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碳纳米管复合粉末增强镁铜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乙酸铜溶解于去离子水得到乙酸铜水溶液,加入碳纳米管分散液并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液;前驱液经喷雾热解法得到Cu单质/碳纳米管复合粉末;将Mg粉、Cu粉、Y粉、Cu单质/碳纳米管复合粉末进行低能球磨混合,得到铜碳纳米管复合粉末‑镁铜基非晶复合粉,再压制成块体,将块体置于温度为600~1000℃的感应压铸炉中熔炼15~25s,再在压力为1~10Mpa的条件下压铸成型,即得铜碳纳米管复合粉末增强的镁铜基非晶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镁铜基非晶复合材料,相比较于纯Mg基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1
本发明是一种再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乙烯50-70%、工业废砂30-50%为原料,每100公斤原料含废机油3-5公斤,混合后经高温加热合成压制成形得本复合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防水、防腐、耐冲击,抗压,不易老化、技术指标稳定等性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能广泛地推广应用,它能广泛地应用于排水窨井盖、防水板、防腐蚀板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钒酸铋‑碘化银‑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水处理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钒酸铋‑碘化银‑生物炭复合材料,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生物炭表面的钒酸铋和碘化银。本发明提供的钒酸铋‑碘化银‑生物炭复合材料(BiVO4‑AgI‑BC)对可见光的响应能力强,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性能优异,能够实现对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β‑雌二醇、双酚A、雌酮、罗丹明B、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等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快速、低毒性去除;还能够降低有机污染物对环境中动植物的毒害作用,有益于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在黑暗和光照情况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马氏体钢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马氏体钢基体、Sn金属层、Sn‑Bi‑Cu合金层、AlB12涂层,马氏体钢基体表面涂覆有Sn金属层,Sn金属层上面为Sn‑Bi‑Cu合金层,Sn‑Bi‑Cu合金层上面为AlB12涂层;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屏蔽效率高、强度大、无毒性、寿命长的优良特性,本发明通过功能梯度层状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冶金式结合的层状复合材料,兼具γ射线,热中子综合吸收能的功能结构一体化特征,因其重量小强度高的优点,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移动式反应堆及核燃料的运输设施装置中。
本发明涉及热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硫化铜基塑性热电复合材料,化学通式为Cu1.8S‑xAg2S,其中x为20%~40%,该材料包括基体相Cu1.8S和塑性第二相Ag2S,第二相Ag2S以纳米析出物的形式弥散分布在基体相Cu1.8S中。其制备方法包括合成Cu1.8S前驱粉体,再将Cu1.8S粉体与Ag2S粉体进行高能球磨,得到Cu1.8S‑xAg2S粉体;并将Cu1.8S‑xAg2S粉体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致密的硫化铜基块体热电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硫化铜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不佳的问题,同时获得了具有塑性的硫化铜基块体热电复合材料,丰富了该材料体系在热电应用领域的研究。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雾冷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它的用途。气雾冷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聚乳酸薄膜、制备复合胶、铝箔与聚乳酸薄膜复合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的聚乳酸薄膜为可生物降解的薄膜,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胶以生物材料为主要原料,不会挥发任何有害物质。同时本发明的气雾冷却复合材料制成的气雾冷却构件能够在加热非燃烧卷烟产品被抽吸时有效降低卷烟气雾温度和水蒸气含量,提升卷烟整体抽吸品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盐包覆石墨烯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制备出羧酸化多孔纳米硅,之后浸泡于催化剂氨基有机溶剂中溶液中,之后通过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垂直结构的石墨烯,最后通过粒子注入法在其表面沉积无机锂盐,粉碎,得到锂盐包覆石墨烯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在纳米硅表面垂直生长石墨烯,降低阻抗及其膨胀;同时羧酸化多孔纳米硅与氨基化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结构稳定的内核;并利用其石墨烯的电子导电性及其外壳无机锂盐高的离子导电性的协同作用,降低其阻抗,及其依靠其内核多孔结构,锂离子可以快速通过无机锂盐进行锂离子的嵌脱,提升快充性能及其降低膨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钽涂层碳纤维/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原理,在碳纤维/碳复合材料表面沉积钽涂层。