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

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

1065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陈和平  
2023-12-29 15:14:34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柱主体(1)、顶板主体(2)和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所述支撑柱主体(1)顶端固定有顶板主体(2),且顶板主体(2)外壁安装有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主体(2)顶端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第一侧板(411),所述顶板主体(2)顶端固定有第一侧板(411),且第一侧板(411)顶端固定有固定板(412),所述固定板(412)内部开设有腔室(413),且腔室(413)内壁固定有支撑杆(414),所述支撑杆(414)内部贯穿有第一螺杆(415),且第一螺杆(415)右侧通过轴承互动连接于腔室(413)内壁,所述第一螺杆(415)外壁套设有第一螺套(416),且第一螺套(416)底端固定有第二侧板(417),所述第一螺杆(415)左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419),且第一锥形齿轮(419)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42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420)内壁固定有第二螺杆(421),且第二螺杆(421)底端能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腔室(413)内壁,所述第二螺杆(421)外壁套设有第二螺套(422),且第二螺套(422)底端贴合于固定板(412)外壁,所述第二螺套(422)外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423),且铰接杆(423)远离第二螺套(422)外壁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一螺套(416)外壁,所述第二螺杆(421)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把手(4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底端设置有清洁机构,且清洁机构包括支撑板(511),所述支撑柱主体(1)外壁固定有支撑板(511),且支撑板(511)顶端贴合有横板(512),所述横板(512)顶端固定有清洁毛刷(513),且清洁毛刷(513)顶端贴合于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外壁,所述横板(512)底端固定有限位板(514),且限位板(514)内部贯穿有插杆(515),所述插杆(515)右侧插设于支撑板(511)内部,且插杆(515)左侧固定有拉板(519),所述插杆(515)外壁缠绕有弹簧(520),且弹簧(520)左侧固定于拉板(519)外壁,所述弹簧(520)远离拉板(519)外壁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板(514)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417)外壁胶粘有连接板(418),且连接板(418)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把手(424)外壁胶粘有防护套(425),且防护套(425)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515)内部开设有滑槽(516),且滑槽(516)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17),所述滑块(517)底端固定于限位板(514)内壁,且滑块(517)左侧贴合有固定块(518),所述固定块(518)顶端固定于滑槽(516)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519)左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把手(521),且第二固定把手(521)形状设置为弧形。

说明书: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背景技术[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使生活垃圾逐渐增多,令周围环境质量降低,为了解决这些生活垃圾,工作人员往往把这些生活垃圾运输到垃圾焚

烧厂,通过焚烧炉的自动上料结构投放入焚烧炉内部后,进行燃烧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工作,

对垃圾进行净化,因此可知现在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

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 现在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待燃烧的垃圾放置在上料机构顶端时,由于未设置固定机构,导致垃圾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从旁进行辅助工作,避免垃

圾掉落,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该装置正视的实用性。

[0004] 此外,现在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由于上料机构底端未设置清洁机构,导致上料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外壁积攒污垢,因此亟需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

料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料机构顶端未设置固定机构和上料机构底端未设置清洁机构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柱主体、顶板主体和自动上料机构主体,所述支撑柱主体顶端固定有顶板主

体,且顶板主体外壁安装有自动上料机构主体,所述顶板主体顶端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

机构包括第一侧板,所述顶板主体顶端固定有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顶端固定有固定板,所

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腔室,且腔室内壁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贯穿有第一螺杆,且

第一螺杆右侧通过轴承互动连接于腔室内壁,所述第一螺杆外壁套设有第一螺套,且第一

螺套底端固定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螺杆左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左侧

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内壁固定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底端能通过轴

承活动连接于腔室内壁,所述第二螺杆外壁套设有第二螺套,且第二螺套底端贴合于固定

板外壁,所述第二螺套外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远离第二螺套外壁的一

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一螺套外壁,所述第二螺杆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把手。

[0007] 优选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主体底端设置有清洁机构,且清洁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柱主体外壁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顶端贴合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固定有清洁毛

刷,且清洁毛刷顶端贴合于自动上料机构主体外壁,所述横板底端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

内部贯穿有插杆,所述插杆右侧插设于支撑板内部,且插杆左侧固定有拉板,所述插杆外壁

缠绕有弹簧,且弹簧左侧固定于拉板外壁,所述弹簧远离拉板外壁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板外

壁。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外壁胶粘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为橡胶材质。[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把手外壁胶粘有防护套,且防护套为橡胶材质。[0010] 优选的,所述插杆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端固定于限位板内壁,且滑块左侧贴合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端固定于滑槽内壁。

[0011] 优选的,所述拉板左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把手,且第二固定把手形状设置为弧形。[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 1、该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设置有第一侧板、固定板、腔室、支撑杆、第一螺杆、第一螺套、第二侧板、连接板、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螺杆、第二螺套、铰接

