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化3000吨/年微球型沸腾床加氢催化剂生产装置在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一次开车成功,首批产品达标并顺利发货。该装置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提升催化剂公司核心竞争力。该催化剂由中国石化“十条龙”项目研发,收率高、耐磨损,可满足渣油加氢及煤液化油等装置需求,未来将为国内外相关装置提供高质量产品,推动行业进步。
4月7日,麦米电气与采日能源在长沙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储能系统部件供应、产品开发、测试、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整合技术、市场与服务资源。麦米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聚焦储能系统研发的采日能源强强联合,加速向“零碳能源运营商”转型,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智慧能源系统商业落地,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华中地区首个超级电容调频项目在武汉华能阳逻电厂正式投运。该项目由1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与6兆瓦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组成,以“机组+储能”模式参与电网调频。其投运后,电厂机组调频响应速度和时间最高提升10倍以上,调节精度提升4倍以上,有力促进火电机组节能降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国电网调频技术创新提供示范。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计划通过港股IPO提升全球市场知名度,优化资本结构。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9.17亿元,净利润2.88亿元。海辰储能在全球储能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并已向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中标济源玉琮车网互动重卡充电站EPC工程,将打造国内首个重卡充换储一体化智慧能源枢纽。项目采用“双储能技术耦合+车网互动”模式,推动重卡电动化与电
4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其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涵盖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和电池系统等关键环节。公司在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取得技术突破,开发出多款高比能电池产品,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赣锋锂业积极推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为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安徽舒城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在舒城县顺利举行,由安徽汉星能源旗下子公司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是舒城县首个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总投资近6亿元,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选用40台汉星能源自主研发的5MW/10MWh储能单元。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舒城县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稳定性,为区域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冠盛股份于4月7日披露其固态电池项目最新进展,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项目涵盖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方向,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石墨方案,应用场景广泛;动力电池则使用准固态三元方案,注重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提升。冠盛股份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满足未来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
万润新能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在固态电池领域积极布局,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公司通过优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申请多项相关专利,并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方面进行研发布局,致力于满足未来固态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需求,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湛江市清烽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东湛江经开区动工建设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10.89亿元。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配套220kV升压站,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湛江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将加速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强化重点领域能效提升,推进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等多项措施,济南市致力于在“十四五”期间完成能耗强度下降和煤炭消费压减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在3月份完成矿区紧急撤离后,Bisie矿的精矿出口物流始终保持畅通无阻,同时矿区也积极开展并维持了基本的保养与安全维护工作,为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今年1月1日到3月13日停产前,Bisie矿共生产了4,270吨锡精矿,展现出其强大的生产潜力。
四川泰吉鑫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彩涂铝卷加工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4月中旬试生产,5月全面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高端彩涂铝卷1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幕墙铝板、家电面板、交通标识等领域。这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彩涂铝卷生产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相关产业提供高品质材料支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月24日,博威太阳能将在工厂举办盛大的开业仪式,届时将吸引众多行业精英、合作伙伴及媒体的目光。该工厂采取分期建设模式,目前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年产能高达2GW,可满足大量市场需求。而二期工程规划建设一座约60万平方英尺的光伏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神火股份在互动平台透露其氧化铝采购模式为“锁量不锁价,价格随行就市”,这一模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展现了公司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对能力,有助于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 年 3 月 28 日,天山铝业电解铝事业部成功浇铸出第一块铝电解用磷生铁浇铸全石墨化阴极炭块,标志着其阴极炭块磷生铁浇铸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涵盖阴极加热系统、中频炉及辅助系统等,投产后将满足公司电解槽节能技术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具备良好的抗热震性、抗钠侵蚀性及导电性,助力电解槽稳定运行和节能降碳。
2025年第一季度,稀土精矿的交易价格已经较2024年第四季度有所上涨,涨幅达到4.7%。而2024年第四季度,价格同样较第三季度有所上升,涨幅为6.22%。不过,在2024年的前三个季度中,稀土精矿的交易价格也经历了波动,其中第二季度环比降幅较为明显,第三季度则微降,接近持平。
福建省福蓉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有限公司的年产 18 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及加工项目迎来重要进展,精深加工一车间正式开工。该项目在产能规划方面表现出色,计划建设 15 条电池托盘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规模达到新能源电池箱体 88 万件,约 44000 吨,将为消费电子铝型材产业注入新活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第二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已调整为不含税18825元/吨(干量,REO=50%),且REO含量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将相应增减376.5元/吨。相较于今年第一季度的18618元/吨,第二季度价格环比上涨207元/吨,涨幅为1.11%。
美国对铜关税的调整对全球铜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她特别提到,如果美国对智利铜产品加征关税,智利方面将寻求在关税较低的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她解释说:“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较低的关税水平将使我们的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秘鲁国家矿业、石油和能源协会(SNMPE)负责人Julia Torreblanca在4月9日(周三)的一次公开场合中透露,秘鲁本年度铜产量预计将迎来2%至4%的增幅。这一预测意味着秘鲁铜产量有望攀升至279万吨至285万吨区间,相较于去年的274万吨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
铜价方面,今年以来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多维度利多因素依次推动铜价走高。新年伊始,美元持续高位走强,但并未对铜价造成明显抑制,反而因市场对美国可能加征有色金属关税的忧虑,铜价一路攀升。
随着清洁能源地位的日益提升,储能技术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锌溴液流电池(Zinc-Bromine Flow Batteries, ZBFBs)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中长时储能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锌溴液流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背景,着重总结了隔膜和电解液的优化策略及最新的发展潜力。
2025年4月7日,金浦钛业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子公司南京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甘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的投资计划。这一决定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可行性降低,加之南京钛白资金压力,最终促使公司终止投资。尽管项目未实质性推进,此次终止投资不会对公司现有业务及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3月27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南充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手段,促进南充市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政策涵盖了加氢(醇)站、氢能装备及零部件、氢能应用、制氢项目、氢能储运、研发创新、产业链配套、金融赋能、氢能交通及工业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南充市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2025年4月9日,运达股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宣布将投资建设四个风电项目,总规模达820MW,总投资额合计72.9亿元。这些项目包括绥滨县运达200MW风电项目、临渭区管路20万千瓦风电项目、洞头2号海上风电项目和苍南6号海上风电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地点分别位于黑龙江、陕西和浙江,旨在利用良好的风资源,为公司带来长期发电收益,提升盈利能力。
宸宇富基研发中心及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选址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由望城经开集团负责代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6亿元人民币,其核心建设内容涵盖研发中心、中试生产线以及年产2万吨负极材料生产线。
该项目由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总投资规模高达3.5亿元,占地面积广阔,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项目规划精心,旨在新建三处高标准节能车间,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台套新能源电芯壳体智能化生产专用仪器设备及3,000万套电芯壳体的强大产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4月9日,东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公司与蓝廷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拓展复合集流体技术,并与中南大学合作推进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尽管公司目前未与Manus开展AI自主智能领域的合作,但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生产与研发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