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介孔氧化硅/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超临界CO2体系中,以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使正硅酸乙酯在蒙脱土层间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为模板,发生原位水解-缩聚反应,制备成具有微孔和介孔双孔结构特点、热稳定性高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与现有微-介孔氧化硅/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表面活性剂用量少、合成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成本低、绿色无污染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天然纤维毡在水性封闭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湿态纤维毡采用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进行干燥,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不但可大幅度降低制备过程中VOC、显著增加两相界面强度、天然纤维无需预干燥,而且两阶段干燥方式还可有效提高水性封闭聚氨酯的交联效率,从而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PO纤维专用表面处理剂,其特点是含质量百分数为15~30%、分子量为2500~3500的含端羧基液体橡胶和质量百分数为70~85%溶剂丙酮。还公开了用上述专用表面处理剂处理的BPO纤维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将PBO纤维浸入装有专用表面处理剂的容器中,将经过处理的PBO纤维浸入均相基体胶液中,然后将PBO纤维束缠绕在NOL环模具上,室温下固化;再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加热固化,自然冷却至室温,脱模,即得PBO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专用表面处理剂处理的PBO纤维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值由现有技术的12~25MPa提高到26.28~29.32MP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烟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步骤1,制备改性烟秆纤维;步骤2,分别称取改性烟秆纤维或烟秆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放于烘箱中进行干燥;步骤3,将干燥好的改性烟秆纤维或烟秆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按一定的质量比为放入混炼机中熔融混炼,得到共混物;步骤4,将共混物进行破碎,得到颗粒状的复合材料,然后将颗粒状的复合材料放于烘箱中干燥;步骤5,从烘箱中取出干燥好的复合材料倒入立式注塑机中注塑成型,待冷却后取出标准试样,得到烟秆纤维/高密度聚乙烯或者改性烟秆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注塑成型法制备得到烟秆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安全环保且制备工艺简单。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包括制备试件和制备测试装置两个步骤,本发明在制备试件步骤中利用常用的复合材料层压板铺层拼接铺设技术,操作方便且精度高,在复合材料层压板制造完成时即完成试件的制造,减少了试件精加工环节,成本可降低70%以上。层间剪切测试方法操作简单,能保证试件在指定被测试层间发生破坏,保证被测试层间产生纯剪切破坏,精确地测试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适合各种厚度的复合材料层压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亚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配制浓度为0.05~0.15mol/L的硫酸铜溶液和浓度为0.1~0.3mol/L亚硫酸钠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将亚硫酸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陈化后进行固液分离;对固液分离后的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氧化亚铜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将硫酸铜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过程,可以生成了一种新型具有核壳结构氧化亚铜复合材料【Cu2O@Cu3(SO3)2·(H2O)2】,该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形貌均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以硫酸铜和亚硫酸钠为原料得到材料,且该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持续调节反应溶液中的pH值,降低了该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工艺条件。
一种智能双功能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纳米花状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材料只能对重金属进行单独的吸附或者检测,无法满足环境监测要求和对重金属的吸附量低的问题。智能双功能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由NH2‑MIL‑101(Al)、聚乙烯吡咯烷酮、六水合硝酸锌、2‑甲基咪唑和甲醇制备而成。方法:一、合成NH2‑MIL‑101(Al);二、混合反应,得到智能双功能ZIF‑8@NH2‑MIL‑101(Al)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Cu2+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该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重金属离子。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智能双功能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生物质碳源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配制碳源水溶液或悬浮液;将碳源水溶液或悬浮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将套装有碳纤维预制体的加热管放入反应釜中,然后加热进行水热碳化反应;将反应釜内的液体倒出,向反应釜内加入碳源水溶液或悬浮液,然后加热进行水热碳化反应,得到碳/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梯度水热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在继承了水热碳化原料可再生,合成温度低,绿色环保的基础上,结合了热梯度沉积技术致密化效率高的特点。
