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第四届学术会议
推广
汽车轻量化异质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Laser oscillation-assisted cold metal transfer hybrid welding was conducted on 2.0 mm thick 6082 and a new 6xxx aluminum alloys. The influence of wire composition on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6082 and new 6xxx alloy joints is studied.Our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surface tension, the cross section of a jointfilled with ER4047 wire typically presents a wider U-shape profile, while the ER5183 filledjoint shows a relatively narrower V-shape profile.

分类:冶金行业
2024-04-29
17-4PH与316L异种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及耐蚀性能研究

(1)在焊接热输入的作用下,熔合线附近经塑性变形后的316L母材晶粒发生再结晶重新变成新的等轴晶粒。焊缝由两侧的粗大柱状晶和中心的等轴晶构成,焊缝组织为条状铁素体和部分板条马氏体。17-4PH母材仍保持马氏体形态。 (2)电化学测试表明,17-4PH与316L异种不锈钢激光焊接头的耐蚀性按照17-4PH、焊缝和316L的顺序递减。17-4PH母材耐蚀性最好,主要是因为微观组织均匀及其Cr、Mo和N的总含量较高。316L耐蚀性下降的原因在于焊前母材经历塑性变形,组织中出现条状铁素体。

分类:冶金行业
2024-04-29
Al2O3/Ti2AlN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摘要: 采用真空热压法原位形成强化相Al2O3,制备出Al2O3颗粒增强Ti2AlN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了热压态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分析了热压态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制备的Al2O3/Ti2AlN复合材料由热力学稳定的α-Al2O3相和Ti2AlN相组成,其中Al2O3颗粒弥散分布在连续的Ti2AlN基体里。Al2O3相的体积分数为40% ± 5%,呈等轴状,颗粒尺寸分布在500 nm~2 μm之间,平均为1 μm左右。Ti2AlN相晶粒为盘状,厚度大约是100 nm,长度在0.5~2 μm之间,平均几何尺寸0.3 μm左右。

铝锂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摘要: 以厚度为1.5mm的5A90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铝锂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工艺研究,分析不同焊接速度对搭接接头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200 r/min,焊接速度为100 mm/min时,焊接接头组织致密,焊核区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热机影响区出现弯曲或拉伸变形,热影响区晶粒尺寸发生粗化。搭接接头母材区的硬度最高,在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硬度下降,在焊核区硬度上升。在焊核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硬度会发生突变现象。

热处理对300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 以3005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处理对3005铝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05铝合金在退火时发生软化现象,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减小,而延伸率逐渐增加;而3005铝合金经冷轧变形后其显微组织为纤维状的条纹,经过退火处理后,合金内部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再结晶开始温度为270℃。

长时热暴露对一种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Pt-Al涂层体系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

用电镀Pt和气相渗铝方法在抗热腐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13表面制备Pt-Al涂层并将其分别在850℃和1000℃长时热暴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表征其基体/涂层间的互扩散行为和近涂层基体界面的微观组织,研究了长时热暴露对其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互扩散区(IDZ)内的MC碳化物和σ-TCP相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并在界面上析出M23C6碳化物。同时,二次反应区(SRZ)的尺寸及其内的σ-TCP相的含量不断提高。近涂层基体中的立方状γ'相依次发生球化和相互联接呈筏形转变。热暴露温度越高上述组织退化过程越明显,长时热暴露引起的组织退化与高温下元素的扩散密切相关。

焊后热处理对7055-0.1Sc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11 mm厚的7055-0.1Sc-T4铝合金板材进行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前接头的硬度分布呈“W”形,接头前进侧和后退侧都有一个最低硬度区,强度系数为63.0%~73.8%,拉伸断口位于后退侧最低硬度区。焊后人工时效(120℃×24 h)热处理使焊核的硬度提高,但是不改变接头最低硬度区的硬度,对拉伸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甚微。焊后的固溶(470℃×1.5 h+水淬)+人工时效(120℃×24 h)(T6)热处理不改变低焊速接头的晶粒组织,但是使高焊速接头焊核区底部的晶粒异常长大;T6热处理使接头各区域原有的沉淀相溶解,重新生成细小均匀的η'和η(MgZn2)沉淀相,使其硬度显著提高;T6热处理使接头沿“S”线附近出现微小的孔洞、在拉伸过程中沿“S”线开裂、其抗拉强度比焊接态大幅度提高,达到母材强度的87%,但是其塑性严重降低。

增强颗粒尺寸对B4C/Al-Zn-Mg-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不同B4C颗粒尺寸(7 μm、14 μm、20 μm)的15%B4C/Al-6.5Zn-2.8Mg-1.7Cu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强颗粒尺寸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三种复合材料中B4C颗粒均匀分布,B4C-Al界面反应较为轻微,未见明显的界面反应产物。三种复合材料基体中沉淀相的尺寸基本相同(约为5.5 nm)。B4C颗粒的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B4C颗粒尺寸为7 μm的复合材料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648 MPa,抗拉强度为713 MPa,延伸率为3.3%。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均降低。对三种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断裂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小尺寸B4C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强度较高,颗粒在变形过程中不易断裂,因此其塑性较好。