本发明的多孔钽金属涂层材料在保留了多孔碳纤维/碳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与人体骨骼接近的弹性模量和密度的情况下,还拥有了钽金属优异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且此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的钽金属涂层纯度高且致密,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有效地解决了碳纤维/碳复合材料表面由于碳颗粒脱落而导致的性能下降,并且成本低,有望作为新型的医用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多部位骨创伤和骨缺损的修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组成物及质量百分比为含红土废地膜70%~90%、植物纤维边角料5%~25%、偶联剂1%~5%、增塑剂1%~5%;该复合材料可首先采用挤出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粒子,然后采用注塑、模压等方法成型制品,为废旧塑料和植物纤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技术。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度高塑性CNTs/N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珍珠层结构仿生设计,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以不锈钢片为基底材料,在电沉积过程中全程加入搅拌并且间接性引入超声波与外加磁场,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微观层状CNTs/Ni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过程简单,实现了制备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层状复合材料,形成了富含碳纳米管层与碳纳米管含量较少层,从而实现了材料强度的大幅提升同时拥有较好的塑性。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各向异性的改性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hu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表面进行胺基化的改性,利用超声共混法制备各向异性的改性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超声波振动使石墨烯纳米片层均匀分散,再通过磁场作用,使石墨烯片层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偏转形成导热通路从而增强环氧树脂基体的力学、热学等性能,固化后测定其力学和导热性能,结果表示添加5wt%的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导热性能从0.2W/(m•K)提高到0.7W/(m•K),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导热性能降低,导电性能方面依然是绝缘体。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增强铜铬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领域。本发明以CNTs和铜铬合金为原料,首先,对CNTs进行化学改性,通过浓酸以及高锰酸钾的强氧化作用改变CNTs的形貌,制备兼具CNTs和石墨烯纳米带特征的增强体;通过高剪切乳化搅拌机分别将增强体和铜铬合金粉末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并将将制备好的增强体及铜铬合金粉末悬浮液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利用真空抽滤机快速过滤混合溶液,并进行还原及真空干燥,获得改性碳纳米管及铜铬合金的复合粉末;最后,将获得的复合粉末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成块体材料,获得CNT‑GNR混合体增强的铜铬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使CNTs在提高复合材料强度的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塑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a‑Re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a‑Re层状复合材料,包括层叠设置的Ta基体层和Re强化层。本发明基于金属Ta、Re的性能优点,以相对轻质、廉价的难熔金属Ta为基体,高熔点高强度的Re为强化层,制备了一种新型轻质高强Ta‑Re层状复合材料,能够同时兼顾Re高强度和Ta轻量化的优点,获得了高性能航天发动机喷管用结构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波形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层状波形结构增强颗粒预制体,再将预制体预热烧结放入设有保温层的模具中预热,再利用挤压铸造的方法浇注金属熔体制备层状波形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层状波形金属基复合材料可解决陶瓷预制体制作过程复杂、时间长等问题,可增加复合层的比表面积,有效的提高材料的抗弯刚度及冲击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触复合材料,特别是银基金属酸盐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是将粒度小于20微米的银基体粉与金属酸盐粉在混粉机中混合,使锡或铜元素占总重量的6~15%,再用频率为10~30KHz的超声波混合均匀,压制成素坯;素坯进行烧结,温度500~800℃,烧结锭坯再经复压复烧,复烧温度500~800℃;复压复烧坯送挤压机直接挤出线杆,对线杆进行加工,制成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加工性能优良,较好的解决了电接触材料的温升问题,使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克服了目前电接触材料加工和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氢气刻蚀的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先将碳纳米管进行酸化处理,其次,将纯铜粉球磨成片状,并将制得的酸化碳纳米管和片状铜粉混合球磨制备得到复合粉体,随后将复合粉体放入管式炉中并通入氢气,获得氢气刻蚀后的碳纳米管和铜粉的复合粉体,最后,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将所得的复合粉体制备成块体材料。