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加强顶板监测,实现及时预警是有效防治顶板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方面。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是在大量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顶板灾害致灾因素,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准则,通过实时捕捉和分析灾害发生前的先兆信息和变化特征,及时预警,以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
二、综采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关键技术
1.创新采用高可靠性“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
针对井下湿度大、粉尘多、有爆炸性气体等特点,在对比钢弦式、压阻式、应变片式等传感器类型的基础上,某型号产品创新使用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该类传感器是即在10级超洁净空间中,利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将绝缘材料、电阻材料、焊接材料以分子形式淀积在弹性不锈钢膜片上,再经过光刻、调阻,温度补偿等工序,在弹性不锈钢膜片表面上形成牢固而稳定的惠斯顿电桥。相比传统的人工或机器贴应变片式传感器,更耐久、更精确。
2.创新智能型传感器采样模式,实现了达秒级采样。
创新采用“智能型采样模式”,根据压力变化(0.1MPa)进行采样,最短2秒钟进行一次采样,能够将支架降、移、升全过程及顶板来压产生的瞬间动载准确记录。
3.研制了干扰能力强、电池持续供电时间长的系列无线监测设备。
基于460MHz无线射频技术、微功耗设计及大容量电池供电技术,开发了系列无线监测设备,实现了井下回采工作面稳定传输距离达30m,回采顺槽和掘进工作面稳定传输距离达100m,单块电池持续供电时间达180天。
开发了自组织路由协议,传输网络中任意一台设备故障,可自由选择传输路径,大大提高了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开发了两级数据存储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
系统传感器内部拥有闪存,线路故障后,闪存内能够存储7-15天的监测数据,当系统恢复后,自动上传闪存内的监测数据;系统分站拥有“U盘”存储功能,系统线路故障后,U盘能够存储至少1个月的数据,当系统恢复后,系统既可以自动上传分站内的U盘数据,也可以通过人工将U盘数据拷贝到数据库。
5.开发了矿压数据自动分析模型,实现了报表及报告的自动分析。
根据支架移架过程中的阻力变化特征,研发了初撑力及循环末阻力自动分析模型,根据安全阀开启时的“锯齿”型曲线牲,开发了安全阀开启率自动分析模型,分析界面如图1和图2所示。为显著提高矿压数据
声明:
“综采工作面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