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宁德时代宣布获得两张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此次通过检测的产品包括电池单体与电池包,检测报告由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宁德时代凭借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再次证明了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宁德时代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首个在高风速海域成功投用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在福建漳州东山县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海上光伏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高风速海域新能源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当黄金在降息预期升温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双重推动下,价格屡创新高、光芒闪耀之际,白银——这个兼具“贵金属尊贵光环”与“工业金属核心血脉”双重特质的特殊存在,却依旧在33美元/盎司的关键价位附近徘徊不前。
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决定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这一决策主要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下游应用场景的显著变化、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产能过剩风险的显现以及盈利压力的加大。尽管项目暂缓,公司仍将坚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
4月29日,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连云港市后云台山隆重开工。该项目由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股东方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6.6亿元,规划装机4台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预计2031年底投产发电。电站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江苏电网及田湾核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任务,为江苏能源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4月27日,上海梓涅新能源在太仓投资建设的1.075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运行。该项目采用低充高放的储能策略,有效弥补了光伏发电的不足,确保了电力的全面消纳与高效利用。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提升了绿色能源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为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特别强调了氢能全产业链的标准建设,包括氢制备、存储、输运和应用等环节,旨在通过标准升级和质量提升,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意见还提出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到2027年,广西计划牵头或参与制定500项以上国际和国家标准,新增1500项以上核心关键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
英特尔此次公布的重磅消息之一,是备受瞩目的18A(1.8纳米)工艺已顺利进入风险生产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实现量产。这一工艺作为英特尔先进制程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提升产品性能与竞争力的重任。与此同时,18A工艺的性能增强变体18A - P也已进入早期晶圆工厂生产流程,这预示着英特尔在不断优化现有工艺,力求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4月28日,俄铝副总裁叶莲娜·别兹杰涅日内赫(Elena Bezdenezhnykh)表示,受高氧化铝价格和外部制裁影响,俄铝自2024年底起已启动产能优化措施,整体铝产量削减了10%。尽管如此,俄铝2024年全年仍实现了3.7%的铝产量增长,全年产量达399.2万吨。氧化铝产量也同比增长25.27%,达到643万吨。这一成果展示了俄铝在面对挑战时的韧性与应对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其在优化生产与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策略。
霍里森矿业(Horizon Minerals)通过与波塞冬镍业(Poseidon Nickel)的合并,显著扩展了其镍资源组合,新增42.2万吨镍金属。此次合并不仅为霍里森矿业带来了多个优质项目,如黑天鹅(Black Swan)、湖约翰斯顿(Lake Johnston)和温达拉(Windarra)项目,还提升了其在镍资源领域的地位。这些项目不仅富含高品位镍矿体,还附带了如黑天鹅加工厂等重要基础设施,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5年1 - 3月,晶科能源总出货量达19,130MW,其中组件出货量17,504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1,626MW。在平衡出货规模与盈利的前提下,公司预计第二季度组件出货量将在20GW至25GW之间。据一季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突破320GW大关。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董事长Maximo Pacheco在相关场合透露,公司4月份铜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22%,预计产量达到10.5万吨。这一数据无疑为Codelco在全球铜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新的底气。
4月28日,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仪式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隆重举行。作为柬埔寨首个新能源汽车工厂,该项目占地面积12公顷,总投资额达3200万美元,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为1万辆。比亚迪柬埔寨工厂的奠基,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柬埔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了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篇章。
印尼政府正式公布了对镍、煤炭、铜、黄金等重要矿产特许权使用费税率的调整方案。其中,镍的税率调整幅度尤为显著,从原本固定的10%大幅上调至14%至19%不等,具体税率将依据镍的市场价格进行浮动。