本发明在铜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氢气对碳纳米管进行刻蚀处理,获得同时具备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特征的混合结构,并将其作为增强体制备铜基复合材料,能有效增加碳纳米增强体和铜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载荷转移效率,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铜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先将增强颗粒与基体粉末置于球磨机中,使其能够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后粉末置于石墨模具内,然后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设备中,设定适宜的烧结参数,将烧结后试样置于真空管式炉中设定加热温度,用以改善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或者促使其发生界面反应,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能够很好的均匀分布在复合层内部,大大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并且其组织均匀、单一,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力学性能,为钢材、冶金、煤炭等高温耐磨领域、激冷激热工况零件或者其他研究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种含稀土铽绿色发光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涉及的复合材料为CHAB/Tb,其中CHAB为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后的壳聚糖,Tb为稀土铽离子,形态为水凝胶。制备是:将壳聚糖加入醋酸溶液溶解呈溶胶状;将邻苯二甲酸酐溶解于吡啶中,搅拌下将该溶解液逐滴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反应,调节pH至7,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滤收集固体产物、透析获得邻苯二甲酸酐修饰后的壳聚糖CHAB;溶解CHAB,滴入TbCl3溶液,洗涤水凝胶小球,得终产物。本发明可作为金属离子的识别材料,尤其是识别Fe3+离子。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界面调控制备碳纳米管/铜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以CNTs、Ti粉以及Cu粉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等制备出碳纳米管包覆碳化钛镀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在CNTs表面包覆界面相镀层,降低与Cu粉的密度差并在不破坏CNTs结构的前提下使得增强体在Cu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同时由于界面相镀层的存在降低了CNTs与Cu之间的润湿角,从而改善增强体与Cu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此外,通过调节生成TiC镀层的Ti粉与CNTs含量可控制生成TiC镀层的含量及形貌,从而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材料捣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零部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捣镐包括镐身和镐掌,其中镐掌的四周表面上包裹了一层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该复合层的厚度有5~20mm,颗粒的体积分数为20%~80%;镐身为金属基体,镐掌和镐身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其中所述复合材料捣镐的镐掌是通过压力铸造方法制备。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镐掌硬度高,具有较高耐磨性和冲击性能,耐磨层厚并且不会脱落,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捣固车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采用压力铸造的方法,组织致密无缺陷,综合机械性能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由复合层、过渡层、基材层三层构成,过渡层位于复合层和基材层之间,复合层为碳化钨颗粒与45钢金属粉的混合粉末,过渡层为钨粉与45钢金属粉的混合粉末,基材层为45钢金属粉;其制备方法是先准备粉末,再压制预制坯,最后进行真空烧结,得到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温度较低,增强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均匀性好,制得的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不含有杂质,性能较高,有利于环保,可以在激冷激热、冲击磨损等复杂工况下服役,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氧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飞机复合材料固化的微波固化炉,属于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微波谐振腔,定向耦合线,微波源,控制器,模数转换器,荧光光纤温度传感器,真空泵,模具;本实用新型微通过设置微波谐振腔,使腔体内产生一个相对均匀的微波场分布,从而复合材料的加热温度更加的稳定,升温速率也会提高,提高了效率使成型周期短、固化效率高,并且提高升温速率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和弯曲强度;通过设计密封系统,使真空袋系统的真空度更好的得到控制;因真空加压成型,所以模具不需要设计支撑结构,更节省空间,使成本更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甘蔗渣/磷酸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将甘蔗渣浸泡于含钙离子源的水溶液中至甘蔗渣吸附达到饱和状态,之后加入磷酸根离子源,直至溶液中的钙离子完全转化为磷酸根钙盐,再进行离心分离、干燥、研磨,得所述甘蔗渣/磷酸钙复合材料。