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针对进口自中国的活性阳极材料(Active Anode Material)作出反补贴初步裁定。结果显示,湖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Shanghai Shaosheng Knitted Sweat因未参与应诉,被课以712.03%的高额税率;而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均为6.55%。美国商务部计划于2025年9月29日公布反补贴终裁结果,此次调查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504.10.5000和3801.10.5000项下的产品。
美国商务部初步认定中国关键电池组件存在补贴,认为中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获得了高额政府补贴,这为后续加征反补贴关税埋下伏笔。据了解,美国石墨生产商是此次调查的请愿方之一,他们声称中国的大规模政府补贴人为压低了价格,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24年12月,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联盟向美联邦机构递交请愿书,要求调查中国公司是否违反反倾销法,并希望对中国石墨征收高达920%的惩罚性关税。
咨询公司CapstoneLLC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大部分石墨的生产国,美国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依赖从中国进口。研究机构EVTank等联合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表明,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11.5万吨,全球占比提升至95.9%。
在全球负极材料供应链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海外布局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长期趋势。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表示,700%多的关税只是暂时的,短期内虽会给涉事公司带来压力,但从行业特性和企业韧性来看,冲击范围可控,不会动摇整个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根基。
目前,受直接影响的仅为两家中国负极材料企业,部分头部企业已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实现本地化供应,有效规避了关税壁垒。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通过产能转移、供应链重构、技术合作等方式快速应对。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前十企业的门槛提升至6.0万吨,TOP10企业包括贝特瑞、上海杉杉等。
在行业竞争加剧、供给侧过剩及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出货量TOP10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及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均认识到海外布局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及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构建更具韧性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贴近海外市场有助于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以贝特瑞为例,2024年其负极材料营业收入106.92亿元,截至年末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销量突破43万吨。海外布局方面,贝特瑞在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实现投产,建成后公司在印尼负极材料产能达16万吨/年;同时,公司在摩洛哥也布局了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产能。贝特瑞表示,选择印尼建厂是考虑其生产要素与国内差异较小,在成本、税收、原材料和运输方面有优势;选择摩洛哥建厂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贸易地位,有利于贴近海外市场。
杉杉股份2024年负极材料营业收入81.96亿元,生产量35.46万吨,销售量33.95万吨。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杉杉股份已规划在芬兰建设10万吨负极产能。公司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加剧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负极海外投资面临多重风险,但公司将积极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深化海外客户战略协同,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本土化布局。
中科电气2024年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1.93亿元,负极材料出货量22.57万吨。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科电气决定通过控股子公司在中国香港或其他海外地区新设全资子公司,间接投资设立摩洛哥项目公司,实施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公司表示,海外市场贸易与政策风险增加,负极材料企业需内外兼修,提升产品竞争力并积极进行海外布局。
尚太科技2024年负极材料销售收入47.07亿元,销售量21.65万吨。2024年,尚太科技新设上海尚太服务境内外销售中心,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设子公司,其中马来西亚尚太为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公司表示,中国企业出海竞争有助于促进全球市场扩张和产业链发展进步,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客户开发力度。
璞泰来2024年负极材料业务板块江西紫宸营业收入42.22亿元,已形成年产20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国际市场方面,璞泰来将重点推进在东南亚地区布局负极材料等产能,并通过多种形式为海外企业提供服务。公司表示,国际经营和贸易环境存在不确定性,若不能及时适应相关政策、完成全球化布局,可能会失去部分海外订单和市场需求。
翔丰华2024年销售负极材料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为13.82亿元,负极材料生产量7.51万吨,销售量6.89万吨。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翔丰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正在开拓德国大众、韩国SKon、日本松下等国际知名锂电池企业,其中已通过德国大众各项审核,产品小批量供货。
随着海外产能的逐步落地,负极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将从“成本比拼”转向技术差异化与供应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