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时,掘支锚不能平行作业,影响掘进效率,该项目针对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实现掘支锚运连续平行作业,需对巷道掘进与锚固分离时,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支护机理进行研究,研究手段为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等方法。
1.掘锚分离巷道围岩受力及变形破坏特征
(1)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不同支护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
采用Flac3D软件模拟某矿西下山回风巷掘锚分离巷道围岩受力、变形及破坏规律。模拟研究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内不打设锚杆(a)、顶板每排布置2根锚杆(b)、顶板每排布置4根锚杆(c)及顶板每排布置6根锚杆每两排布置2根锚索(d)4种不同锚杆布置方式时,巷道围岩应力、围岩及塑性区情况,如图1~图2所示。
图1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场分布
图2巷道围岩水平应力场分布
从图1、图2看出,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内,(a)、(b)、(c)、(d)4种不同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形态影响较大,但对最大应力值却相差不大。4种情况下最大垂直应力值在12.5MPa~12.8MPa之间,垂直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巷道的两帮,顶板垂直应力释放,属于应力降低区。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内不打锚杆情况下,可明显看出未布置锚杆区域顶板应力释放区域很大,顶板应力降低区范围大约是正常锚杆、锚索支护段应力降低区范围的3倍左右。随着锚杆支护数量的增加,顶板垂直应力释放区范围缩小。
随着锚杆支护数量的增加,顶板最大水平应力略有减小的趋势,但减小幅度较小,其原因是锚杆支护增加了顶板岩体的整体抗压强度,使围岩受力更为均匀。不打锚杆情况下,最大水平应力为13.05MPa;掘进面后方每排布置2根锚杆情况下,最大水平应力为12.96MPa;每排布置4根锚杆情况下,最大水平应力为12.94MPa,每排布置6根锚杆每两排布置2根锚索情况下,最大水平应力为12.85MPa。从水平应力分布形态来看,与垂直应力分布形态类似,不打锚杆时,顶板水平应力降低区范围较大,随着锚杆支护数量和强度的增加,顶板水平应力降低区范围逐渐减小。
(2)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不同支护强度下围岩位移分布
掘进工作面后方15m范围内,不打锚杆、顶板打设2根锚杆、4根锚杆、6根锚杆及2根锚索4种条件下巷道围岩位移分布情况见图3~图4所示。
声明:
“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支护机理研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