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7月4日,我国现存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达到14.19万家。这一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4年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大会上,比亚迪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成功签署了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的合作协议。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战略布局正式落地。据了解,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总投资高达65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建设电池pack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比亚迪进一步巩固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芜湖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的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公司负责实施的“年产2亿平方米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的两条生产线已全部顺利投产。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寿命。芜湖明珠此次成功投产两条生产线,不仅有利于提升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的产能,还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
赣锋锂电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一直致力于提高锂电池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近日,赣锋锂电消费类锂电池电芯PACK自动化制造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江西省南昌高新区。此次项目总投资高达20亿元,标志着赣锋锂电在推动锂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助于赣锋锂电进一步完善其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锂电池产品的需求。
7月8日,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见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正式签署了投资建厂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比亚迪将投资约10亿美元(约合72.94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一座年产15万辆汽车的工厂及研发中心,此举标志着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安全事故。因此,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行业监管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有色金属是指钨、锰、铜、铝等一类重要的基础金属。由于其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因此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黄金、铜、锡、钨等各细分行业“百花齐放”,其中铜价更是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这一现象表明了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景气度回升的过程。
近日,安徽国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可商用的钾离子电池产品——两轮电动车用钾离子电池组和钾离子储能系统“钾能壹号”。据悉,这款钾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充电速度缓慢等问题。同时,该产品还具有环保、安全等特点,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等优点。然而,长期以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团队通过对钙钛矿电池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交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安徽省率先尝试矿业权线上交易,旨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业权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此次成功成交的巢湖市大徐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是安徽省矿业权交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全省矿业权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光伏行业走出内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光伏行业为什么要内卷。光伏内卷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周期行业来到了供过于求的阶段。要度过这个阶段,要么就是砍供给,要么就是增需求。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山东省正积极规划和推动其光伏产业发展。到2025年,山东力争全省光伏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钙钛矿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实现25%以上光电转换率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及应用。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因为它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耐腐蚀等优点。它的强度是钢铁的5倍以上,但重量不到钢铁的1/4。这使得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吉林市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碳纤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表示,吉林市已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条,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特点,如何实现其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平稳衔接,以及如何解决分布式区域能源系统的负荷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背景下,大容量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日前,贵州鑫茂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点火仪式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举行。该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推动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该项目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
近日,紫金矿业发布了一份关于公司备案的铜金属资源量和储量的公告。据悉,紫金矿业新增了1837.7万吨的备案铜金属资源量和577.7万吨的铜金属储量。这一消息无疑对于保障我国铜资源安全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7月4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在哈密市伊吾县正式开通运营。在伊吾县氢燃料公交车交付暨运营启动仪式上,首批7辆氢能公交交付运营并发车,实现淖毛湖镇-淖毛湖镇工业园区-白石湖矿区全线直达通行。 此次开通的氢能公交示范线不仅是新疆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推广氢能汽车提供了有益借鉴。
据悉,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其背后的关键技术——锂电铜箔的研发和生产却一直处于瓶颈状态。诺德股份江西基地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为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昆明冶研院是一家集科研、设计、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拥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近日,云南铜业与驰宏锌锗联合宣布了一项重要战略投资计划,两家公司计划分别以现金出资14,801.49万元(评估备案值),各收购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所持有的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昆明冶研院”)33%股权,合计收购昆明冶研院66%股权。昆明冶研院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近日,恩捷股份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亿元至3.58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了74.50%至81.62%。这一业绩变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反映出当前锂电池隔离膜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发表了关于锂电市场淘汰的观点。他表示,今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且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杨红新认为,2024年是锂电行业深度调整的元年,产能过剩、融资变差、价格内卷、经营挑战能问题都在今年集中体现。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趋势。而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全球电池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想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进行一场技术革新。
近日,浙江舟山高新区2024年1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据悉,这些项目的总投资约为65亿元,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太重液压挖掘机在市场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太重公司加大了生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使太重液压挖掘机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近日,太重液压挖掘机在河北、河南、广东等地大放异彩,收获批量市场订单!此批订单覆盖公司大中小全系列挖掘机,有力证明了太重液压挖掘机正以其独特的步伐,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逐步释放出“太重制造”厚积薄发的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兰州石化公司在克服聚烯烃和丁腈橡胶产品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下,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公司成功生产了33.46万吨新材料,实现了新材料产量的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使得兰州石化公司在中国的石油炼化企业中位居第二。在上半年的新材料生产任务中,兰州石化公司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任务。
林芝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阳光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林芝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落地,以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日前,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朗县冲康35MW光伏+储能项目已基本完工,具备全容量并网发电条件,将于近期投运。
近日,南京市公用与赣锋锂业、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据悉,三方拟在江苏省共同投资建设一座规模为30万吨的废旧电池回收基地。这是南京公用首次涉足废旧电池回收与锂电池应用等领域,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废旧电池回收基地之一。
近日,《稀土管理条例》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稀土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稀土产业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水平,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国家电网在江苏省成功实施了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新型储能集中调用行动,为电力技术创新与应用迈出了又一重要里程碑。此次调度涉及超过45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资源,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应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与中一重工、中煤科工三家大型央企高层举行会晤,就矿山装备更新改造行动达成共识。三方将共同建立矿山装备创新联合体,以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能源资源勘查领域技术设备的突破,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