市公司布局提速

政策再加码驱动固态电池等前沿赛道,上市公司布局提速

2025-09-24 10:17:37 来源:证券日报
324        0
简介:四部门发文力挺固态电池,政策、资本、产业端同步升温。上市公司忙布局:盟固利富锂锰基正极已过小试,当升硫化物电解质10吨级供货,鹏辉能量密度冲320Wh/kg,赣锋已上车试装。技术路线初定硫化物,但成本、工艺、安全仍待突破,AI被寄望加速材料筛选与设计优化。业内共识:2027年是规模验证关口,2030年中国市场或破200亿元,低空、机器人、储能新场景先吃红利。

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国资委以及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清楚地表明,它将促进建造高功能和高可靠性电池电池储能设备系统。关键任务包括开发用于电池的关键设备,钠电池和固态电池,适用于宽温度域,长寿命和低衰减,同时,基于钒的基于钒的布局,基于铁的和有机液体流量电池设备具有低成本和长期的能源存储,为能源设备的转型和上升提供了支持。

固态电池

在政策引导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9月22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关于固态电池布局的提问。例如,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公司正积极推动富锂基材料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并和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合作,相关材料已通过小试验证,中试推进顺利。


尽管前景广阔,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仍面临挑战。业内专家指出,其不仅有望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还可拓展至低空经济、机器人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据东吴证券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GWh,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技术路径方面,固态电池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主流路线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及卤化物电解质。当前,硫化物路线因性能优势获多家大厂青睐,但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易产生易燃气体等问题。行业共识认为,需进一步突破材料与工艺瓶颈,推动技术标准化与成本优化。


盘古智库研究员余丰慧指出,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需克服技术挑战并提升成本效益。他建议加强基础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材料创新,同时借助AI技术加速材料筛选和电池设计优化,通过数据驱动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安全性。

固态电池产业

多家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表示,已实现硫化物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规模化供应,并成功向清陶、卫蓝等客户批量出货全固态正极材料。鹏辉能源也透露,其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提升至320Wh/kg,中试线建设稳步推进。


9月19日,广州鹏辉能源科技公告显示,自去年8月底举行了固态电池新闻发布以来,公司一直在迭代地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迭代优化。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从280WH/kg增加到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了活动材料体积的变化,并且不需要加压模块,并且固态电池的性能更加稳定。目前,该公司正在按计划促进固态电池试点线的建设。


9月18日,江西甘芬·锂集团有限公司在交互式平台上指出,该公司在电池领域继续开发,固态电池在某些型号中进行了测试和大规模生产,并用于知名的无人机和eVTOL公司。另外,该公司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工业化过程。


赣锋锂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以及上汽、长安等整车厂均在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行业预计,2027年将成为产业链验证的关键节点。目前产业处于技术攻关与试产并行阶段,需通过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实现商业化突破。

固态电池项目

总体来看,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我国的固态电池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尽管商业化仍然面临着材料,流程和成本的挑战,但企业的积极布局以及不断的资本涌入,再加上AI等新技术的赋能,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行业。将来,随着工业链的协调进步和主要链接的突破,预计固态电池将在新的能源车辆,能源储能和新兴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开发高质量的能源设备。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河南 - 洛阳
2025年10月15日 ~ 17日
山东 - 烟台
2025年10月24日 ~ 26日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