杆、第一固定把手和防护套,转动防护套,通过第二螺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二

锥形齿轮转动的同步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螺杆在支撑杆内

部进行转动,第二螺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螺套在第二螺杆外壁进行移动,铰接杆带动第

一螺套进行移动,第一螺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套在第一螺杆外壁进行移动,第一螺套

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侧板进行移动,解决了上料机构顶端未设置固定机构的问题,通过设

置该机构,令上料机构在运作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进行看护,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大大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0014] 2、该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设置有支撑板、横板、清洁毛刷、限位板、插杆、滑槽、滑块、固定块、拉板、弹簧和第二固定把手,拉动第二固定把手,通过拉板带动插杆脱离

限位板内部,滑块在滑槽内部进行移动,直至限位板外壁贴合支撑板外壁,接着松开第二固

定把手,解决了上料机构底端未设置清洁机构的问题,通过设置该机构,避免了上料机构外

壁积攒污垢,减少了异味的产生。

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示意图;[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正视局部剖面示意图;[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构正视局部剖面示意图;[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0020] 图中:1、支撑柱主体;2、顶板主体;3、自动上料机构主体;411、第一侧板;412、固定板;413、腔室;414、支撑杆;415、第一螺杆;416、第一螺套;417、第二侧板;418、连接板;419、

第一锥形齿轮;420、第二锥形齿轮;421、第二螺杆;422、第二螺套;423、铰接杆;424、第一固

定把手;425、防护套;511、支撑板;512、横板;513、清洁毛刷;514、限位板;515、插杆;516、滑

槽;517、滑块;518、固定块;519、拉板;520、弹簧;521、第二固定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柱主体1、顶板主体2和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支撑柱主体1顶端固定有顶板主体2,

且顶板主体2外壁安装有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顶板主体2顶端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

包括第一侧板411,顶板主体2顶端固定有第一侧板411,且第一侧板411顶端固定有固定板

412,固定板412内部开设有腔室413,且腔室413内壁固定有支撑杆414,支撑杆414内部贯穿

有第一螺杆415,且第一螺杆415右侧通过轴承互动连接于腔室413内壁,第一螺杆415外壁

套设有第一螺套416,且第一螺套416底端固定有第二侧板417,第一螺杆415左侧固定有第

一锥形齿轮419,且第一锥形齿轮419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420,第二锥形齿轮420内壁

固定有第二螺杆421,且第二螺杆421底端能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腔室413内壁,第二螺杆

421外壁套设有第二螺套422,且第二螺套422底端贴合于固定板412外壁,第二螺套422外壁

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423,且铰接杆423远离第二螺套422外壁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

连接于第一螺套416外壁,第二螺杆421顶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把手424。

[0023] 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底端设置有清洁机构,且清洁机构包括支撑板511,支撑柱主体1外壁固定有支撑板511,且支撑板511顶端贴合有横板512,横板512顶端固定有清洁毛刷

513,且清洁毛刷513顶端贴合于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外壁,横板512底端固定有限位板514,

且限位板514内部贯穿有插杆515,插杆515右侧插设于支撑板511内部,且插杆515左侧固定

有拉板519,插杆515外壁缠绕有弹簧520,且弹簧520左侧固定于拉板519外壁,弹簧520远离

拉板519外壁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板514外壁。

[0024] 第二侧板417外壁胶粘有连接板418,且连接板418为橡胶材质,减少垃圾内部尖锐物体对第二侧板417产生的磨损。

[0025] 第一固定把手424外壁胶粘有防护套425,且防护套425为橡胶材质,增加工作人员转动时的舒适度。

[0026] 插杆515内部开设有滑槽516,且滑槽516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17,滑块517底端固定于限位板514内壁,且滑块517左侧贴合有固定块518,固定块518顶端固定于滑槽516内

壁,便于插杆515在限位板514内部进行移动。

[0027] 拉板519左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把手521,且第二固定把手521形状设置为弧形,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拉取,更加贴合工作人员手部的弧度。

[0028] 工作原理:需要对待燃烧的垃圾进行集中时,先转动防护套425,通过第二螺杆421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20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420转动的同步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19进行

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19带动第一螺杆415在支撑杆414内部进行转动,第二螺杆421转动的

同时带动第二螺套422在第二螺杆421外壁进行移动,第二螺套422外壁带动铰接杆423进行

移动,铰接杆423带动第一螺套416进行移动,第一螺杆415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套416在

第一螺杆415外壁进行移动,第一螺套416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侧板417进行移动。

[0029] 需要对自动上料机构主体3外壁进行清洁时,先拉动第二固定把手521,通过拉板519带动插杆515脱离限位板514内部,使弹簧520产生弹性形变,滑块517在滑槽516内部进

行移动,直至限位板514外壁贴合支撑板511外壁,接着松开第二固定把手521,使插杆515进

入支撑板511内部。

[003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声明:
“垃圾焚烧炉用自动上料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