一种石墨烯增强SM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高强度SM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提高现有SMC复合材料制品的抗冲击性较低,易裂、强度不高的问题。方法:一、制备石墨烯分散浆料;二、利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石墨烯浆料、固化剂、脱模剂、无机填料和增稠剂制备石墨烯增强SMC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增强SMC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被大幅提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较之未添加石墨烯的SMC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45~91%、35~63%和35~94%。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石墨烯增强SM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强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胶接修理结构强度评估方法。本发明使用ABAQUS用户子程序VUMAT编写复合材料本构关系,cohesive界面单元模拟胶接界面,使用Hashin准则、二次名义应力准则,以及基于能量的连续退化方式,分别模拟复合材料、胶接界面的初始失效和渐进损伤过程;基于试验方法,设计轴压和剪切情况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三维模型的边界和载荷施加方法;采用ABAQUS显示动力学方法计算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胶接修理结构的强度;采用稳定性分析与显示动力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完好结构的强度。利用上面的技术,用来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修理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对其原始结构、损伤结构进行强度对比,实现修理方案的可设计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层结构复合材料螺旋桨有限元建模方法,首先建立螺旋桨阻尼层和增强芯层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建立叶背侧复合材料层实体有限元模型和叶面侧复合材料层实体有限元模型,接下来再建立阻尼层实体有限元模型和增强芯层实体有限元模型,最终将叶背侧复合材料层实体有限元模型、叶面侧复合材料层实体有限元模型、阻尼层实体有限元模型和增强芯层实体有限元模型导入到Mechanical Model模块中,再根据实际的相互接触关系在复合材料层与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与阻尼层、阻尼层与增强芯层之间建立合适的接触关系以传递求解信息。本方法采用修改过的叶剖面曲线进行阻尼层和增强芯层的几何建模,建模方法简单,阻尼层和增强芯层的形状与尺寸也易于控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宽频吸波型Al2O3f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一体化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目前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吸波频带窄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通过HFSS软件优化设计Al2O3f纤维预制体中的吸波结构单元,采用手工缝合工艺在Al2O3f纤维布上制备具有一定周期结构的导电碳纤维,然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法)在具有周期结构的Al2O3f纤维预制体中制备陶瓷基体,得到宽频吸波Al2O3f/SiOC复合材料。该方法能够直接对复合材料的吸波单元进行周期性结构设计及含量调控,无需化学合成吸波剂,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对复合材料纤维无损伤。通过对Al2O3f增强复合材料的周期性吸波单元和吸波剂进行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宽频吸波性能,有潜力成为优异的宽频吸波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修复复合材料,按质量百分比,共聚氨基酸30%-50%,纳米无机物50%-70%,以上各组份总量10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称取α-L-脯氨酸,6-氨基己酸或己内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混合,混合均匀,再置于烧瓶,于230℃加热2个小时,然后于250℃真空度为133帕下加热2个小时。制得共聚氨基酸。将共聚氨基酸,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00℃,使共聚氨基酸完全溶解。强烈搅拌下,缓慢加入纳米无机物。再经过冷却,粉碎,即制得本发明的骨修复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强度高,降解产物为中性,生物相容性更优异,适合用作制备骨修复材料。
一种接骨钉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碳纤维用硝酸预氧化后用二甲基亚砜液体浸泡;然后将碳纤维与Ca(NO3)2·4H2O、K2HPO4依次加入到乙酸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戊二醛溶液得到A溶液,抽A溶液中加入壳聚糖,然后再置于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静置脱泡;把脱泡后的壳聚糖溶液缓慢的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NaOH凝固液中浸泡,将形成的凝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固化2即得到所需要的产品。本发明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和压缩强度,复合材料抗折强度为35-90MPa,压缩强度为30-75MPa,弯曲模量达到250-320MPa,材料的抗折强度和韧性都比单一的壳聚糖和羟基磷灰石高,且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分散均匀,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达到接骨钉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雷电保护作用的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分散有纳米导电颗粒的树脂膜铺贴在纤维织布预成型体上,然后通过改进的树脂膜熔渗工艺,使得纳米导电颗粒沿着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形成梯度分布,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导电特性,降低复合材料的雷击损伤。