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而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正在开启储能革命的“奇点时刻”。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不仅关乎能量密度从300Wh/kg向500Wh/kg的跃迁,更将重构价值万亿美元的交通、能源、电子产业链版图。当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列入国家战略竞争清单时,这场竞赛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迭代,演变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核心战场。
2025 年 4 月 9 日消息,新元联创(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电镀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柔性基材双面电镀方法和系统”的专利。该技术通过创新的电镀方法和系统设计,显著提高了柔性基材电镀时镀层厚度的均匀度和一致性,降低了镀层厚度,同时优化了电解液的循环和预混效果。这一技术的出现,为柔性电子产品的制造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有望推动柔性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共建国氢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共建时代氢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深圳国氢持股 51%。法定代表人为苏海龙,注册资本 1000 万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特种设备销售,及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等。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技术与资源优势,推动氢能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持。
2025 年 4 月 9 日,天合光能宣布与全球钙钛矿/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领军企业牛津光伏达成独家专利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天合光能获得了在中国内地研发、制造、销售、使用和分销基于牛津光伏钙钛矿电池技术和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技术的光伏产品的独家许可,以及向本土制造商进行再许可的独家权利。这一合作标志着全球顶尖钙钛矿太阳电池技术在中国内地的落地,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 年 4 月 9 日消息,商络电子在互动平台宣布,公司已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为其供应被动器件、功率器件、电源芯片、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器件。此外,在激光雷达领域,商络电子还为零跑汽车的 Tier1 供应商提供电子元器件支持。这一合作标志着商络电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也体现了其在电子元器件供应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5 年 4 月 10 日消息,湖北天利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处理领域取得重要技术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盐水放电装置。该装置通过创新的设计,实现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效放电和固定烘干,有效提高了废旧电池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为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5 年 4 月 8 日,科立鑫(珠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成果。该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从废旧锂电池回收物中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新方法,该技术的出现为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对原生锂资源的依赖,同时为解决废旧锂电池的环境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广东省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广东迪生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古井锂离子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告。迪生力新材料拟投资 4 亿元,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建设该项目,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回收,建成后年处理 4 万吨退役锂电池,年产可梯次利用锂电池 2 万吨、三元锂粉料 3000 吨、电池级碳酸锂 5000 吨。项目总占地面积 28448.28㎡,总建筑面积 17223.46㎡,包括综合楼、梯次利用车间等多个功能区域。该项目将有效解决退役锂电池处理问题,为市场提供再生锂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
飞轮储能是一种物理储能技术,通过电机与旋转飞轮的能量转换实现电能存储与释放。系统包括飞轮、电机、轴承、真空室等关键组件,具有高频次、高效率、长寿命等优势。它在电网调频、新能源消纳、高效不间断电源、动能回收与利用、高脉冲功率电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美国 Beacon Power、荷兰 TenneT 电力等企业已成功应用该技术,助力能源转型与高效利用。
思格新能源展示了其全模块化光储融合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涵盖工商业逆变器和模块化储能系统,适用于多种场景,能灵活配置并预留储能接口,降低用户成本。面对电价市场化波动,思格系统支持“随充随放”,结合自研EMS与BMS,利用AI实现毫秒级响应,自动调整充放电策略,助力用户实现经济收益。其零碳园解决方案采用直流耦合架构,提升系统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减少损耗,简化大型并网项目设备配置。同时,深度集成人工智能,灵活应对电力市场变化,优化能源管理。
4月10日,楚能新能源带着全球首发的472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等产品惊艳亮相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这款电池是楚能第四代储能专用电池,以“高可靠、高性能、长循环、高适配”为突破点,单颗电池标称能量1510.4Wh,能量密度195Wh/kg。它支持正极补锂、高温等效等先进技术,可实现15000次超长循环,在35℃高温环境下循环不衰减,能匹配光伏设备25年使用寿命。
4月10日,上能电气在2025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发布储能新品——430kW液冷组串式PCS,匹配600+Ah大电芯,以七大硬核基因推动产业升维,开启6MW+储能大时代。众多重要嘉宾出席发布会,见证上能电气三年三跃迁,从技术追赶者到时代定义者。新品采用低功耗液冷技术及优化算法,提升储能系统经济性和灵活性,实现最优LCOS。同时,上能电气1250kW集中式构网型PCS获认证,其全场景构网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4月10日,科林电气以“智汇未来,构网新生”为主题,携新品GRID-FORMING 135kW/261kWh液冷储能柜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该新品凭借四大核心技术,如极致降本增效、模块化灵活扩容、AI智能内核驱动、全链条安全堡垒等,重塑行业标杆,吸引众多客户关注。展会期间,科林电气与海信网络能源联合展示“光储充一体化”等技术协同成果,通过专题讲解会,直观展现技术优势,助力行业低碳转型。
4 月 7 日,辰致安奇(重庆)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产能建设项目(一期)在重庆潼南高新区开工。项目规划建成 7 万吨电池破碎打粉、7 万吨湿法再生、2.1GWh 电池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计划 2025 年底竣工,2026 年 3 月投产。项目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工艺,打造“绿色环保智慧黑灯工厂”,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辰致安奇由天奇股份、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及长安汽车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 1.8 亿元,业务覆盖电池回收利用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安徽省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公示了“安徽小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处理 10000 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片再生利用项目”(征求意见稿)。该项目总投资 1 亿元,选址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安生态工业园区,将购置裂解炉、振动筛等设备,建设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片再生利用生产线,建成后可形成年回收处理 10000 吨的生产规模。这一项目将有效解决废旧电池处理问题,推动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用铝合金架”的专利,于4月10日获得授权。该专利的铝合金架通过设置铝合金外框、电池模组及防护部件,解决了现有铝合金架对电池包防护效果差、电池包内部零部件易损坏的问题。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泉州市,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注册资本93863.0183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5318.0146万人民币,拥有众多商标、专利及行政许可。
