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探矿技术

> 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87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2023-10-17 16:42:43
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主要是用于,属于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钻孔灌注桩二次清孔含砂率控制是影响成桩质量的关键,清孔泥浆需保持较好性能。

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二次清孔因清孔时间较长,造成泥浆性能损失现象普遍,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调浆或补充新浆,造成费时费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紧凑、泥砂分离快的分离设备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护壁泥浆中泥沙自动分离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发明目的是利用水流流速,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引起的水流旋涡,使泥浆自动旋转,不需要额外动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的改进,包括自动分离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离筒(1)一端活动安装有自动分离盖(2),自动分离筒(1)侧壁上连通设有入浆管(3),自动分离筒(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设有排砂管(4),排砂管(4)底部活动安装有排砂阀门(5),其中,自动分离盖(2)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6),自动分离盖(2)顶部连通设有出浆管(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排砂管(4)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自动分离盖(2)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分离筒(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其中,在自动分离筒(1)上部外壁筒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分离盖(2)整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体结构,出浆管(7)设置于自动分离盖(2)的中部,其中,在自动分离盖(2)开口内壁处环形设有内螺纹段,在自动分离盖(2)顶部封闭端内部设有数个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砂管(4)整体呈上大下小漏斗状上下贯通的构件,其中,在排砂管(4)底部外壁管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砂管(4)的大圆端面固定在自动分离筒(1)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砂阀门(5)两开口内壁环形设有内螺纹段,排砂阀门(5)一端螺纹连接排砂管(4),排砂阀门(5)另一端螺纹连接输送管(8)。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6)是由自下而上的粗过滤网(61)和细过滤网(62)通过数个连接件(63)固定连接为一体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自动分离盖(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63)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在自动分离筒(1)和自动分离盖(2)以及排砂管(4)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施工人员只需将其通过人工或者是搬运设备将其搬运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摆放待为使用。

使用时,施工人员将出浆管(7)的外端连接泥浆泵,入浆管(3)的外端设于泥浆处,关闭排砂阀门(5),启动泥浆泵,在泥浆泵的抽吸下,混有砂石颗粒的泥浆由入浆管(3)沿切线方向吸入自动分离装置内并沿旋自动分离筒(1)的周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混有砂石颗粒的泥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较重的砂石颗粒落向下部的排砂管(4)并逐渐堆积沉淀,一部分稍小或者是重量较轻的的砂石颗粒或者是残渣物会被过滤装置(6)挡在外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的落向下部的排砂管(4)并逐渐堆积沉淀,较轻的泥浆通过过滤装置(6)经层层过滤后由出浆管(7)抽出并流入泥浆池汇集,形成泥浆的循环,泥浆循环正常后打开排砂阀门(5)排砂,依序循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整个工作完成。

在上述的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如出现该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堵塞的情况,只需打开排砂阀门(5),向出浆管(7)灌入清水清洗即可;如堵塞比较严重,需将自动分离筒(1)和自动分离盖(2)旋松分开,在将过滤装置(6)拆下,对各个部件进行清洗即可解决该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堵塞的情况。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实用新型使用完毕之后,施工人员只需将其本实用新型进行清理修复后将其搬运移动至指定的工具存储仓库进行存储即可,以备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多级沉淀池对比,本装置占地面积小,移动方便,安装、拆除方便,可重复利用,过滤装置的设置防止了装置的堵塞,使其提高了整个工作的效率;清渣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上涂防锈漆,因此可以防止生锈的同时也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现环保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同时,在装置的外部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室内以及地下施工环境清楚地标示该放线装置的位置,能有效地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提高醒目度,易于人们辨别,增加施工和生活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6)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中标号:1—自动分离筒;

2—自动分离盖;

3—入浆管;

4—排砂管;

5—排砂阀门;

6—过滤装置,61—粗过滤网,62—细过滤网,63—连接件;

7—出浆管

8—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自动分离筒1,所述自动分离筒1一端活动安装有自动分离盖2,自动分离筒1侧壁上连通设有入浆管3,自动分离筒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设有排砂管4,排砂管4底部活动安装有排砂阀门5,其中,自动分离盖2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6,自动分离盖2顶部连通设有出浆管7。

进一步的,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排砂管4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自动分离盖2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自动分离筒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其中,在自动分离筒1上部外壁筒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进一步的,自动分离盖2整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体结构,出浆管7设置于自动分离盖2的中部,其中,在自动分离盖2开口内壁处环形设有内螺纹段,在自动分离盖2顶部封闭端内部设有数个螺纹孔。

