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74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3-11-22 14:07:4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包括:

输送带;

主动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一端;

从动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以及

调整机构,与所述从动辊相连接,从而能够调整所述从动辊与所述主动辊之间的距离,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从动辊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所述伸缩机构与轴承相连接;

调整构件,所述调整构件与所述伸缩机构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伸缩机构相对于机架的位置;以及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能够检测所述输送带的状态,用于向所述伸缩机构传输表示所述输送带的状态的信号;

当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输送带打滑时向所述伸缩机构传输发生打滑信号,所述伸缩机构开始运动;

当所述检测机构判断所述输送带打滑消失时向所述伸缩机构传输打滑停止信号,所述伸缩机构停止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包括与从动辊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连接到用于安装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机架上,所述滑动轴承的轴承座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构件为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机构主体,与所述调整构件相连接;以及

伸缩件,与所述滑动轴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有杆气缸机构,所述机构主体为筒状气缸主体,所述伸缩件为活塞杆。

7.一种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所述调整构件相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滑轨相连接。

说明书: 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打滑是带式输送机常见的故障之一。输送带正常运转时,带速不低于辊筒转速的95%,如果辊筒与输送带的摩擦力不够,输送带就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当发生打滑故障时,则易造成物料撒落、物料堵塞、输送带磨损、断带等现象,进而导致带式输送机无法正常运行。

在目前的市场上,存在可以检测到带式输送机发生打滑现象的技术手段,但其仅是作为预警停机信号使用,并没有在检测到发生打滑现象后,及时地对输送带施加合适的张紧力。如果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打滑故障,不仅可以避免所述的不良影响,还能有效地消除时间上的浪费,保证设备连续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用以解决如何在检测到打滑现象时及时的对输送带施加以合适的张紧力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其中,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包括:输送带;主动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一端;从动辊,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以及调整机构,与所述从动辊相连接,从而能够调整所述从动辊与所述主动辊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包括与从动辊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滑动轴承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连接到用于安装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机架上,所述滑动轴承的轴承座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从动辊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所述伸缩机构与所述滑动轴承相连接;以及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能够检测所述输送带的状态,用于向所述伸缩机构传输表示所述输送带的状态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还包括调整构件,所述调整构件与所述伸缩机构相连接,用于调整所述伸缩机构相对于所述机架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调整构件为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机构主体,与所述调整构件相连接;以及伸缩件,与所述滑动轴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为有杆气缸机构,所述机构主体为筒状气缸主体,所述伸缩件为活塞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其中,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所述机架以及如上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机架与所述调整构件相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滑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将输送带张紧装置应用于带式输送机,启动带式输送机,当检测到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发生打滑时,调整机构开始运动,将从动辊向远离主动辊的方向驱动,进而增大了输送带的张紧力,当检测到传送带打滑现象消失时,调整机构停止运动,从动辊不再移动,此时输送带的张紧力达到适宜值,如此能够有效地解决如何在检测到打滑现象时及时地对输送带施加以合适的张紧力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张紧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送带;2-主动辊;3-从动辊;31-滑动轴承;32-滑轨;4-伸缩机构;41-机构主体;42-伸缩件;5-调整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带张紧装置,该输送带张紧装置包括输送带1、主动辊2、从动辊3和调整机构。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具体描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上述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

在实施例中,从动辊3设置在输送带1的第一端,主动辊2设置在输送带1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在主动辊2侧设置有动力源(未示出),由主动辊2驱动输送带1进而带动从动辊3,如此形成带传动。调整机构与从动辊3相连接,用于在输送带1发生打滑时自动地调整从动辊3的位置,进而调整动辊3与主动辊2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从动辊3的轴承采用滑动轴承31,所述滑动轴承31具有轴承座。在滑动轴承3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轨32,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与滑轨32滑动连接。具体的,滑轨32的形状为长方形,两条滑轨32的长度方向均与主动辊2与从动辊3的轴心连线的方向相平行。在轴承座的正中央形成有圆孔,以供在其中安装从动辊3的轴。轴承座可以与两条滑轨32相配合,由此,滑动轴承31可以在主动辊2与从动辊3的轴心连线的方向上进行运动,从动辊3的位置随滑动轴承31的移动而改变,以调整输送带1的张紧力。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整机构包括伸缩机构4与检测机构(图中未示出)。伸缩机构4设置在从动辊3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伸缩机构4与从动辊3的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相连接,用于为滑动轴承31在滑轨32之间的移动提供动力,即伸缩机构4可以驱动从动辊3。检测机构可以利用脉冲检测输送带1的运动状态,判断输送带1是否发生打滑的机构。在输送带1发生打滑时,检测机构将检测到的发生打滑的信号传输给伸缩机构4,伸缩机构4在接收到检测机构的发生打滑的信号时开始运动,进行伸长动作以驱动从动辊3进行移动,增大输送带1的张紧力,且检测机构在此过程中持续进行检测。当检测机构判断打滑现象消失时,检测机构将向伸缩机构4传输打滑停止信号,伸缩机构4在收到打滑停止信号时立即停止伸长动作,此时,输送带1被调整到了合适的张紧力,在此过程中输送带1保持运作且打滑现象被消除。

