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切实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委起草了《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文中提到,江西省将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实现氢能在能源、交通、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近日,伴随阵阵鸣笛声,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钢”)迎来了首批氢能源重卡的交车试运行。一辆辆“绿巨人”来回穿梭在宁钢的“花园工厂”,它们驮着一卷卷刚出炉的钢卷跑向全国各地。氢能源重卡的出现,标志着宁钢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这些重卡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不仅能够减少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能源,提高运输效率。这对于宁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离子管理膜是一种在电池中起到离子传导作用的薄膜,可以有效地控制离子在电池内部的传输。然而,传统的离子管理膜在面对无枝晶锂金属阳极时,容易出现枝晶生长、短路等问题,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共同攻关,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离子管理膜。
内蒙古自治区自2023年6月以来,全力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在此过程中,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承担了大量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下,包头已成为全国产能规模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72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87.8万辆。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1%。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据提升了15个百分点。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占比正在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
近日,江苏省滨海新区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行业的一大里程碑。这一项目的规模之宏大、技术创新的程度以及其对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得它在众多国内组串式储能系统应用的纪录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站。
近日,在2024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积极向上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实力,也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波口岸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进出口基地,一直以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通关能力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便利。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崛起,成为宁波口岸汽车出口的新亮点。
近日,甘肃省酒泉市盘柯睿智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GWh钠离子电池智能集成及配套产业制造项目(一期)环评批复。该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园),总投资6亿元,包括电芯厂房、储能配套厂房、智能集成厂房等。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实现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燃油乘用车7月零售84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渗透率达51.1%,较去年同期36.1%的渗透率提升15%。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该中心创新地设计出均匀化正极材料,打破了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的传统模式,并在实验中成功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电池。这一突破意味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粉末冶金的高温烧结步骤中,无氧环境的需求至关重要。以某知名粉末冶金企业为例,其在生产高精度金属部件时,若氩气供应不足或纯度不达标,将导致金属粉末氧化,产品合格率大幅下降。据统计,此类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十万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8月10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生活在中国四川成都正式开幕,首批入驻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70余款新能源车型亮相。据悉,这些车型来自41个汽车品牌,预计今年底入驻车型将超过100款。这一消息无疑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近日,一条连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我国在阿重要投资项目——艾娜克铜矿的公路正式开工。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在阿富汗的关键投资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尽早启动这个堪称“中阿天字第一号”的战略级项目,中国已经等待了整整16年时间。
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类型,相比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寿命和更快的充放电速度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固态电池成为了未来能源储存和动力传输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竞逐固态电池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精进与工艺优化,从而加速其商业化应用进程。
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合理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近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加强矿产资源配置规范管理、提升矿业政务服务效率、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升级、严格矿产资源执法监管五方面推出16条政策措施。
当前,配建储能已成为多地新能源项目并网的普遍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于储能建设持观望态度,能拖就拖,能不建则不建,明显扭曲了发展新型储能的初衷。投资商消极应对的根源何在?如何扭转“审而未建”的局面?蓬勃发展的新型储能亟待厘清发展逻辑。
近日,中国的比亚迪公司在泰国罗勇举行了其泰国工厂竣工投产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程宏宇研究员分析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既有因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下各国市场对质优价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迫切需求,也有突破中国国内同质化竞争、在全球扩大销售和利润的现实考量,有助于落实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助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的引领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销量逐年攀升。在全产业链不断创新突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巩固自身优势,同时也在不断磁吸全球工业资源,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在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快速涌现的表象之下,重磅新车代表的产业方向和趋势尤为值得关注。
近日,江津先锋独立储能电站站长张晓宇在该项目建成并网仪式上宣布,220千伏众能光储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顺利投运。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新型能源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以其卓越的环保意识和实践,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股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8月9日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西区加快推进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不仅是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坚守,更是对矿业经济提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
在科技的催化下,原本只是用来发电和暖气的煤焦油、针状焦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变成了半导体芯片、高端装备、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高热稳定性等特点,而且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日印发的《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设备更新规模超过9亿元,基本构建“空天地井”现代化绿色勘查开发装备体系,矿业装备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当下,我国正以制氢、氢储运、燃料电池系统与部件、燃料电池应用、加氢站技术为核心,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加强氢能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能源风生水起,正在深度重构中国经济地理。沿着长三角江浙沪皖画一个圈,直径4小时车程里,可以集齐一辆新能源汽车整车所需的配套零部件。这意味着在这个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8月9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数据报告。尽管7月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的销量环比略有下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却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稳健态势。
近日,榆林新材料集团所属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高品质铝合金粉末150公斤。经检测,所制铝合金粉含氧量、粒度分布等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GB/T 38972-2020的要求。该产品的研发,将提高企业增材制造终端产品的结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近期,美国固态电池制造商Factorial向宝马汽车交付了106+Ah锂金属固态电池B样品,再次引发了关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热议。这家公司此前已成功向奔驰提供了同样的样品,被誉为“世界第一个向汽车厂商提供的固态电池单元B样品”。这一突破性的技术进步为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近日,在徐工召开的电动工程机械标准稳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首批7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旨在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现场,企业深入交流了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经验,实地观摩了徐工电动工程机械产业链装备和电动装载机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