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循环操作的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微晶纤维素是由天然纤维是经稀酸水解后获得的短棒状或粉末状的多孔状颗粒,微晶纤维素经分解后,可生成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兴纤维素功能材料,来源广泛,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目前,无论是使用植物原料还是使用纤维素原料生产纳米纤维素,制备过程较为一致,主要方法有水解法、高温流体法或高强度机械处理方法;其中,水解法通常采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对原料进行水解;高温流体法为采用亚/超临界相组合流体高温技术对原料处理;高强度机械处理方法为采用高压均质机、强力磨床或高强度超声波发生器等强力机械对原料进行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在使用时均有能耗高、处理条件剧烈的缺点,不仅提高纳米纤维素的生产成本、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成功率低,不利于纳米纤维素产品的稳定生产。
4.可见,提供一种处理条件温和、成功率高的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循环操作的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方法,该方法中,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大苏打为催化剂,在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中进行反应,获得纳米纤维素。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易于控制且成功率高的优点;使用该方法获得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中,纳米纤维素的直径在5
?
45nm之间,长度在10
?
500nm之间。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可以循环操作的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方法,过程为: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大苏打为催化剂,在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中进行反应,获得纳米纤维素。
8.优选的,所述纳米纤维素的直径在5
?
45nm之间,长度在10
?
500nm之间。
9.优选的,微晶纤维素与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的质量体积(g/ml)比为2.0
?
6.0:100。
10.优选的,在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中,三乙醇胺的体积分数为15
?
45%。
11.优选的,大苏打与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的质量体积(g/l)比为0.375
?
1:1。
12.优选的,上述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3.(1)将微晶纤维素加入三乙醇胺
?
水溶液体系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苏打,混匀
声明:
“可以循环操作的制备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