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

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

40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芜湖锦程永磁技术有限公司  
2023-11-22 14:05:30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减速机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调速器,所述调速器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调速器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与调速器连接处设有连接轴承部件,所述连接轴承部件包括连接轴承座,所述连接轴承座内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座套接在联轴器与调速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部件和永磁转子部件;所述导体转子部件包括输入连接盘,所述输入连接盘连接有导体部;所述永磁转子部件包括输出连接盘,所述输出连接盘上设有永磁部,所述永磁部与导体部相对设置;所述输出连接盘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调节机构与输出连接盘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都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导向销;所述导向销插接在输出连接盘上;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驱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输出轴端部的油槽;所述油槽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油槽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端盖与输出连接盘相连接;所述活塞杆最大外径与油槽内径相同;所述油槽连接有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分布在油槽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前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前油路;所述前油路通过前油孔与油槽相连通;所述后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后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后油路;所述后油路通过后油孔与油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有隔圈;所述隔圈套接在输出轴上;所述隔圈上设有进油环槽;所述前油路和后油路分别对应一个进油环槽;所述进油环槽与前油路或者后油路相连通;所述隔圈套设在输出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还设有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支撑轴承套接在输出轴上;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供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包括多个调控油路,每个调控油路与隔圈上的一个进油环槽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油路贯穿轴承座设置;相邻调控油路间隔分布;所述前油路通过隔圈上的进油环槽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所述后油路通过隔圈上的进油环槽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隔圈之间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在轴承座与隔圈连接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过油通孔;所述调控油路通过密封圈上的过油通孔与对应的进油环槽相连通。

说明书: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式输送机驱动/传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液粘离合器、减速机的方式。

液粘离合器,采用摩擦片传递动力,传动油用于润滑及带走摩擦热量。启动前摩擦片不接触,电机空载启动,然后推动摩擦片接触,传递动力,实现软启动。

液粘离合器虽然可以实现带式输送机的空载启动,但是液粘离合器摩擦片损耗大,维护保养费用高。

所以为了减少输送机驱动/传动装置投入费用,就需要对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须液粘离合器的带式输送机启动用的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减速机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调速器,所述调速器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相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调速器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相连接。

所述联轴器与调速器连接处设有连接轴承部件,所述连接轴承部件包括连接轴承座,所述连接轴承座内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座套接在联轴器与调速器的连接处。

所述调速器包括导体转子部件和永磁转子部件;所述导体转子部件包括输入连接盘,所述输入连接盘连接有导体部;所述永磁转子部件包括输出连接盘,所述输出连接盘上设有永磁部,所述永磁部与导体部相对设置;所述输出连接盘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调节机构与输出连接盘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都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导向销;所述导向销插接在输出连接盘上;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输出轴端部的油槽;所述油槽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油槽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活塞杆穿过端盖与输出连接盘相连接;所述活塞杆最大外径与油槽内径相同;所述油槽连接有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分布在油槽的两端。

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前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前油路;所述前油路通过前油孔与油槽相连通;所述后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后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后油路;所述后油路通过后油孔与油槽相连通。

所述输出轴上设有隔圈;所述隔圈套接在输出轴上;所述隔圈上设有进油环槽;所述前油路和后油路分别对应一个进油环槽;所述进油环槽与前油路或者后油路相连通;所述隔圈套设在输出轴上。

所述输出轴上还设有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支撑轴承套接在输出轴上;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供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包括多个调控油路,每个调控油路与隔圈上的一个进油环槽相对应。

所述调控油路贯穿轴承座设置;相邻调控油路间隔分布;所述前油路通过隔圈上的进油环槽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所述后油路通过隔圈上的进油环槽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

