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维尔公司(PT Vale Indonesia)正在加速其业务转型,计划在中苏拉威西巴霍多皮区块新增约200万吨高品位萨普罗镍矿产能。此举旨在推动公司从仅销售镍中间品向销售原矿转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升盈利能力。尽管电炉突发停运导致公司提前进行维护,但新产能预计仍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初投产。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镍中间品销售收入虽因出货量和价格下跌而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却同比大幅增长606.6%,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显著提升。
4月26日,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举行招商引资签约仪式,成功签约8个项目,总金额836亿元。其中,国发城投(陕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乌苏市签订的2.2GW绿电及30万吨/年氢制绿色甲醇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将新建8条绿氢制甲醇生产线及配套风电场。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年碳减排量约20万吨,带动就业800人,对推动资源绿色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近日,阿曼与欧洲多国联合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旨在建设全球首条商业规模的液态氢运输走廊。该项目将从阿曼杜库姆港起运,通过合规方式出口液氢至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和德国杜伊斯堡港,成为首个跨大陆液氢供应链。签约方包括阿曼、荷兰和德国的十一家重要机构与企业,涵盖氢气生产、运输及应用全产业链。这一项目标志着全球液氢供应链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国际清洁能源合作提供新范例。
4月30日,中国钢研松原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5年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建成世界首条绿电-绿氢-纯氢冶金工业化生产线,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生产高纯度洁净新材料,推动高端合金材料开发。项目致力于打造纯氢冶金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工程化、标准化、规模化应用,助力松原市经济增长和吉林省新能源就地转化利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批复远景集团敖汉—元宝山绿氢管道项目。该管道全长约85公里,途经赤峰市敖汉旗、松山区、元宝山区,设计年输氢量21万吨,总投资4.3亿元,项目单位为远景绿氢管道工程(敖汉旗)有限公司。至此,内蒙古共批复两个绿氢管道项目,分别位于蒙东和蒙西地区,标志着其在绿氢输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助力区域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月30日,大唐云南公司首个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在玉溪市新平县成功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容量200MW/4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安装80个电池舱及40套升压变流一体机,配套新建220千伏升压站。作为云南省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它对促进玉溪市新能源消纳、提升区域电网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大唐在云南储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伟明环保旗下嘉曼公司第二条富氧侧吹炉生产线已于4月15日正式投料生产,标志着其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产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该公司高冰镍项目已实现稳定产出,电镍业务一季度完成镍板销售近千吨。
赞比亚矿业部长保罗·卡布斯韦先生强调,卡通巴项目的剥采动工,是赞比亚朝着2030年年产300万吨铜这一宏伟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特别是项目计划建设的5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堪称可持续采矿的典范,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责任的平衡,矿业部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乌克兰拥有美国认定的50份关键战略材料中的22份,以及欧盟认定的34份关键战略材料中的25份,其中石墨、锂、钛、铍和铀等资源备受关注。在石墨资源方面,乌克兰石墨储量位居世界前五,矿石储量约1900万吨,天然石墨含量为5 - 8%,目前已知有6个石墨矿场。
在2024年新能源产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华友钴业凭借一份出色的年报,向市场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厚底蕴与战略智慧。这一年,公司全年营收达609.46亿元,尽管同比微降8.08%,但归母净利润却逆势上扬至41.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99%,扣非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29.87%
《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多龙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当前,多龙铜矿正处于探矿权向采矿权转变的前期关键阶段。依据西藏自治区探矿采矿权申请40日内办结的规定,多龙铜矿的开发进展有望大幅提速,预计6月份或下半年将正式启动开发。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马越教授课题组在锂金属负极集流体界面层开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针对少锂金属电池(LLMB)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梯度亲锂、离子补偿的层叠界面设计方案。
山东黄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保有黄金资源储量达2058.46吨,持续巩固其在全球黄金行业的领先地位。
项目建设内容丰富且多元,涵盖了140万吨七水硫酸亚铁联产40万吨钛白粉、60万吨磷酸铁、60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碳酸锂、1万吨氟化锂、2万吨六氟磷酸锂、10万吨铜冶炼等多个子项目,同时还包括磷石膏分解制硫酸、热电联产项目以及公辅工程项目等配套设施。
三川智慧控股子公司天和永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稀土二次资源回收能力,目前年产能达1500吨氧化镨钕等稀土氧化物,规模化优势显著。
长安汽车(000625.SZ)在2025年1-4月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累计销量达到89.5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77.07万辆,自主乘用车销量56.22万辆,海外销量20.2万辆,新能源销量25.61万辆。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长安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体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方面的持续增长。
蓝思科技(300433.SZ)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已与30余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产品涵盖了中控屏幕、仪表盘、B柱、C柱、充电桩、无线充电模组,以及应用于车窗、挡风及天幕的多功能玻璃等。这些合作不仅展示了蓝思科技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其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奇德新材于4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收到国内某知名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定点通知书》,正式获得某车型的供应商资格。这标志着奇德新材的零部件产品首次获得该客户项目定点,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力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其生产的直流接触器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电控系统,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和汇川技术等知名企业。公司产品已在极狐等品牌中得到应用。目前,国力股份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直接合作的对接工作,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业务版图。
林泰新材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51.33%;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64.78%;扣非净利润7921.76万元,同比增长83.86%。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突破和海外市场的拓展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森特股份(603098.SH)近日在鄂尔多斯成立森特士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梅春祥。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充电控制设备租赁、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以及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股权数据显示,该公司由森特股份全资持股。这一举措标志着森特股份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4月23日,零跑汽车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宣布,公司计划在三年内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的第五大或第六大业者。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零跑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彰显了其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朱江明强调,零跑汽车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力提升来应对市场竞争,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销量5万至8万辆。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重点推动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邮政快递、城市货运配送、港口、机场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动国四及以下标准营运车辆的淘汰更新,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规模化应用,发展零排放货运。
晓程科技在加纳投资建设的FGM选矿厂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届时将显著提升矿石处理能力,公司2025年黄金产量目标设定为500至700公斤。
克来机电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5.86亿元,同比下降14.88%;归属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40.45%;扣非净利润4685.69万元,同比下降44.62%。尽管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和技术创新成为亮点,特别是在扁线驱动电机制造、电机控制器MCU、车载充电机OBC等工艺装备方面取得突破。
美凯龙(601828.SH)近日在重庆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重庆红星美凯龙通惠家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汽车销售以及汽车零配件零售等。股权数据显示,该公司由美凯龙间接全资持股。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凯龙在汽车零配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