碳纤维/铝复层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在1060系铝基体表面镀镍碳纤维作为增强体,进行真空热压扩散制备出碳纤维/铝复层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压力大小)和碳纤维体积分数对碳纤维/铝复层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结合、性能强度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与铝基体界面结合良好,镀镍层与铝基体在碳纤维附近反应生成的Al3Ni阻止了铝基体与碳纤维之间生成脆性相Al4C。随着碳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先提高后降低。

铸态和T6热处理Al-Si-Cu-Ni-Ce-Cr铸造耐热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使用OM、SEM观察、XRD物相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铸态、固溶态和时效Al-Si-Cu-Ni-Ce-Cr铸造耐热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Al-Si-Cu-Ni-Ce-Cr合金进行490℃×2 h+520℃×2 h双步固溶处理,不仅使θ-Al2Cu相完全固溶进基体中,还使更多的γ-Al7Cu4Ni相和δ-Al3CuNi相充分固溶进基体中,实现了更好的固溶效果;经过490℃×2 h+520℃×2 h和185℃×6 h热处理后,Al-Si-Cu-Ni-Ce-Cr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336.8 MPa、高温(300℃)抗拉强度为153.3 MPa,比铸态分别提高了74%和19.3%。

组织不均匀性对6005A铝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检测轨道交通用6005A-T5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并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研究了6005A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组织不均匀性及其对晶间腐蚀(IGC)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05A-T5铝合金的挤压型材表现出明显的表层粗晶特征,表层的晶粒尺寸大部分大于100 μm,第二相粗大且分布稀疏,晶界基本上是大角度的(95.6%),心部晶粒基本上小于50 μm(99.8%),第二相细小且沿挤压方向呈链状分布,有较多的小角度晶界。保留粗晶层的试样其抗晶间腐蚀性能较好,最大腐蚀深度为37.08 μm,去除粗晶层试样其抗晶间腐蚀性能较差,最大腐蚀深度为459.28 μm。更少的晶界和更稀疏的晶界析出物,是6005A铝合金挤压型材表层粗晶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优于内层细晶的主要原因。

冷却速度及铝含量对含Nd的Zn-Al合金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以及电化学极化和中性盐雾试验(NSS)等手段,研究了Zn-xAl(x=4%, 5%, 7%)-0.06%Nd合金在炉冷,空冷,水冷(冷却速度分别为0.03,1.08和40℃/s)条件下的凝固组织与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合金组织不断细化,共晶组织的层片间距不断减小,而耐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且稀土Nd的添加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共晶层片间距和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空冷条件下获得的Zn-5%Al-0.06%Nd合金的耐蚀性最佳。Al含量在4%~7%之间变化时,主要引起合金组织的变化,而对合金耐腐蚀性影响不大。

Mg和Si含量对一种低频电磁铸造新型高强Al-Mg-Si-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及能谱分析、DSC热差分析、JMat Pro 5.0软件计算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低频电磁铸造新型高强Al-Mg-Si-Cu合金铸态、挤压态和T6态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合金系的均匀化温度和固溶温度可分别确定为540℃和550℃。Mg2Si强化相能显著细化合金铸态组织且细化程度随其含量增大递增,而过量Si或过量Mg均能减弱细化剂和Mg2Si相对合金铸态组织的细化作用。Mg的过量添加不会降低合金强度但可提高其延伸率至19%以上。该新型Al-Mg-Si-Cu合金中,当Mg质量分数为1.60%、Si质量分数为1.15%时,可获得较高强度(抗拉强度419 MPa、屈服强度362 MPa)而又不损害其塑性(延伸率18.75%)。

Al和Ce的含量对Mg-Al合金组织的影响

研究了Al和Ce的含量对Mg-Al-Ce合金组织的影响以及第二相的演变规律,进行热力学计算分析探讨了合金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及其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Ce对Mg-Al合金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当Al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2.5%、Ce的添加量为2%时晶粒最小,为280 μm。数据拟合结果表明,Al含量为6.4%~7%、Ce含量为1.6%~2%为最佳添加量,可使晶粒尺寸减小到160 μm。随着Al、Ce含量的变化合金中优先生成Al4Ce相,在凝固过程中细小的Al4Ce化合物吸附在α-Mg晶粒周围形成片层状共晶,阻碍α-Mg晶粒的长大从而细化合金晶粒。

选区激光熔融Al-30Si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用选区激光熔融技术(SLM)制备Al-30Si合金,研究了去应力退火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SLM成形的Al-30Si合金样品经300℃/6 h退火后其室温抗拉强度为254 ± 3 MPa,比铸态加工的Al-30Si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53.5%,硬度为176.89 ± 8.5HV、比刚度为35.18 m2/s2。SLM成形样品温度为-100℃~200℃时的热膨胀系数为13.8 × 10-6/℃~16.3 × 10-6/℃,平均热导率为70.52 W·m-1·K-1。快速冷却的特性能够细化SLM成形样品的初晶Si颗粒,使成形Al-30S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高比刚度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有望使服役于特殊环境的光机结构件保持高度的尺寸稳定性。