所述轴承座与隔圈之间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在轴承座与隔圈连接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过油通孔;所述调控油路通过密封圈上的过油通孔与对应的进油环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速器的使用,可以用于皮带机等大惯量难启动设备,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皮带机主电机空载启动,并可实现带速的调节,匹配不同的生产运输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皮带检修时需要的低带速。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速器处于最大气隙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速器处于最小气隙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导体转子部件,2-永磁转子部件,3-气隙,11-输入连接盘,12-电机法兰,21-输出连接盘,22-导向销,23-轴承座,23a-调控油路,24-支撑轴承, 25-输出轴,25a-后油路,25b-前油路,26-隔圈,27-密封圈,28-活塞杆,29- 端盖;4-驱动电机,5-联轴器,6-减速机,7-连接轴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传动机构与减速机6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4相连接的调速器1-3,所述调速器1-3一端与驱动电机4相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6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速器1-3的使用,可以用于皮带机等大惯量难启动设备,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主电机空载启动,并可实现带速的调节,匹配不同的生产运输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皮带检修时需要的低带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驱动装置主要适用于皮带机等大惯量难启动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驱动装置主要包括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提供驱动力,方便后续启动输送机,使得输送机运转,另外,驱动电机4连接有减速机6,减速机6的设置可以使得驱动装置传递的动力更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4与减速机6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动力的传动,使得驱动电机4输出的转动力,最终输入到输送机;具体,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包括调速器1-3,所述调速器1-3一端与驱动电机4相连接;另一端与减速机6相连接;调速器1-3包括导体转子部件、永磁转子部件;导体转子部件与永磁转子部件是非接触的,留有气隙,气隙大小可以改变;所述永磁调速器 1-3的导体转子部件安装在电机轴上,永磁转子部件的输出轴与减速机6输入轴用联轴器5连接;启动前,先将气隙调至最大,电机空载启动,然后再将气隙逐渐调小,达到需要的带速,进而完成带式输送机启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5;所述调速器1-3通过联轴器5与减速机6相连接;也就是永磁转子部件的输出轴与减速机6输入轴用联轴器5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联轴器5的设置,可以实动力的主动切断,当输送机发生过载或堵转时,联轴器5使得动力传递中断,最终保护电机及输送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联轴器5为限矩型永磁联轴器5;这里采用限矩型永磁联轴器5,因为永磁联轴器5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当待启动设备发生过载或堵转时,限矩型永磁联轴器5的两个永磁转子会向远离导体转子的方向滑动,使得气隙变大,动力传递中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联轴器5与调速器1-3连接处设有连接轴承部件7,所述连接轴承部件7包括连接轴承座71,所述连接轴承座71内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座71套接在联轴器5与调速器1-3的连接处;连接轴承部件7设置,很好的保证了联轴器5与调速器1-3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了联轴器5与调速器1-3的布置,避免传动机构整体缺乏纵向支撑力;具体,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轴承部件7包括连接轴承座71,所述连接轴承座 71内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座71套接在联轴器5与调速器1-3的连接处;连接轴承座71起到基础支撑作用,连接轴承用于与联轴器5或者调速器1-3端部相连接,起到支撑连接作用,避免联轴器5或者调速器1-3与连接轴承座71 之间产生摩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调速器1-3包括导体转子部件1和永磁转子部件2;所述导体转子部件1包括输入连接盘11,所述输入连接盘11连接有导体部;所述永磁转子部件2包括输出连接盘21,所述输出连接盘21上设有永磁部,所述永磁部与导体部相对设置;所述输出连接盘21连接有输出轴25,所述输出轴25通过调节机构与输出连接盘21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都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导向销22;所述导向销22插接在输出连接盘21上;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驱动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隙调节式的永磁调速器1-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调速器1-3的气隙3大小,从而更方便的实现调速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带拨杆调速器1-3横向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实现调速器1-3气隙3的调节,减少了额外机械调节部件的布置,同时可以供用液压系统,减少了外设零件的增加。

