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联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系列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即将打通。其控股孙公司辉虹科技的普鲁士蓝正极材料预计今年三季度实现批量化生产。公司将持续推进与下游客户的合作,争取将该业务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一家致力于高性能铜箔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逸豪新材一直紧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近日,逸豪新材在互动平台上发布了多条消息,展示了公司在高性能铜箔领域的显著进展与战略规划,不仅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有效替代,更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山东省锂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优化储能电池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容量、循环寿命、充放电稳定性、高低温性能等指标,满足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储能、家用储能、工业储能等需求。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锂资源生产国之一,其锂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7%。据悉,阿根廷政府计划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投产四个新锂矿项目——这将使得阿根廷的锂年产能大幅增加79%,达到20.2万公吨当量。这一消息引起了国际锂资源供应的关注,因为这将使得国际锂资源供应的天平出现失衡。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潮中,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电动汽车(EV)和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然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需要技术进步的动力来鼓励更多的采用。在这场竞争中,硅烷这种看似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成分占据了中心位置。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硅烷主要作为电解质、粘结剂和催化剂使用。硅烷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理想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选择新能源汽车。根据专家和机构的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千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日前厦门市发改委发布了《厦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引导产业有序布局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总体要求、发展领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计划。
在参观宁德时代(300750)的Z基地时,一位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全球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配套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这一数据足以显示出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地位。然而,这些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7月2日,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烟台正式并网发电,翻开了山东光伏发展“向海图强”的新篇章。据了解,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烟台市招远市的大汶河口附近海域,总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该项目采用了大容量光伏组件、高效逆变器、智能运维等先进技术,预计年发电量可达8亿千瓦时,可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超过2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在过去的60年里,铝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九龙坡区,铝产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从国防建设和航空航天重要保障基地,到西南地区主要铝加工基地,九龙坡区的铝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崛起,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月30日,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该项目使用的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正负极材料源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入区企业山西华钠铜能(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近日,恩捷股份在新能源领域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其全资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湖南恩捷”)成功突破全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技术瓶颈,特别是在硫化锂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成就不仅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也标志着恩捷股份在新能源材料研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加大投入,这项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欣旺达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通过技术创新,欣旺达预计可以在2026年将聚合物体系的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2元/Wh,这与半固态电池成本接近。这也是欣旺达首次对外详细公开在全固态电池上的进展。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福泉市是贵州省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区,拥有丰富的铜、磷等资源。7月3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与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5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及30万吨/年磷酸铁、30万吨/年超长循环和超高能量密度磷酸盐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签约仪式在贵阳举行。此次签约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近日,贵州铝厂首批19台铝抬包经过客户验收后装车发往上海,并出口印度。这是贵州铝厂产品在出口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后,在海外“朋友圈”的又一次展示,也是中铝集团铝抬包首次“走出”国门。
无为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无为市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全力推动完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布局“抓招引”。截至今年6月,无为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成功招引27家企业入驻,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研发设计等多个环节。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光伏产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出海之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中国光伏企业的出海路径正在被重塑。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在政策扶持下,我国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加氢站、制氢设施、储运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建成加氢站426座,其中仅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9座,位居世界第一,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随着2023年上半年的结束,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公开了他们在1月至6月的销售数据,提交了他们的半年度成绩单。从这些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表现强劲,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过去六个月里,多家知名车企都公布了他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亮眼表现。据统计,他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一成果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以及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商之一。近日,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工程石墨化工段正式投入试生产。此次投入试生产的石墨化工段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生产高端石墨负极材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不断取得新突破。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绿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产业不仅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还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山东,这些产业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迅猛发展,一批批高端、智能、绿色新兴产业群正快速崛起。2024年1月—5月,山东“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幅度均超50%,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
近日,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接受行业调研时透露了其在电池技术和电动飞机项目上的最新进展。据宁德时代介绍,整体排产情况良好,近期及第三季度排产环比呈现增长态势,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全固态电池和凝聚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成果显著,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引领行业变革。
在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资源储量国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发展,为锂电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环保、节能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6月26日,加拿大知名锂生产商E3 Lithium(以下简称E3)正式公布了其位于阿尔伯塔省Clearwater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PFS)结果。这一重要消息标志着E3在全球锂市场布局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展示了该公司对于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矿山企业的供矿能力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供矿能力,河钢矿业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升级创新FDQ采矿法,从而实现了单矿房出矿量的大幅提升。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钼业)近日发布消息,截至6月30日,其TFM混合矿东区连续三个月月均阴极铜产量超过18000吨,达到生产目标的105%;月均氢氧化钴产量超过900吨,达到生产目标的100%。这意味着混合矿东区按计划实现产品产量与质量双达标,具备年产20万吨铜、1.2万吨钴的生产能力。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这一条例公布后,马上受到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以往中国对稀土的管理出现调整时一样。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技术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市场催生、政策发力等多重因素加持下,今年上半年,固态电池及钠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热度持续升温,众多企业也已纷纷抢滩布局。
近日,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顺利通过综合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突破,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