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0 近日,河南公司技术中心携手新能源板块,凭“MW级飞轮储能一次调频”成果摘得2025年度省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把高速旋转的飞轮阵列嵌入风电场,像巨型陀螺一样瞬间吞吐电能,在秒级完成调频指令,既稳住了电网频率,又避免了风机弃风。评审专家认为,该方案在能量转化率、循环寿命、经济回报三项指标上全面优于传统锂电方案,为北方平原风电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河南样板”。
在河南广袤的麦田与风机之间,一座10兆瓦飞轮储能电站正以每分钟三万转的速度悄然运行。它没有化学电池的酸雾,也没有抽水蓄能的雄坝,仅依靠碳纤维转子与磁悬浮轴承,便将风能的波动化为平稳电流。当电网频率跌落0.1赫兹时,系统能在200毫秒内释放2.5兆瓦功率,相当于瞬间启动一台中型火电机组,却无需一滴燃料。省电力科技奖评审组将其称为“最优雅的调频动作”。
从实验室到并网运行,这套飞轮系统走过了三年。技术团队先是在郑州郊外搭起四台样机,记录每一次轴承温升;又在新乡风电场熬过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冬夜,只为验证转子涂层不脆裂。如今,32台飞轮组成的矩阵在豫北平原有序运转,每天完成上百次充放电,核心部件仍保持微米级精度。获奖消息传来,工程师们把庆功酒留在现场,继续调试下一轮升级软件——因为他们知道,电网的下一道考题已在路上。
河南省电力科学技术奖素有“中原电力奥斯卡”之称,旨在奖励真正解决现场痛点的技术。此次飞轮项目被评委会视为“破局者”:它用物理储能替代化学储能,破解了锂电调频容量衰减快、回收难的顽疾;用模块化阵列替代集中式大容量机组,让分散式风电也能参与一次调频;更用零碳方案替代部分旋转备用,为河南“十四五”减煤目标贡献了新路径。评审主席在颁奖礼上直言:“这项成果让我们看见了新型电力系统的雏形。”
连续两年捧回省电力科技奖,河南公司技术中心的秘诀只有两个字:深耕。他们把实验室搬到风机旁,把论文写进控制代码,把奖金再次投入下一代飞轮材料研究。下一步,团队将攻关“火电+飞轮”联合调频、分布式光伏电站一次调频等课题,目标是在2027年前让河南新能源场站调频合格率整体提升至95%以上。正如负责人所言:“创新不是终点,而是下一场长跑的起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