具体,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永磁调速器1-3主要是包括导体转子部件1和永磁转子部件2;所述导体转子部件1包括输入连接盘11,所述输入连接盘11连接有导体部;所述永磁转子部件2包括输出连接盘21,所述输出连接盘21上设有永磁部,所述永磁部与导体部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导体转子部件1通过电机法兰12与驱动部件(驱动电机4)相连接,驱动部件可以是电机;驱动部件通过电机法兰12带动导体转子部件1相连接;驱动部件可以带动导体转子部件 1转动,导体转子部件1转动,使得导体部与永磁盘上的永磁体相对运行,因为磁力的影响下,永磁转子部件2会跟随导体转子部件1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轴25通过调节机构与输出连接盘21 相连接;输出轴与联轴器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人为主动的实现调速器1-3气隙3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调速功能;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导向部,每个所述导向部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导向销22;所述导向销22插接在输出连接盘21上;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驱动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部的设置,方便了输出连接盘21与输出轴25之间的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导向销22插接在输出连接盘21上,使得输出连接盘21可以在导向销22上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可以避免驱动部对输出连接盘21进行调节时发生干涉问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部设有多个,导向部间隔分布在输出轴25端部,导向部中的导向销22 插接在输出连接盘2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部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输出连接盘21的位置限定,而导向部中的导向销22除了具有上述限位作用外,还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保证输出连接盘21运行的直线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销22通过连块设置在输出轴25端部,连块起到一个基础连接作用,方便了导向销22在输出轴25上布置,连块在输出轴25 上的布置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插接,也可以是一体化生产,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销22与连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端部的油槽 210;所述油槽210内设有活塞杆28;所述油槽210端部设有端盖29;端盖起到一个限位和封堵作用,避免活塞杆过度移位;所述活塞杆28穿过端盖29与输出连接盘21相连接;所述活塞杆28最大外径与油槽210内径相同;所述油槽210连接有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分布在油槽210的两端;驱动部的设置,是用于控制输出连接盘21的横向移动,具体,驱动部主要包括活塞杆28,活塞杆28在油槽210内的横向移动,最终实现输出连接盘21的横向移动,继而实现导体转子部件1与永磁转子部件2 间间隙的距离调节,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控制活塞杆28的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油槽210连接有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前部供油机构与后部供油机构分布在活塞杆28两端,也就是上文中的油槽210的两端,当活塞杆28 需要外移时,后部供油机构向油槽210内供油,油液推动活塞杆28向左移动,从而实现活塞杆28的左移,最终实现导体转子部件1与永磁转子部件2间的气隙3减少;当活塞杆28需要内移时(右移),前部供油机构向油槽210内进行供油操作,活塞杆28在前部供油机构供给的油液推动下,活塞杆28收缩,拉动输出连接盘21右移,最终实现导体转子部件1与永磁转子部件2间的气隙3 增加。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前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前油路25b;所述前油路25b通过前油孔与油槽210 相连通;所述后部供油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25上的后油孔和设置在输出轴25 上的后油路25a;所述后油路25a通过后油孔与油槽210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前油路25b和后油路25a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油槽210的油液进入和外排,起到一个管道作用,在实际布置时,前油路25b与后油路25a不能相互连通,故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前油路25b与后油路25a间隔分布,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前油路25b和后油路25a的布置数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设置多条,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某条油路堵塞而造成调节机构不能使用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塞杆28包括基块281,基块281上设有插接杆282,所述基块281外径大于插接杆282外径;所述基块281通过插接杆 282与输出连接盘21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块281起到基础连接作用,同时还起到一个间隔分离作用,方便配合前部供油机构和后部供油机构实现活塞杆28的推动,而插接杆282起到桥接作用,方便了活塞杆28穿过端盖29与输出连接盘21相连接,林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要求输出连接盘21通过螺栓与插接杆282端部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输出连接盘21的位置得到限定,避免了输出连接盘21过度外移而脱离导向销22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块281上设有避让缺口2811;避让缺口 2811的设置,使得基块281靠近油槽210底部一侧具有间隙,方便了后部供油机构向油槽210内进行供油操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轴25上设有隔圈26;所述隔圈26套接在输出轴25上;所述隔圈26上设有进油环槽261;所述前油路25b和后油路 25a分别对应一个进油环槽261;所述进油环槽261与前油路25b或者后油路25a 相连通;所述隔圈26套设在输出轴25上;隔圈26的设置,可以方便输出轴25 上的前油路25b和后油路25a的外接,同时通过隔圈26上进油环槽261的设置,方便了后续使用时油液的供给,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油环槽261在隔圈26上环形分布,并且贯穿隔圈26设置,进油环槽261与轴承座23上的供油油路常连通,基于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即使隔圈26与输出轴25同步转动时,也能根据需要实现油液的供给和回流操作,进而方便的对活塞杆28位置的限定;换言之,就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隔圈26的设置,可以保证供油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供油的难度;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隔圈26与输出轴25为一体式结构,当然隔圈26也可以外设,但是隔圈26外设时,隔圈26与输出轴25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并且要求隔圈26与输出轴25连接处不能具有间隙;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油液的外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轴25上还设有轴承机构,轴承机构的设置,方便外部供油机构的布置,方便了后续对油槽210内的供油操作,具体,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23,轴承座23相当于输出轴25是不转动的,为了避免干涉,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座23通过支撑轴承24套接在输出轴25上;这样可以避免轴承座23的设置而应输出轴25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座23上设有供油油路;供油油路的设置,方便了后续使用时油液的供给,同时通过供油油路的设置,方便了与外设的供油设备或者供油机构相连接,方便了后续对油槽210的供油操作。

