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金属材料消费中仅次于钢铁和铝的重要有色金属。我国铜资源人均占有率较小,铜矿产能增长受资源“贫、细、杂”特点的限制,不能满足消费和生产的强劲需求[1~3];铜资源的自给率仅40%,其余依赖进口[4]。因而,提高复杂难选铜矿的选别技术,对我国铜资源的深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5]。
黑龙江某铜矿中可回收铜主要赋存于黄铜矿、辉铜矿和少量的铜蓝和蓝辉铜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中,本文针对其进行选矿试验研究,以期实现其高效回收。
1 矿石性质
铜为矿石中主要有价可回收元素,其含量为0.77%。该矿石为有轻度氧化的硫化矿矿石,矿石中的铜主要在铜的硫化物矿物中,其中原生硫化铜0.45%,占总铜的60.57%;次生硫化铜0.27%,占总铜的36.34%;自由氧化铜和结合铜含量较少。矿石中可回收铜主要存于黄铜矿、辉铜矿和少量的铜蓝和蓝辉铜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中,矿物含量约为1.72%,此外,矿石中还含有黄铁矿、褐铁矿等金属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表1 矿样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Table 1 Multi-element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sample
表2 矿样铜物相分析结果
Table 2 Analysis result of copper phase
表3 矿样主要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结果
Table 3 Mineral component and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of sample
2 试验研究
2.1 磨矿细度试验
在CaO用量为1500g/t,捕收剂BKZ用量为40g/t的条件下,考察了磨矿细度对铜粗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1。试验结果表明,随磨矿细度的提高,Cu粗选品位和回收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该矿样铜矿物嵌布粒度相对较粗,磨矿细度过细一方面浮选过程中机械夹杂等原因会降低粗精矿品位,另一方面会使磨矿成本上升,综合考虑,在-0.074mm含量65%的较粗磨矿细度下考察其他因素的影响。
图1 磨矿细度对铜浮选效果的影响
Fig. 1 The effect of gr
声明:
“黑龙江某铜矿浮选工艺研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