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纬锂能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59亿元,同比下降5.73%。尽管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但亿纬锂能在储能电池业务方面依然取得了良好的增长,同比增长9.93%,达到77.74亿元。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鹏辉能源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近年来,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日,鹏辉能源宣布,全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据悉,2024年鹏辉能源产品技术发布会将于8月28日召开,届时将发布一系列重磅新品。
道克特斯作为国内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近日,道克特斯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公司已顺利调试1GWh准固态电池生产线,并计划于今年10月,率先向部分客户批量供货。这标志着道克特斯或成为固态电池领域首家实现GWh级量产销售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透露,其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计划在2026年扬帆起航,2027年1月开始批量投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国,无人驾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便利。此次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全标段无人驾驶剥离项目的启动,是中国矿山智慧化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氢能产业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近日,促进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又有新动作。8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石化联合主办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会在京召开。
近日,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再次取得重大科学突破,发现了一种名为“氟碳钙钕矿”的新型矿物。这使得该地区的矿物种类增至21种,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据悉,氟碳钙钕矿是一种具有独特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矿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碳酸钕等元素,具有较高的硬度、密度和热稳定性。这种矿物的出现,对于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湿法铜工艺,又称溶剂萃取-电积法(SX-EW),是一种现代化的铜提取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低品位的铜矿石或尾矿。与传统的火法冶炼相比,湿法工艺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那些难以通过传统火法冶炼处理的矿石。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被认为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未来出行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枣庄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枣庄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抢抓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通过政策激励、融资助力、专业培训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施行,成功缓解了欧盟碳关税对本地锂电出口企业的冲击,加快打造锂电产业之都。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为了科学家们的重点。其中,锡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转化太阳能为电能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其效率和寿命的限制也制约了其广泛应用。近期,某研究团队成功地通过使用一种新型添加剂——4PTSC,显著提高了锡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寿命。
近日,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宣布,将把锂金属电池技术的研发工作从加利福尼亚州转移至位于瑞典Vasteras的Northvolt Labs。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被视为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近日,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即将在宜宾市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该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规划产能高达40GWh,标志着四川在固态电池这一前沿科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外媒报道,多米尼加周二宣布,将成立一家国有矿业公司来勘探开发该国关键矿产资源,包括稀土。 这一举措旨在推动该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领域。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绿色矿山建设,坚决落实“绿色低碳低成本数智化特强”发展理念,坚持将发展和建设绿色矿山作为公司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实现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
近日,我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河南省豫西成矿带熊耳山地区取得了新的找矿进展。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在该区域的地质调查工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根据EESA统计,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4.72GWh,同比增长超过200%。其中,浙江省工商业新型储能装机量约占全国总装机量的44.3%,排名全国第一,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数量达1100+,总规模超过1.9GW/4.5GWh。然而,进入2024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却意外遇冷。EESA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为2.5GWh,同比增长不到50%。
8月21日,随着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调度台下达指令,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在储能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型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新型储能技术的分类、应用场景及收益模式进行全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8月21日,新疆首个新能源储能锂电池电芯项目——圣瑞绿源5吉瓦时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将引入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配套产业,全面打通新能源储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的重要战略。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电池厂商、主机厂以及充电运营商等产业链企业通过研制电池安全与防护技术,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甘肃省电网新型储能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大放电电力首次突破300万千瓦,达到了312.8万千瓦的新高。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是甘肃省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几十年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一直主导着光伏(PV)市场,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超过26%(单结)和33%(钙钛矿—硅串联),已成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有力的竞争者和串联对象。先前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PSCs 的效率。最近,随着采用低能耗和低成本工艺制造的 PSCs的效率开始赶超硅光伏电池,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提高其稳定性。随着钙钛矿光伏迈向商业化,必须与照明电池电流匹配的遮光电池中的反向偏压退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储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个行业中,只有那些真正认真实干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企业,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收益不达预期、消防整改,很多后期涌入工商业储能的企业,可能还未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就已经从“虚火”中清醒、甚至又进入挣扎生死期。当下,储能行业面临着投资回报、安全性、技术和成本等问题。面对最新的市场环境,储能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智慧,过五关、探索前行之路。
7月25日,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浙江温州举办。中国光伏业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光伏行业当前的严峻形势及应对策略。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光伏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供需错配带来的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线,组件开标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内企业亏损加剧。
8月19日,燕山大学发布新闻稿表示,该校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在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今年以来,锂电池价格下跌至较低水平,带动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而随着欧洲户用储能去库存渐近尾声,南美、北非等新兴市场逐步起量,国内多家储能企业也在7月斩获海外大单。
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胡林华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提出一种全新的策略,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池充放电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能。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
8月19日,工信部将拟公告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八批)予以公示。据悉,共有27家企业入围该名单,其中包括24家电池企业、2家正极材料企业和1家负极材料。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锂离子电池作为其核心零部件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和续航里程等方面。因此,工信部此次公示的意义重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