具体,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供油油路包括多个调控油路23a,每个调控油路23a与隔圈26上的一个进油环槽261相对应;多个调控油路23a间隔分布,相互之间不相互连接,避免前部供油机构与后部供油机构之间相互影响,另外,为了保证油槽210内供油的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要求调节油路至少设有两个,一个调节油路对应有一个进油环槽261;具体,所述调控油路23a贯穿轴承座 23设置;相邻调控油路23a间隔分布;所述前油路25b通过隔圈26上的进油环槽261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23a;所述后油路25a通过隔圈26上的进油环槽261对应有至少一个调控油路23a;这样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前部供油机构与后部供油机构的相互不干涉,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按需进行控制,方便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座23与隔圈26之间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在轴承座23与隔圈26连接处的密封圈27;密封圈27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避免油液从轴承座23与隔圈26之间发生泄漏,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27上设有过油通孔2721;所述调控油路23a通过密封圈27上的过油通孔2721与对应的进油环槽261相连通;过油通孔2721的设置,方便了油液从调节油路进入进油环槽261,最后进入对应的前油路25b或者后油路25a中;实现油液的供给,当油液需要回流时,油液运行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承座23上设有放置沉槽271,所述密封圈27放置在放置沉槽271内部;放置沉槽271的设置,方便了密封圈27在轴承座23上的布置安装,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要求所述放置沉槽271宽度大于进油环槽261宽度;同时也有要密封圈27尺寸大于进油环槽261尺寸,本实用新型基于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轴承座23与隔圈26之间引线密封圈27的设置形成了一个存液空间,方便了后续油液的供给和回流,同时还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油路运行速度过快而产生过大的冲击。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27包括基板272,基板272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侧板273,所述基板272上设有过油通孔2721;这样的设置,使得基板272与连接侧板273组成了一个C字型结构,使得密封圈27在实现密封作用外,还起到一个储存油液的功能,更好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27为一个环状结构,内部因为上述结构的设计行车一个内腔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密封圈27的形变能力,保证密封圈27与相邻部件的贴合度;优化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侧板273包括与基板272相连接的纵向板2731,所述纵向板2731远离基板272的一端上设有贴合板2732;这里贴合板2732也为环状板件结构,这里贴合板2732的设置,增加了密封圈27与隔圈26之间的接触面,更好保证了密封圈27与隔圈26之间的密封效果。

具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调速器1-3;主要是包括导体转子部件1和永磁转子部件 2,导体转子部件1通过电机法兰12安装在电机上,永磁转子部件2的永磁盘部件(输出连接盘21)通过导向销22安装在输出轴25上,输出连接盘21并可沿导向销22滑动,输出连接盘21的中心安装有活塞杆28,输出轴25的端部设有调节机构;通过控制调节机构进油方向实现输出连接盘21的滑动,从而改变气隙3大小,实现调速功能;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液压调节气隙3的永磁调速器1-3,相比现有的永磁调速器1-3,结构紧凑、机构简单、控制准确方便。

当输出轴25上的前油路25b进油时,油槽210内的左侧进油,推动活塞杆 28向右运动,带动输出连接盘21向右运动,气隙3变大;当输出轴25上的后油孔进油时,油槽210的右侧进油,推动活塞杆28向左运动,带动输出连接盘21向左运动,气隙3变小。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带式输送机用的驱动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