相比较于传统使用金属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雷电保护方式,本发明成型方法简单易行,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节约了制造成本,有效地降低复合材料构件的重量,避免金属保护材料存在的腐蚀以及与复合材料粘结性不强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耐高温涂层的制备方法,分别将金属锆粉和碘粉球磨制成Zr-I2混合粉体;将C/SiC复合材料打磨抛后洗涤,烘干;在C/SiC复合材料上沉积SiC涂层和热解碳涂层;将经上述步骤处理的C/SiC复合材料包埋于Zr-I2混合粉体中,用三层不锈钢容器密封;将三层密封的不锈钢容器在高温炉中氩气氛保护下850~1100℃热处理5~30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在氩气保护的操作箱中分层打开,取出制件。本发明采用在难熔金属粉体中加入碘来制备涂层,由于涂层由难熔金属粉体与基体之间反应生成,使得涂层与基体间有良好的结合界面,制备的Zr-Si-C涂层也由现有技术的0.1~0.2微米提高到2~10微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碳化硅涂层的方法,其目的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的碳化硅涂层,包括下述步骤:用清水将稻壳洗涤干净,并且烘干、粉碎;经过碳化、研磨;再与2~4%卤化物催化剂混合制成包埋料;将经过打磨抛光碳/碳复合材料试样用无水乙醇清洗干净,在烘箱中烘干,放入石墨坩埚中,埋入上述包埋料;将石墨坩埚放入真空炉中,抽真空后,通Ar气保护升温至1400~1450℃,保温2~4小时,以8~10℃/分钟降温至970℃,关闭电源冷却至室温。由于采用碳化稻壳为单一反应原料,采用包埋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碳化硅涂层,制备温度1400~1450℃,比现有技术的1600~1700℃低200~250℃,可节约能源。
本发明属于固体力学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单向层压板寿命预测方法,针对单向铺层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结构,同时考虑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和平均应力修正,结合Hashin类型失效准则和Walker平均应力修正方法,建立多轴应力分量组合形式的疲劳参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提出了复合材料疲劳模型中材料参数的具体确定过程,并建立了复合材料单向层压板多轴应力状态下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流程。本发明考虑了失效模式、铺层角度和平均应力因素的影响,改进了现有的复合材料疲劳模型,提高了复合材料单向层压板寿命预测精度。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电镀法在碳纤维布上加载镍催化剂,保证了催化剂的小粒度及分布均匀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时,借助镍催化剂加速源气体的芳构化过程,提高源气体的转化率并加速沉积过程,缩短炭/炭复合材料的制作周期,降低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镍板为阳极,碳布为阴极在碳纤维上镀镍;烘干后叠层穿刺制成预制体;将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用窄缝沉积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本发明借助Ni催化剂加速源气体的芳构化过程,提高源气体的转化率,可快速沉积得到热解碳,缩短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装置及使用方法。该方法通过长桁成型模具组、预成型模具组、定位组合装置对多个带有湿状态L型长桁的组合模具进行定位、组合、固定、夹紧,实现相邻两个湿状态复合材料L型长桁形成一个湿状态复合材料T型长桁;通过定位组合装置与蒙皮成型模具精确对接,实现将多个湿状态复合材料T型长桁与湿状态复合材料蒙皮精确对接,形成湿状态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通过热压罐对湿状态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进行共固化工艺,最终实现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
一种(Ti,Mo)3AlC2/Al2O3固溶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金属Ti粉48.13~73.02wt%、Al粉14.03~19.23wt%和碳粉9.35~12.25wt%以及金属氧化物MoO3粉0.71~23.29wt%粉经热压烧结工艺,通过铝热反应在基体相生成的过程中自生颗粒增强相,制备了Al2O3弥散相强化基体相Ti3AlC2的细晶复合材料,并利用反应生成的Mo对基体相进行固溶强化。由于该材料成分可调性大,烧成温度低,结构均匀致密,成本较低,力学性能优异,拓宽了该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该方法降低了烧成温度及热压压力,在快速烧成中实现了晶粒微晶化。
颗粒状二氧化锡/二维纳米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三元层状Ti3AlC2陶瓷粉体球磨;浸没在氢氟酸溶液中反应6h~120h;搅拌,将腐蚀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将所得固体样品干燥,得到二维层状纳米材料MXene-Ti3C2;将SnCl4·5H2O、葡萄糖以及二维纳米MXene-Ti3C2混合,以乙醇作为溶剂,调节PH至12-14,用磁力搅拌2h,反应120℃, 6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离心、烘干即可得到SnO2/MXene-Ti3C2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材料可以有效缓解SnO2纳米颗粒的体积效应,SnO2/MXene-Ti3C2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存储锗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领域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的流量测量装置,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至少具有相对平行设置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流量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上平面的定位装置;固定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下平面的固定装置;以及安装在定位装置上且部分插入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入口截面的静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上端安装在定位装置、下端安装在固定装置内且穿过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入口截面的多组均速管总压传感器,多组均速管总压传感器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在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上的开孔定位,其中,固定装置上设有凹槽,均速管总压传感器的端头插入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对复合材料冲压进气口破坏性较小,能避免飞行过程中端头根部断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产品的制备方法,利用粉末冶金技术与砂型/金属型铸造技术相结合的的方式,制备铝基复合材料产品。