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柴油发动机为达到国六排放要求,需要增加外挂油气分离器。发动机曲轴箱含机油气体通过气缸盖罩进入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回到增压器进气接管,机油则通过回油管流回油底壳。
3.目前所采用的回油方式,有如下缺点:
4.1、回油到机油液面以下:布置困难。国六发动机布置越发紧凑复杂,油底壳形状不规则,回油到液面以下必须通过插在机体上的回油管焊接件,同时必须保证一定的回油高度。油气分离效率不好。车辆运动过程中,特别是上下坡,油面倾斜,曲轴箱内气体可能会窜入回油管甚至油气分离器内部,影响油气分离器回油及分离效率
5.2、安装单向阀。可靠性高,但价格昂贵,无法适应整机愈发严格的降成本要求;安装在曲轴箱内部,安装及维修都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能有效阻止发动机曲轴箱内气体上窜,且结构简单,布置灵活。
7.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直管、u型钢管、橡胶软管,u型钢管竖直布置,且两端开口向上,u型钢管的一端连接回油直管,回油直管连接油气分离器;u 型钢管的另一端通过橡胶软管连通曲轴箱;u型钢管两端到底部的高度h,满足以下条件:
9.其中ρ为机油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p1为发动机运行时曲轴箱内压力最大值,油气分离器内运行时压力的最小值p2。
10.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管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2,u型钢管之间通过胶管串联, u型钢管两端到底部的高度h,满足以下条件:
11.其中ρ为机油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p1为发动机运行时曲轴箱内压力最大值,油气分离器内运行时压力的最小值p2。
12.进一步的,所述u型钢管为正方形结构,u型钢管两端到底部的高度h,满足以下条件:
13.其中ρ为机油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p1为发动机运行时曲轴箱内压力最大值,油气分离器内运行时压力的最小值p2。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机油过渡接头,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机油过渡接头,机油过渡接头连通曲轴箱。
15.进一步的,所述机
登录后查看详细
声明:
“离心式油气分离器U型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