4月28日,小米汽车宣布已与18家行业内优质运营商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超126万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这一合作成果不仅为小米汽车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充电体验,也标志着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小米汽车的充电网络覆盖范围大幅扩大,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和用户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4月24日,全国首座重卡兆瓦级超充示范站——“上海1号站”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盛大落成。作为上海市交通委的重点示范项目,该站融合了华为数字能源的尖端技术,为我国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树立了全新标杆。这一项目的落成不仅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绿色交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新能源重卡产业提供了示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重卡超充技术将在推动交通行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月29日,常铝股份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8.28亿元,同比增长14.77%;归母净利润为1465.61万元,同比增长154.35%。这一显著的业绩增长反映了公司在市场拓展、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29日,广西科迪生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工业型材项目在田林县旧州镇桂黔(田林)经济产业园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60亩,主要生产铝合金轻量化工业型材及再生铝,建设挤压、喷涂等生产线。项目的启动不仅将推动田林县铝产业的发展,还将助力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4月28日,安徽铜辉铝业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及铝制品加工项目在铜陵市大通工贸园举行破土动工仪式。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拟建设年产100万方铝单板制品和年产100万件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的启动标志着铜陵市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最近有三个电解槽相关的招标项目有了结果。蓝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南通的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电解槽电源中标候选人是深圳市禾望科技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10兆瓦级碱性电解槽采购项目,中标供应商是国科绿氢(大连)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金额469万元。三泰公司1号、3号电解槽更新项目的离子交换膜采购,成交供应商是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价格315.18万元。这些项目加起来投标价格总计784.18万元,蓝海新材料项目的电解槽电源交货期是2025年7月30日。
鑫思创氢能携手中国华电香港、中建国际投资及Mountain Horses Management Services LLC,在中东阿曼地区签署了一体化项目开发协议。该项目包括光伏发电、储能、电解水制氢及绿氨合成,计划建设500兆瓦光伏电站,生产符合欧盟标准的低碳绿氨。鑫思创氢能将主导氢能板块,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项目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应用。项目预计2025年启动,投产后每年可减少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阿曼能源多元化,也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铜杆镀锡技改项目,通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将部分镀锌铁丝产线转型为镀锡铜丝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可达1.2万吨,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铜材深加工能力。
最近,搭载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冷藏车在重庆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由渝鸿创能和物益嘉供应链公司合作的项目。这批车以沙坪坝区的两大智慧物流枢纽为中心,为龙记山城汤圆、C98汉堡等本土餐饮品牌服务,单日能配送300件冷链物资,月运输量超8000件,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效率。相比传统柴油冷藏车,氢燃料电池车零碳排放,不会污染食品,能量转换效率还高。国鸿氢能作为成渝氢走廊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会和渝鸿创能继续深度合作,推动氢能在更多交通场景的应用,为重庆的绿色发展助力。
信实工业的太阳能项目进展迅速。其首条吉瓦级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已启动,可生产720瓦的HJT面板,并获印度标准局认证。工厂设计产能10吉瓦,可扩容至20吉瓦,实现从多晶硅到组件的垂直整合生产。此外,公司还在开发30吉瓦的电池生产能力,涵盖电池及储能系统。在印度贾姆讷格尔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运往卡奇用于太阳能发电场建设,相关输电线路也在施工。同时,信实工业还在坎德拉建设2000英亩的绿色氢能项目,与挪威公司合作生产电解槽,利用自有太阳能和储能系统供电。
4月28日,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97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使用赛博210mm TOPCon系列高效产品,通过10KV专线接入厂区配电系统,实现了全链条高效管理。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735.08万kWh,25年总发电量约18377.07万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05.0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90.56吨,相当于植树5090棵。
4月29日,国华投资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4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光伏发电、氢能生产和储能于一体的项目,也是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总装机40万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68亿千瓦时,能满足70万居民一年用电。同时配套建设储能站、制氢加氢站,助力当地绿色低碳发展。施工中,公司注重协同,实现多环节紧密衔接,仅用4个月完成大量桩基施工和光伏组件安装,创下安全生产和施工效率“双纪录”,为建成全国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项目奠定基础。
华峰铝业发布了一则备受瞩目的公告,宣布公司顺利斩获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这一证书编号为GR202431006793,于2024年12月26日正式签发,有效期长达三年。
这份协议的有效期设定为2026年至2033年,在这长达8年的时间跨度内,海德鲁预计将向NKT供应总量达27.4万吨的线材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协议还赋予了双方在合作期间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供应量的权利。据专业机构估算,该合同的总价值约为10亿欧元,不过这一数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供应量的实际变化以及未来金属价格的波动而相应调整。
在上海车展上,宝钢股份展示了其在汽车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宝钢的白车身采用多种颜色材料,颜色深浅代表强度高低,融合了钢、铝等多元材料,还展出了轻量化的碳纤维引擎盖。随着汽车材料迭代升级,未来将更多采用多材料混合车身,其中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应用前景广阔。宝钢在铝板领域也成果显著,宝神铝板已形成六大产品系列,实现批量稳定供货,其天津和三门峡两大基地均通过多家主机厂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