GH907合金机匣锻环的超声衰减性能与其组织的关系

采用超声检测和组织分析并将衰减系数量化研究了GH907合金机匣锻环的组织对其超声波衰减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超声检测中底波损失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底波成像图中衰减较大区域的形状与GH907合金低倍组织中的黑晶区形状一致;黑晶区的平均晶粒尺寸大于非黑晶区,并有大量呈魏氏组织形貌的ε相;大量ε相的析出使超声衰减增大近40%。应该从细化晶粒、控制晶粒尺寸的均匀性和抑制ε相过量析出三方面优化锻造工艺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热挤压钛/钢复合管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以低碳钢Q235为内管、以工业纯钛TA2为复管,用热挤压工艺制备了钛/钢复合管,使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仪和纳米压痕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这种钛/钢复合管的力学性能与结合界面微观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钛/钢复合管的外径为22 mm,内外壁厚分别为2.8 mm和0.4 mm,复合界面结合良好,界面内的主要物相为α-Fe、α-Ti、TiC及Fe2Ti;高温挤压使钛/钢复合管结合界面处的位错密度提高和晶粒明显细化,复合管钛侧的晶粒细化程度比基材钢侧的高,界面晶粒的平均尺寸为1.5 μm。加工硬化和高温热挤压使钛/钢结合界面的硬度提高,界面结合处的硬度最大。低温退火削弱了钛/钢复合管的加工硬化程度,提高了界面材料的刚度,而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反应层的影响较小。

含LPSO相Mg-Y-Er-Ni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

用重力铸造法制备3种Mg97Y2-x Er x Ni1(x=0.5、1、1.5)合金,研究了其铸态和(520℃,12 h)固溶态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3种铸态合金都由α-Mg基体和18R-LPSO相组成,其中Mg97Y1Er1Ni1晶粒最细,LPSO相的体积分数最高、尺寸最小且分布最为均匀,因此其室温拉伸性能最佳。进行(520℃,12 h)固溶处理后,3种固溶态合金仍然由α-Mg基体和18R-LPSO相组成。固溶态Mg97Y1.5Er0.5Ni1合金晶内出现基面层错,但是并不具有完整的堆垛周期性特征。与铸态相比,3种固溶态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

C含量对VCoNi中熵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在VCoNi中熵合金中添加间隙碳(C)原子制备出(VCoNi)100-x C x (x=0,0.1,0.4,1和2.8),系统研究了C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含量为0~1时,随着C含量的提高,均匀态和再结晶态样品的晶粒尺寸均减小,第二相颗粒的含量提高;均匀态样品的织构逐渐向α取向线上聚集,而再结晶态织构均在α线上聚集,且织构最强点均在α取向线上。当C含量为1~2.8时,均匀态样品中出现粗大的胞晶,第二相以棒状和颗粒状并存,退火孪晶减少,未出现典型的织构类型。当C含量为0.1时再结晶态样品的强韧化性能最优,可归因于细晶强化、间隙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加入C原子使再结晶样品的摩擦磨损性能提高,可归因于磨粒磨损减弱,而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增强。

定向再结晶对热轧态Cu71Al18Mn11合金的组织和超弹性性能的影响

对75%变形量热轧态Cu71Al18Mn11合金进行热区温度分别为800、850和900℃和抽拉速度分别为2、5和15 μm/s的正交定向再结晶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热轧态Cu71Al18Mn11合金的定向再结晶组织和超弹性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定向再结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度的提高,定向再结晶的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抽拉速度为2 μm/s时为粗大等轴晶中掺杂着少量柱状晶的组织,抽拉速度提高到5 μm/s时可获得大长径比柱状晶组织,但抽拉速度提高至15 μm/s时则定向再结晶组织为柱状晶与等轴晶混合组织。大长径比柱状晶组织的合金其超弹性性能较好,900℃-5 μm/s定向再结晶合金的应变量为12%时残余应变仅为1.1%,超弹性应变为9.05%。抽拉速度和热区温度影响定向再结晶过程中柱状晶吞并其前端一次再结晶晶粒的速度,从而影响定向再结晶组织;当热区移动的速度、柱状晶吞并前端一次再结晶晶粒的速度和柱状晶前端生成一次再结晶晶粒的速度三者达到平衡时柱状晶界面持续向前推进,最终生成大长径比的柱状晶组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    到第
推荐会议
湖南 - 长沙
2024年05月31日 ~ 06月02日
河南 - 郑州
2024年06月12日 ~ 14日
江苏 - 苏州
2024年05月31日 ~ 06月02日
广东 - 广州
2024年06月14日 ~ 16日
热搜关键词
1特种粉末冶金
2机械降温装置
3油水分离器,快速过滤器
4矿山方法
5镍铁合金
6材料制备及加工需求
7废水净化器
8
9第三届浮选理论、工艺与装备技术交流会
10有色技术专家
2024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