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ZEN Energy与BOC Australia达成了一项重大跨州电力零售协议(ERA),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此类协议之一。该协议计划用太阳能替代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45%以上的电网电力。通过与ACEN Australia的三方协议,ZEN将在未来10年为BOC在东海岸提供能源,购买ACEN在新南威尔士州400MW太阳能项目约23%的发电量。根据新协议,BOC澳大利亚公司到2035年有望减少其碳排放量40%以上。BOC是林德公司的子公司,林德的目标是到2035年将其全球排放量减少35%。
大连庄河V海上风电场项目成功完成新型单桩-摩擦筒基础施工。该项目是辽宁省重点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250兆瓦,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超7.5亿度,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新型基础由三峡上海院创新设计,结合大直径单桩基础和吸力式筒基础,解决传统基础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不足,节约工程量,降低施工成本,适用于部分合适区域,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项目正推进风机吊装及并网调试,力争年内全容量并网,三峡上海院将持续深化研发,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金风抚宁区100MW风力发电项目(保障性)一期工程正在快速推进,已有3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吊装完成,其余15座机组设备安装也在紧张有序进行。该项目是省“十四五”首批风电项目,一期投资6.49亿元,总装机容量100MW,采用18台风电机组,新建220kV升压站并配置储能系统。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69万吨。二期项目总投资约5.56亿元,总装机容量100MW,同样采用18台风电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17万吨。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2025年7月开工,2026年7月竣工投产,建成后可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利用乌鲁木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采用光能耦合制氢系统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实现风、光、氢、储、输、用一体化发展,还具备长时储能和氢储能发电功能。其自主研发的设备能节省四成左右的电解水绿氢制造成本。
我国近日正式确立高纯石英矿为新矿种,标志着在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矿种在新疆、河南等地发现多个矿区,提纯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这一突破将显著提升我国产业链安全水平。
4月10日,天合光能宣布其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210mm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经权威认证,最高效率达31.1%,创下大面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这一成果基于210×105 mm²大面积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底电池,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降低光电损失。天合光能多年来致力于晶硅转化效率提升,推动钙钛矿电池技术产业化。钙钛矿叠层电池理论效率可达43%以上,应用场景丰富,有望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大展身手。
北方铜业近日明确表示,公司目前未从美国进口铜原料,也未向美国出口铜产品。同时,公司通过严格的套期保值措施,有效降低市场波动对经营的影响。
赵天寿院士指出,长时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关键支撑,需在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全面布局。液流电池因其本征安全、时长灵活、寿命长等优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降低成本需从电堆电流密度和电解液利用率两方面发力。赵天寿建议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产业链布局,并优化政策支持,推动长时储能技术广泛应用,助力新能源发展。
2025 年 4 月,湖南省十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宽温域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研发”项目推进会在长沙举行,由长沙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共同承担。自 2022 年以来,联合体已承担多项技术攻关项目,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等资源优势,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这种“链式创新”模式促进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长沙打造“钠电之都”,并为其他产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德州金盛铝业研发的新型铝长城装饰条板安装结构,采用卡接式设计,简化施工流程并提升美观度。该技术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墙面装饰需求,已在建筑行业获得应用。
中国企业在铜铝复合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兼具导电性与轻量化优势的新型复合材料。该技术可显著降低铜资源消耗,已在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工业制造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材料解决方案。
湖南省发改委近日公布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涉及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两大新能源领域。其中,株洲三一5GW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将推动光伏产业链与金属材料的深度融合,助力湖南新能源产业升级。
湖南省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清单近日公布,其中包含6个锂电相关重点项目,涵盖锂矿采选、锂电池生产及储能电池研发等多个领域。这批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湖南新能源产业链,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福莱特集团越南生产基地目前保持2000吨/天的光伏玻璃产能稳定运行。公司表示将持续评估市场发展情况,审慎规划未来产能扩张计划,同时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印尼镍矿协会预测,到2030年全国镍产量将突破370万吨,较当前水平增长近一倍。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印尼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加速下游产业发展,以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并提升产业附加值。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宣布,将于4月中旬上调矿产和煤炭特许权使用费,涉及镍、黄金等多种金属矿产。新规将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动态调整费率,旨在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并优化矿业管理体系。
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已形成从材料到电芯的全链路布局。公司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技术路线,并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及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突破。
当升科技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受锂电材料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保持稳健的现金流水平,为后续市场回暖做好准备。
金川镍钴新材料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控双轮驱动,成功突破高电压四钴研发难题,并优化电积钴生产工艺。公司引入先进检测设备,建立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升级。
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合金项目在嘉兴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智能化冶炼设备,重点生产高端不锈钢材料,将推动特种合金材料国产化进程。
宁德市发改委近日公布2025年重点项目名单,包含3个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70MW。其中两个海上光伏项目将采用特殊铝合金支架,预计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东津新区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中标结果近日公布,项目即将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将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预计将带动光伏组件及配套金属材料需求增长。
工信部表示将深入实施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引导储能电池行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通过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推动技术创新等举措,促进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近日发布2025年标准工作要点,将重点推进光伏组件、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完善。新规将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产品的分级分类标准制定,同时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以高标准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正力新能此次全球发售约1.21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3.51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也获得1.13倍认购,显示出市场对这家锂电企业的强烈信心。公司每股发售价定为8.27港元,预计全球发售净筹约9.275亿港元,每手交易单位为300股。
在电动汽车领域,双方同意立即启动价格承诺谈判,旨在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安排,从而避免潜在的贸易摩擦。同时,双方还同意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和便利的营商环境。
钙钛矿电池以其高效能、低成本和柔性特质,正成为光伏产业的破局者。其理论效率可达33%,叠层设计突破45%,生产成本仅为晶硅电池的五分之一。产业链涵盖关键材料、电池制造到多元应用场景,中国在全球占据70%专利。尽管面临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和环保性挑战,但技术突破不断,产业化进程加速。资本大量涌入,推动叠层技术、柔性组件发展,有望颠覆传统光伏格局,开启“泛在式供能”新时代。
4月9日,赣锋锂业发布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公告,宣布在400Wh/kg级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循环寿命突破800次并完成工程验证,具备规模化应用潜力。同时,赣锋锂业在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低空经济与高端装备领域应用、多场景商业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国际头部车企、知名无人机企业达成合作。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低空交通发展。
截至2025年4月7日,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已达1.3万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93.4%,技术创新聚焦于核心领域。自2020年以来,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2024年申请量达2915项,刷新历史纪录,反映出我国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已进入快车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亿纬锂能携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及全新6.9MWh储能系统亮相北京。该系统基于大电芯技术路线,融合CTP高度集成设计,实现Pack成本下降10%、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20%,支持百兆瓦时电站项目标准化配置,适配主流3450kW功率,有效降低客户初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