本发明以甘蔗渣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甘蔗渣/磷酸钙类核壳型复合材料,提升磷酸钙类磨料的清洁性能、弹性及抗敏感性能,且保持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另外,本发明将上述复合材料应用到口腔护理产品中,能够降低磷酸钙类磨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甘蔗渣及磷酸钙类无机盐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斯拉阀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特斯拉阀管的逆向依次通入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形成基体材料;再从特斯拉阀管的正向依次通入石墨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特斯拉阀管的特殊的结构及性能,在其内壁制备出石墨烯复合材料,所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且结构简单、重量轻,能耐高温氧化腐蚀及各种苛刻环境,适合各种电路等强电流环境。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多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温度为5~30℃条件下,将纳米磷加入到溶剂中,经超声预处理或剪切预处理得到纳米磷分散液;其中溶剂为水、离子液体或有机溶剂;将糖类、氧化石墨烯加入到纳米磷分散液中并进行超声分散处理0.5~3h得到混合分散液;将混合分散液进行低温冷冻干燥得到磷/糖/氧化石墨烯固体泡沫;将磷/糖/氧化石墨烯固体泡沫置于温度为600~1000℃、惰性气体氛围中高温碳化处理1~8h即得磷/多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磷/多孔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性、磷碳良好的分布均匀性,具有三明治多孔结构。
本发明公开一种橡胶籽壳基高强度、高耐候性能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制成:改性合金树脂20~60份、橡胶籽壳基碳纤维5~20份、橡胶籽壳20~80份、复合加工助剂5~20份、复合无机填料1~30份。将改性合金树脂、橡胶籽壳、复合加工助剂和复合无机填料进行混合,所得混合物料在高温下进行碳化造粒,再加入橡胶籽壳基碳纤维后,经高温挤出成型、冷却、牵引、切割,即得到高强度、高耐候性能的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出橡胶籽壳基高强度、高耐候性能的木塑复合材料表面与断面乌黑,有金属光泽,敲击有金属声,较常规木塑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上其弯曲强度和模量、拉伸强度和模量、抗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尺寸稳定性均有提高;在耐候性能上,其疏水性、耐紫外线、耐霉变、耐白蚁能力也均有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层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方法如下:将陶瓷颗粒和改性元素颗粒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压制成预制体并烧结,然后放置于铸型型腔中,在上面浇铸熔点略低于改性元素熔点的金属基体,再通过压力铸造的方法制备出金属基复合材料,因为改性元素的熔点略高于金属液的熔点,在金属液被浇铸在型腔中,改性元素处于熔融状态,再在压力的作用下跟着金属液一起运动,当遇到陶瓷颗粒的阻碍作用时,会绕着陶瓷颗粒表面,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微米级的界面改性层,可以改善陶瓷颗粒和金属界面的结合强度;采用本发明对制备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锌‑氧化镁/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以纳米氧化锌、氧化镁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为原料,其中氧化锌与氧化镁粉末和羟基磷灰石按质量比1%~10%:99%~90%进行配比,称取,球磨,烘干,研磨后得到复合粉末;将复合粉末与医用级碳酸氢铵按体积百分比40%~80%:60%~20%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压制得到长条状坯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氧化锌‑氧化镁/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孔隙率在20%~60%,孔径尺寸在100~500μm且可控,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制备出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复合材料,如骨支架、骨填充及硬组织缺损部分的修复材料等。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分解回收方法。这种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含有一定量的分离剂。加热分解回收时,分离剂体积膨胀,以膨胀之力导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强度下降,便于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分解回收。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空间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利用绘图软件建立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将三维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导入到激光选区熔化的金属3D打印机中,打印获得空间结构增强体;将空间结构增强体从3D打印机取出,依次进行分离、清洗、干燥,将干燥后的空间结构增强体安置在铸型或模具中;将熔炼后获得的铜液浇入放置有空间结构增强体的铸型或模具中,凝固冷却成形后即可获得空间结构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获得增强体结构分布可控、性能大范围可调的空间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且增强体与基体三维空间形成网络互穿结构,强化增强体与基体的结合,在充分利用铜或铜合金基体良好塑韧性和导电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增强体增强作用。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云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