中节能太阳能达拉特旗50万千瓦防沙治沙光伏一体化项目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全面复工,冲刺6月底全容量并网。目前,升压站、光伏桩基础和异地治理工程正稳步推进,已累计完成490兆瓦光伏桩基础施工,异地治沙区域达5.1万亩。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将50万千瓦清洁能源与75兆瓦储能系统融入荒漠,采用新能源与防沙治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改善沙地生态,减少水土流失,为当地新增植被覆盖和农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走出一条新能源发电、沙漠治理、生态治理、生态种植、富民利民的共赢之路。
4月9日,君正清洁能源(阿拉善)有限公司的绿氢制60万吨/年绿色液氨示范项目一期5万吨/年获备案。该项目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进而生产绿色甲醇和绿色合成氨,属于可再生能源化工利用工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操作弹性50%至110%,年设计运行时间8000小时。建设内容包括合成氨装置、储运系统、制氢车间等主要装置,以及变配电室、化验室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将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预计2025年7月开工,2026年7月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利用乌鲁木齐的可再生能源,采用光能耦合制氢系统和先进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将绿电转化为绿氢,实现风、光、氢、储、输、用一体化发展,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绿氢市场竞争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雄韬股份海外氢能事业部与德国知名工业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签署首台63kW燃料电池模块供应协议。该模块的A1H型号电堆采用低压运行设计,能耗降低12%,具有高活性催化剂层,电流密度行业领先,且能适应极寒环境。与传统内燃机相比,它在商用车全生命周期运营中可节约40%的综合成本。产品通过德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多项认证,为其进入欧洲市场提供资质。此次合作是雄韬股份“出海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还与三家欧洲物流企业接洽,涉及氢能巴士配套、加氢网络建设和绿氢卡车示范项目。
4月9日,中国电建集团宣布终止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此次集采原计划规模达51GW,是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招标,组件规格均为n型,包括12GW的TOPCon单晶硅组件用于投资建设项目,36GW用于工程承包项目,以及3GW的HJT单晶硅组件。2024年12月9日开标时,58家企业参与,TOPCon标段均价0.68元/瓦,HJT标段均价0.773元/瓦。此次终止是因为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等导致采购需求变化,各投标人可办理投标担保退还。
4月10日,ESIE 2025储能国际峰会在北京开幕,瑞浦兰钧展示了自研储能技术和全场景解决方案,并发布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问顶®392Ah及PowtrixTM 6.26MWh储能系统。问顶®392Ah电芯凭借创新技术,实现空间高效利用,能量效率和品质稳定性提升,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密度415Wh/L,且兼容性强,能快速量产。PowtrixTM 6.26MWh储能系统则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热安全标准,同时提高经济性和效能,减少电池簇数量,延长使用寿命,并在国内外多地建立售后网点,适应多种环境。
双登集团中标国内首批大规模数据中心高倍率锂电项目,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验证成为唯一中标厂商,巩固了其在全球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该项目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具备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等优势,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双登在数据中心“备电+储能”领域已连续多年出货量全球第一,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且早在2022年就布局并成功应用相关技术,为绿色数据中心打造示范典型,获“标杆产品奖”。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山西院总承包的韩国 GASAN-I 期风电项目顺利并网,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位于韩国江原道山上,本期容量 20 兆瓦,安装 4 台风机,还配套建设了开关站、控制室,其 22.9 千伏集电线路采用埋地电缆加架空线的方式送出。
4月9日,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首台风电机组吊装成功,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该项目是“疆电入渝”配套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总投资186亿元,总装机规模410万千瓦,包括风电、光伏、光热等多种能源形式,并配套建设升压汇集站及储能装置。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绿电97.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1万吨,对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近期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中国也发布相应反制措施。虽半导体制造未在本次关税范围,但后续美国可能针对半导体行业出额外关税政策。地缘风险加剧,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加速,半导体行业将受益。建议关注晶圆代工厂、半导体设备制造、芯片设计公司等,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方向及模拟半导体领域的芯片企业。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未来一两周全球股市可能波动,投资者或青睐高股息防御策略。
4月2日,美国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中国面临34%的加征关税,4月9日生效。美国是我国锂电第一大出口国,2024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出口规模达197.1GWh,其中对美出口额占比较大。此次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锂电池出口关税大幅上升,储能电池受冲击较大,而动力电池因美国政策限制直接进口较少,新能源车出口规模也较小,受影响相对较小。不过,美国电池产业链对外依存度高,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上优势显著,且部分企业海外产能布局领先,有望减少关税政策影响。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2024年全球电力储能累计装机372GW,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165.4GW,同比增长81.1%。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8.3GW,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占全球47%。中、美、欧引领全球储能市场,中国连续三年新增装机第一。白皮书预测,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200GW,未来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澳大利亚政府最新预测显示,2024-25财年能源和资源产品出口额将达3870亿澳元,较此前预期上调150亿澳元。其中锂产业表现突出,预计出口额将从52亿澳元增至82亿澳元。
最新数据显示,智利国家铜业公司2024年以144万吨的产量超越必和必拓,重新成为全球最大产铜商。在全球铜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主要铜企正通过技术创新和矿山升级应对品位下降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