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万丰奥威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62.64亿元,同比增长0.35%;归母净利润为6.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尽管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的下滑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于2023年4月28日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的具体政策。该政策按照国家同期补助标准的1:0.5比例给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自治区本级财政和盟市财政各承担50%的补助金额。同时,国家、自治区和盟市三级财政补贴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该政策仅适用于2022年底前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要求按照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执行。
4月27日,青海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华电集团“德令哈PEM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完成商业化交付。该项目自2022年11月3日开工,历时两年半建成投产,采用国际先进的PEM电解水技术,制氢规模达600标方/小时,氢气纯度高达99.999%。针对德令哈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极端环境,华电集团创新开发“光-氢-储”协同调控系统,攻克了电解效率衰减和设备耐候性差等难题,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绿氢转型。该项目是国家“揭榜挂帅”重大项目,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重点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的审查报批,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水平。工作要点包括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标准的发布,实施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此外,还将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等标准的研制,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4月25日,氢舟绿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在江苏江阴高新区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装备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聚焦新型隔膜、高性能电极、双极板等产品的优化设计,旨在降低电解槽重量和能耗,减少制氢成本。公司依托自主研发团队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技术支持,掌握全流程技术,并获得中集集团、中车集团等央国企的长期订单。首期产品将应用于绿电制氢示范项目。江阴高新区将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推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和能源转型。
江苏省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板桥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该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该加氢站由工投能源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50万元,日最大加氢能力1000公斤,可满足35辆49吨级氢能重卡的日常运营需求。项目创新性地将化工副产氢资源与交通需求结合,降低了物流企业用氢成本。下一步,连云港市能源集团将以该站为样板,打造“氢能+港口”示范工程,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在重型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构建多场景氢能交通服务体系,助力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 复
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乌勒套州投资的Mezgilder Qushteri 100MW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这是该州首个风力发电项目,也是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安装了16台单机容量6.25MW的风力发电机,是哈萨克斯坦单机容量最大的。乌勒套州气候极端,冬季最低温可达-40℃,夏季最高温45℃,施工有效期仅6个月。但寰泰能源凭借当地经验与资源,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预计5月完成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3.87亿度,可减少碳排放38.7万吨。
振华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0.67亿元,同比增长9.95%;归属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27.53%。其中,金属铬及相关产品业务表现突出,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锂资源战略价值持续提升。中国正通过开发多元化锂资源和提升提取技术,应对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挑战。
四川雅江县已探明2.2亿吨锂辉石原矿资源,306万吨氧化锂储量,位居全球首位。当地正与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规划建设锂矿初加工产业园区。
中国恩菲总承包的印尼CNI镍铁项目一期近日成功产出镍铁,标志着该RKEF工艺冶炼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年产金属镍1.25万吨。
内蒙古瑞兴电力碳素制品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端预焙阳极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提升区域电解铝产业配套能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印度铝工业公司Hindalco宣布向马恒达电动车型交付首批1万件铝制电池外壳,同时启用位于浦那的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年产能达8万件。
梅特罗矿业2025年一季度铝土矿出货量达18.4万湿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离岸价收入900万美元,为完成全年650万至700万湿吨产量目标奠定基础。
宝丰集团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集中开工储能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烯烃新材料项目,总投资31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储能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合肥市近日发布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明确到2025年集中式光伏与风电装机规模将突破330万千瓦,并计划通过工业厂房光伏全覆盖、农村多能互补等举措,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
中健汇达计划在吉林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目前项目环评报告已进入公示阶段,建成后将完善东北地区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布局。
晶澳科技扬州生产基地24.71MW屋顶光伏项目近日正式并网,该项目采用高效光伏组件,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447万度,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山西省一季度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720.39%,反映出当地光伏产业链快速扩张态势,多个大型企业相继投产带动用电需求激增。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其中包含五个锂电相关项目,涵盖储能电站、盐湖提锂等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低碳发展。
北方稀土磁材公司近日召开5万吨高性能钕铁硼速凝合金建设项目启动会,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磁材合金及1万吨氢碎粉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稀土永磁材料供应能力。
华创新材与楚能新能源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供应15万吨锂电铜箔,深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推动新能源材料领域创新升级。
晖阳新能源自主研发的专有硬碳阳极材料,在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其初始库仑效率至少可达90%,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维持在85%或更高水平。
4月25日,美畅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陕西美畅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新建月产600万公里的钨丝母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钨丝母线月产能将达700万公里。此次扩产基于金刚线细线化技术的推进和钨丝金刚线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美畅股份在钨丝母线研发上已取得进展,旨在巩固市场地位,推动产业升级,助力行业技术进步。
在2025年澳大利亚储能峰会上,Eku Energy首席运营官Tom Best强调,部署电池储能系统需符合澳大利亚严苛的电网规范。Eku Energy总部位于悉尼,业务覆盖多国,但更关注本土市场。澳大利亚的电网规范被认为是全球最严格、耗时最长且成本最高的,储能系统需通过发电机性能标准(GPS)流程,获得AEMO和NSP的认可。尽管流程复杂,但开发商理解其必要性,因为澳大利亚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普及率极高,储能系统在确保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
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有色”)承担的这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验收现场,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矿冶集团、安徽省工程咨询院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百色市铝及其制品表现亮眼。这一年,百色铝及其制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额达13.2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实现了4.9%的同比增长。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环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这一增长数据显得尤为珍贵。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度Advait Energy Transitions Limite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氢能产业合作。2025年,国富氢能将向ADVAIT供应500万美元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用于印度氢能示范项目和工业应用。此前,ADVAIT已采购并交付一套国富氢能设备,此次合作显示了市场对国富产品的高度认可。双方还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印度建设300MW电解槽制造基地,助力印度国家氢能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富氢能国际业务负责人顾初阳表示,此次合作标志着公司海外业务从单设备出口向体系化合作升级,为全球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具备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铸造以及钢压延加工等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有色金属进行精细化加工处理。同时,公司还提供金属切削加工服务,确保产品具备高精度和高品质。在销售环节,公司专注于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有色金属合金以及各类金属材料的销售,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满足市场对各类金属材料的需求。
中广核在内蒙古加快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推进绿电、制氢、制甲醇、光热等新型业务,规划到2025年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在库布其沙漠,建成6座光伏电站,采用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案治理沙漠,已完成有效治沙面积3.4万亩,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5%跃升至65%。中广核还在兴安盟布局“一园一校一地二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阿尔山打造低碳能源特色小镇,投资1亿元建设白鹭学校,推动教育帮扶。截至目前,内蒙古公司在运装机容量达778万千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6459万吨,有效治沙超1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