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
新材料集团合金分公司铸轧车间建设取得重大突破——10号、9号、8号生产线在短短一周内相继完成热负荷试车,标志着该车间即将从项目建设阶段全面转入试生产阶段。三条生产线的连续告捷,不仅展现了车间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团队攻坚能力,更预示着分公司在高端
铝材产能上的新突破。
经验沉淀赋能高效试产
扎实的理论指导为试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车间技术团队系统总结了前期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了完整的问题处理机制。通过对设备故障模式、工艺参数偏差等关键要素的深入分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引。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工作方法,显著提升了试车效率,确保了试车过程的稳定推进。
多兵种协同作战显效能
面对密集的试车任务,车间采用专业化分工模式:设备检修组24小时响应,确保轧机、退火炉等核心设备"零故障"运行;生产操作班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实时监控铝液温度、轧制速度等关键参数;后勤保障组统筹安全防护与物资供应,构建起高效支撑体系。各小组通过每日联席会机制实现无缝衔接,展现出高度协同的团队战斗力。
两年攻坚铸就产业新地标
自项目启动以来,合金分公司先后攻克了大型设备安装、工艺路线优化等多项技术难题。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双轨制,建立起涵盖熔铸、热轧等全流程的专业人才梯队。如今,三条生产线陆续产出合格铝卷,不仅验证了2.5米超宽幅铝板带生产技术,更将分公司高端铝材年产能提升至15万吨,为抢占
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市场奠定基础。
榆林新材料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铸轧车间的快速投产是公司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产线达产达标,同步研发高强
铝合金等新产品,打造西北地区高端铝材制造基地。行业专家指出,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缓解国内高端铝板带进口依赖,助推区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