此外,优选的,在伸缩机构4在与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相连接的一侧的相对侧设置有调整构件5,调整构件5固定在安装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设备上,并与伸缩机构4相连接,即伸缩机构4通过调整构件5与所述设备相连接,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伸缩机构4自身的重力由与其连接的调整构件5与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共同承担。

在实施例中,例如,调整构件5为螺杆,螺杆的一端可以与安装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设备螺纹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4相连接,通过调整螺杆的长度或螺杆与所述设备的连接位置,即可调整伸缩机构4相对于从动辊3的位置,从而对伸缩机构4做出调整。

然而,不限于此,在实施例中为具有调整构件5的情况,当在未设有调整构件5的情况时,伸缩机构4本身与安装所述输送带张紧装置的设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伸缩机构4可以是能够实现其上述功能的任意机构,例如可以是直线电机机构或者气缸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4可以为有杆气缸机构。

优选的,伸缩机构4包括机构主体41与伸缩件42,其中,机构主体41与调整构件5相连接,伸缩件42与滑动轴承31相连接。具体的,机构主体41为有杆气缸机构的筒状气缸主体部分,伸缩件42则为有杆气缸机构的活塞杆。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有杆气缸机构的尾部设置有螺钉孔位,从而可以为杆气缸机构的气缸主体尾部安装不同的底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调整构件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可以与螺杆相连接的底座,调整构件5与底座螺纹连接。活塞杆的一端与气缸主体相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与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相连接。可以是,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在面向活塞杆的侧面的中央形成有开孔,用于供活塞杆伸入,并在垂直于开孔侧的一面上开设有方形的开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开窗直接接触到位于轴承座内的活塞杆的端部。在活塞杆与轴承座相连接的一端上,装配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中,第一螺母位于开孔的内侧,即第一螺母位于轴承座内,通过开窗可以对该螺母直接进行旋拧,第二螺母位于开孔的外侧,且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直径均大于开孔的直径(此处直径是指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在开口的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图形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旋拧至开孔的两侧时,活塞杆与滑动轴承31的轴承座的位置也因此被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机构4和调整构件5能够实现双级调节,从而提高输送带张紧装置的适应范围。

此外,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以及如上所述的输送带张紧装置。

优选的,机架与滑轨32固定连接。可以是滑轨32与机架上均形成有多个位置对应的螺纹孔,滑轨32与机架之间可以通过多个螺钉相连接,这里,用于连接的螺纹孔个数可以根据滑轨32的具体长度而进行调整。机架与调整构件5相连接,可以是机架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方形金属板,而在方形金属板的一端伸出有一个金属环,且金属环伸出的方向垂直于方形金属板。调整构件5即螺杆的一端与伸缩机构4固定连接,另一端则穿过金属环。在螺杆穿过金属环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螺母与第四螺母,第三螺母与第四螺母分别位于金属环的两侧,且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的直径均大于金属环的孔径(此处直径是指第三螺母与第四螺母在金属环孔的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图形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当将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调整至金属环的两侧相接触时,螺杆的位置也因此被固定。

使用时,将输送带张紧装置安装于带式输送机。启动带式输送机,当检测机构检测到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1发生打滑时,检测机构向伸缩机构4传输发生打滑信号,伸缩机构4在接收到检测机构的发生打滑的信号时开始运动,即有杆气缸机构伸长活塞杆,以驱动滑动轴承31,滑动轴承31带动从动辊3沿滑轨32长度方向进行运动,此时,从动辊3向远离主动辊2的方向移动,由此增大了输送带1的张紧力,而检测机构在此过程中持续进行检测。当检测机构判断打滑现象消失时,检测机构向伸缩机构4传输打滑停止信号,伸缩机构4在收到打滑停止信号时立即停止活塞杆的伸长动作,输送带1此时被调整到了合适的张紧力。此外,通过改变调整构件5的位置,还可以调整伸缩机构4的位置,避免出现活塞杆伸出达到极限距离时,仍不能达到增大张紧力的适宜伸长量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张紧装置和带式输送机,能够使得输送带1的张紧力保持适宜值,如此能够有效地在检测到打滑现象时及时地对输送带1施加合适的张紧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声明:
“输送带张紧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