进一步的,排砂管4整体呈上大下小漏斗状上下贯通的构件,其中,在排砂管4底部外壁管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进一步的,排砂管4的大圆端面固定在自动分离筒1的底面。

进一步的,排砂阀门5两开口内壁环形设有内螺纹段,排砂阀门5一端螺纹连接排砂管4,排砂阀门5另一端螺纹连接输送管8。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6是由自下而上的粗过滤网61和细过滤网62通过数个连接件63固定连接为一体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自动分离盖2内。

具体的,连接件63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

进一步的,在自动分离筒1和自动分离盖2以及排砂管4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所述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警示层为黄色或黑色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连接均为固定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其中,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为铰接连接、螺纹连接、卡口连接、插拔连接或是螺栓组件连接或者是螺钉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施工人员只需将其通过人工或者是搬运设备将其搬运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摆放待为使用。

使用时,施工人员将出浆管7的外端连接泥浆泵,入浆管3的外端设于泥浆处,关闭排砂阀门5,启动泥浆泵,在泥浆泵的抽吸下,混有砂石颗粒的泥浆由入浆管3沿切线方向吸入自动分离装置内并沿旋自动分离筒1的周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混有砂石颗粒的泥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较重的砂石颗粒落向下部的排砂管4并逐渐堆积沉淀,一部分稍小或者是重量较轻的的砂石颗粒或者是残渣物会被过滤装置6挡在外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的落向下部的排砂管4并逐渐堆积沉淀,较轻的泥浆通过过滤装置6经层层过滤后由出浆管7抽出并流入泥浆池汇集,形成泥浆的循环,泥浆循环正常后打开排砂阀门5排砂,依序循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整个工作完成。

在上述的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如出现该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堵塞的情况,只需打开排砂阀门5,向出浆管7灌入清水清洗即可;如堵塞比较严重,需将自动分离筒1和自动分离盖2旋松分开,在将过滤装置6拆下,对各个部件进行清洗即可解决该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堵塞的情况。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实用新型使用完毕之后,施工人员只需将其本实用新型进行清理修复后将其搬运移动至指定的工具存储仓库进行存储即可,以备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自动分离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离筒(1)一端活动安装有自动分离盖(2),自动分离筒(1)侧壁上连通设有入浆管(3),自动分离筒(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设有排砂管(4),排砂管(4)底部活动安装有排砂阀门(5),其中,自动分离盖(2)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6),自动分离盖(2)顶部连通设有出浆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排砂管(4)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自动分离筒(1)与所述自动分离盖(2)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离筒(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其中,在自动分离筒(1)上部外壁筒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离盖(2)整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体结构,出浆管(7)设置于自动分离盖(2)的中部,其中,在自动分离盖(2)开口内壁处环形设有内螺纹段,在自动分离盖(2)顶部封闭端内部设有数个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管(4)整体呈上大下小漏斗状上下贯通的构件,其中,在排砂管(4)底部外壁管口处环形设有螺纹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管(4)的大圆端面固定在自动分离筒(1)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阀门(5)两开口内壁环形设有内螺纹段,排砂阀门(5)一端螺纹连接排砂管(4),排砂阀门(5)另一端螺纹连接输送管(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是由自下而上的粗过滤网(61)和细过滤网(62)通过数个连接件(63)固定连接为一体并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在自动分离盖(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3)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动分离筒(1)和自动分离盖(2)以及排砂管(4)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自动分离筒(1),所述自动分离筒(1)一端活动安装有自动分离盖(2),自动分离筒(1)侧壁上连通设有入浆管(3),自动分离筒(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设有排砂管(4),排砂管(4)底部活动安装有排砂阀门(5),其中,自动分离盖(2)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装置(6),自动分离盖(2)顶部连通设有出浆管(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紧凑,泥砂分离快,无额外用电需求,可加速护壁泥浆中砂石颗粒的沉淀,减少二次清孔等待时间,可有效促进泥浆中砂石颗粒的沉淀,保持泥浆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操作方法简单,无繁琐施工工序,且无须额外使用电力,节约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瑞;哈斯巴根;吴勇;陈波;晁树生;偰斌;普思瑞;孙永;孔德行;李志祥;谢东升;李奇;高兴成;吴永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8.10
声明:
“护壁泥浆泥沙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五届中国浮选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