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X-Ray离线检测设备 AX8200B,产品适用对象:各类型、各尺寸锂电池手动检测。自动化:离线手动/半自动检测。产品描述:X光检查机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采用X光透射原理,穿透电池内部,可检查各类型电池对齐度、极耳碰避、电极内部的连接等项目(离线设备)。
锂电池X-ray离线检测设备 AX8800C-130,自动化:离线X-ray检测,产品描述:具备更强大的检测功能,兼容多种电池类型以及不同型号电池的检测,产品说明 Product description,日联科技锂电池X-ray离线检测设备 AX8800C-130,具备更强大的检测功能,兼容多种电池类型以及不同型号电池的检测,可实现电池角位全检,操作方便快捷。
锂电池X-Ray离线检查机 AX8800,产品适用对象:叠片型动力电池,检测电池叠片对齐度。性能:离线手动/半自动检测。电池种类:叠片工艺电池。产品描述:该设备采用PLC及板卡控制,通过X-RAY发生器发出X射线,穿透电池内部,由成像系统接收X射线成像和拍照,通过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手动测量和判断,确定良品和不良品。
动力叠片电池在线自动检查机 LX-4D24-110,产品适用对象:动力叠片电池X-RAY缺陷检测;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动力叠片电池X-Ray在线检查机 LX-4D24-110 在线检测分析,针对电芯或成品电池进行在线全自动检测。
动力叠片电池X-Ray在线检查机 LX-1D16-130,产品适用对象:叠片型动力电池,检测电池叠片对齐度。性能:在线全自动检测。电池种类:铝壳装电池;软包装电池。产品描述:动力叠片电池X-Ray在线检查机 LX-1D16-130 是一套成像系统在线检测分析针对叠片型动力电池的在线全自动检测。
动力卷绕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6D30-130,产品适用对象:动力卷绕电池(≤L230*W135*T40),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针对卷绕类电池电芯或成品电池进行在线全自动检测,检测卷绕对齐度,测对角或四角每一层负极超出正极长度,以及求出各项值。
纽扣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3D20-110,产品适用对象:纽扣电池,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采用X光透射原理,穿透电池内部,对锂离子扣式电池极耳内部结构、正负极片对齐度、弯曲角度等进行在线检测分析,通过软件自动检测判断,自动分选良品和不良品。
动力卷绕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2D18-130,产品适用对象:动力卷绕电池,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针对卷绕类电池电芯或成品电池进行在线全自动检测,检测卷绕对齐度,测对角每一层负极超出正极长度,以及求出各项值等。
纽扣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2K45-110,产品适用对象:纽扣电池、蓝牙电池的缺陷检测;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X光检查机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采用X光透射原理,穿透电池内部,对电池极耳内部结构和正负极片的对齐度进行在线检测分析,通过软件自动检测判断,自动分选良品和不良品。
3C软包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1R30-130T,产品适用对象:3C软包数码电池(≤L190*W120*T12),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X光检查机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采用X光透射原理,穿透电池内部,对软包电池极耳内部结构和正负极片的对齐度及负极弯曲角度进行在线检测分析,通过软件自动检测判断,自动分选良品和不良品。
3C软包电池在线检测设备 LX-1R30-110,产品适用对象:方形软包电池极正负极片的对齐度、负极弯曲角度进行在线检;自动化:在线全自动检测;产品描述:X光检查机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采用X光透射原理,穿透电池内部,对软包电池极耳内部结构和正负极片的对齐度及负极弯曲角度进行在线检测分析,通过软件自动检测判断,自动分选良品和不良品。
圆柱电池X-Ray在线检查机 LX-1Y120-120,产品适用对象:1.检测圆柱电池极耳内部结构和正负极片的包覆情况。2.电池中负极和壳壁的情况(间距、触碰距离、极耳的弯折状态等).功能:自动判定、数据储存和不良品识别、筛选隔离,实现整个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一次测两支电池,效率120PPM。
锂电池快速3D-CT智能检测装备 AX9800,产品适用对象:兼容叠片电池、18650电池、圆柱卷心、纽扣电池、卷绕电池等多种电池类型,产品描述:◆ 叠片后100%CT高速全检,漏判率0%◆ 快速CT重建技术,3秒内实现锂电池微米级3D/CT全扫描。
结晶器维修台是冶金连铸生产线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在结晶器的检查、维修和更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晶器是连铸机中的核心部件,为了保证结晶器正常工作需要定期对结晶器进行检查及维修,在检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结晶器进行翻转,以便从多个角度对结晶器进行检修操作,由于结晶器的重量很大,因此结晶器的检查及维修操作困难,检查维修的工作效率较低。结晶器维修台的设计旨在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难度,同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