将冷压成型的铝基复合材料压坯与砂型/金属型铸造技术铸造的铝及铝合金基体在高温加压烧结炉中加压烧结成铝基复合材料产品;该法操作简单、复合材料层的原料添加量可任意调节,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热端结构件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密封件及其成型工艺。解决现有高温弹性密封件普遍存在耐温性能不佳、自重较高等问题,包括长条状或环形的弹性密封件本体,弹性密封件本体的材质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为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或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密封件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相对且平行的两个壁面通过弧面连接,且其中一个壁面上开设有连接孔。本发明可以实现1200K~1700K高温环境下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部件之间的机械密封,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精密机械的长寿命、高可靠密封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屏蔽的泡沫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按照质量百分数包括如下组分:酚醛:15%‑35%,酚醛树脂:60%‑80%,二氧化硅:0‑15%,锆:0.5‑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制备乙酰丙酮锆溶液;步骤2:制备羟甲基酚溶液;步骤3:制备锆改性树脂;步骤4: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的偶联;步骤5:制备酚醛泡沫复合材料;步骤6:制备泡沫炭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的含量可控,制备的轻质泡沫炭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电磁屏蔽性能优良,在军民两用领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申请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单剪连接破坏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单剪连接破坏试验结构,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件,具有试验考核端、与其试验考核端相对的试验加载端;金属材料试验件,具有试验考核端、与其试验考核端相对的试验加载端;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件的试验考核端、金属材料试验件的试验考核端间通过螺栓连接;金属材料试验件的试验加载端上具有凸台,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件平齐;金属板,连接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件的试验加载端,与金属材料试验件平齐。
本申请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纯度炭/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纤维针刺或编织成预制体;S2、预制体在真空度为0.001‑10Pa、温度为2000‑2300℃下保温;S3、预制体增密处理,得到炭/炭复合材料坯体;S4、将炭/炭复合材料坯体再次在真空度为0.001‑10Pa、温度为2000‑2300℃下保温,然后经过机加工得到炭/炭复合材料。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高纯度炭/炭复合材料,还公开了上述高纯度炭/炭复合材料在热场部件中的应用。本申请制备得到的炭/炭复合材料具有纯度更高、灰分更低的特点。
一种C/C复合材料SiC被覆莫来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得正硅酸乙酯溶液;将Al(NO3)3水溶液与正硅酸乙酯溶液混合得溶胶;取纳米SiC粉体分散于溶胶中得悬浮溶胶;将悬浮溶胶陈化烘干为干凝胶,再把干凝胶在玛瑙研钵中研磨,然后将研磨好的干凝胶置于坩埚中烧结得SiC被覆莫来石粉体;将被覆莫来石粉体溶于异丙醇中制成悬浮液后加入碘单质后将带有SiC内涂层的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夹在水热釜内的阴极夹上,将水热釜放入烘箱中进行水热电泳反应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试样干燥得C/C复合材料SiC被覆莫来石复合涂层。所制备的C/C复合材料SiC被覆莫来石复合涂层结合力良好、厚度均匀、表面致密,且具良好的物化相容性。
一种细长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细长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系统,包括测量细长复合材料模态振型的测量装置、傅立叶模态曲率计算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模态振型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敲击所述细长复合材料上间隔h均匀分布的测量点的力锤、测量所述测量点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模态振型测量模块,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所述模态振型测量模块基于所述加速度生成模态振型(WX),所述傅立叶模态曲率计算模块通过公式(F1)计算得到傅立叶模态曲率(w″x),所述判断模块连接所述傅立叶模态曲率计算模块,如果所述傅立叶模态曲率(w″x)大于预定阈值,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傅立叶模态曲率(w″x)大于预定阈值的测量点为损伤位置。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陕西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