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蟠科技正式对外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增资计划,旨在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锂源”),向其全资子公司湖北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锂源”)和山东锂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锂源”)分别增资人民币25,000万元,以进一步强化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提升子公司资金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9月25日晚,多氟多与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新能源”)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签署了《合资经营协议》,共同宣布成立河南多氟多昆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合作迈入崭新阶段。
近日,南京公用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计划,公司拟与江苏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循环”)及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境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南京公用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以深度挖掘并整合各方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领域的专业与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加拿大旨在将其自身定位为关键矿产的顶级生产国。特别是在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黄金三角区,加拿大计划进一步投资最多6000万加元(约4200万美元),以推动能源转型并确保其在全球矿产市场中的地位。
今年以来,六冶科技重工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在铝模板市场和铝结构市场的业务优势,以数智化转型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扩大铝应用”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合金冶炼工艺,能一步到位将固态的金属氧化物制成块状合金。该技术不需要提炼金属后熔融、混合,有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桂西南达爱矿区外围成功钻获优质锰矿。这是继去年在该地区发现大型锰矿之后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我国锰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9月24日,全球领先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与中国建材集团正式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协议的签署旨在共同探索并开发在先进材料和产业发展领域的新机遇,以推动双方的持续发展。
近日,浙能集团在西藏嘉黎县成功并网发电首个新能源项目——浙能嘉黎县仓康5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在浙江省对口支援那曲三十年之际,为“世界屋脊”送去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推动西藏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浙江杭州建德市大洋镇华洋110千伏光伏电站项目一期并网发电。该电站占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6.7亿元,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的示范项目之一,电站配套送出工程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负责建设,共计新建12.38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35基铁塔,设计装机容量155兆瓦,是目前杭州地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供电公司、属地政府、业主方华电福新能源公司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克服时间紧迫、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等挑战,确保项目按期投产。
记者从厦门海事局获悉,2024年1-8月,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完成2.74万TEU,创下历史新高,占全省锂电池出口量的94.0%,口岸出口产值超670亿元。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出口近400TEU。
近日,孚能科技在广州的“超级工厂”正式揭开试投产的序幕。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企业实力的显著提升,更预示着广州在构建千亿级动力电池及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一步。
徐工汽车在2024年8月新能源重卡销量榜上力压群雄,成功拿下2024年第5个新能源重卡月度销售冠军。这是对徐工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充分认可,也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鼓舞。
据悉,目前中国的钙钛矿光伏电池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掌握。然而,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试图在钙钛矿光伏电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据最新一期《自然·可持续性》杂志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领导的多机构团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低成本阴极材料——氯化铁,其成本仅为典型阴极材料的1%—2%,但可储存相同数量的电量。该项成果将极大地改善电动汽车市场以及整个锂离子电池市场。
近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在西加里曼丹省隆重启动了一项总投资额高达9.41亿美元的治炼级氧化铝厂项目。这一项目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在铝产业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有助于满足印度尼西亚国内及周边国家对铝产品的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该项目由国有矿商Aneka Tambang和国有铝生产商Inalum携手合作,共同打造。Aneka Tambang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矿商之一,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Inalum则是印尼最早的铝生产商之一,拥有成熟的铝生产工艺和丰富的经验。双方此次联手合作,旨在提升印尼铝产业的竞争力,实现铝产业链的自给自足。
近年来,水系锌碘电池因具有显著优势,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锌碘电池中使用的水系电解液能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电解液毒害、爆炸等问题。同时,锌碘电池的比容量高,锌和碘元素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极其丰富且获取途径相对简单,大大降低了锌碘电池的使用成本,便于实际应用。
近日,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股份公司(Nornickel,简称“诺镍”)在圣彼得堡宣布了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成立电动汽车电池研发中心。这一决定标志着诺镍正式涉足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是专注于含镍正极活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旨在为未来建立电池材料生产设施项目奠定坚实基础。诺镍此次进入电池制造领域,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丰田正积极获取日本官方批准,计划将固态电池的生产时间也提前至2026年。随后,丰田宣布已与日本能源名企出光兴产达成协议,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已构不成威胁。这表明,面对中国在新型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丰田并未选择坐视不理,反而加大了自己的投入力度,企图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来抵消中国的威胁。
9月20日,金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扶摇”的高功率半固态电池。这款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内阻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将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近期,恩捷股份再次加大海外产能布局力度,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时隔3个月,国内电池隔膜王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恩捷股份”,002812.SZ)再次加码海外产能布局。今年至今,该公司已两度公开披露海外投资扩产,投资金额共计约55亿元人民币。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低碳生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废旧电池的处置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近日,“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网络主题调研采访团来到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探访赣州赛可韦尔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绿色循环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正逐渐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尽管太阳能电池板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它们并非尽善尽美。为此,科学家还在孜孜不倦探索新技术,力求使其更高效、更可靠。近日,the cool down网站报道了研究人员今年取得的五大极具发展潜力的太阳能创新技术突破,这些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
近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将向美国15个州的20个项目投资约6200万美元,以推进下一代清洁氢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应用。这一举措旨在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降低碳排放,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近日,海南大学田新龙和杨金霖教授领导的“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基于天然海水电解液的超长循环寿命、可重复充电的氯离子电池。这一成果标志着可逆阴离子存储电极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对可持续水系电池的一次革新,有望为深远海领域的电能储备与供应提供解决方案。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该所在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刘涛研究员的团队近日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地在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极研究领域做出了新的探索。这项研究成果的核心是开发出一种铋(Bi)单原子负载石墨毡电极,这一新设计的电极材料为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9月23日,磷酸铁锂行业龙头万润新能(688275.SH)发布公告,公司计划出资16,764.41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开展“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此举显示出万润新能在新能源领域的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其对于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
9月19日,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该公司首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顺利点火试产,标志着企业年产20万吨新型高压实磷酸铁锂及配套主材一体化项目正式进入生产运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污染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9月20日,深圳市聚能永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能永拓”)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聚能永拓(珠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隆重举行了年产5000吨卤水提锂专用锂离子吸附剂项目的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聚能永拓在盐湖提锂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年产量将达到5000吨规模,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锂材料供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