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

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

95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湖北瓮福蓝天化工有限公司  
2023-12-26 16:33:27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包括废活性炭收集槽(1),其特征在于:废活性炭收集槽(1)通过第一斗式提升机(2)、第一加料斗(3)、第一螺旋输送机(4)与第一干燥机(5)连通,第一干燥机(5)底部排料口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6)、第二斗式提升机(7)、第二加料斗(8)和再生炉(9)连通,再生炉(9)底部排料口通过第三螺旋输送机(10)、漂洗池(11)和过滤机(12)依次连通,所述过滤机(12)的滤渣排出口通过第三斗式提升机(13)、第三加料斗(14)、第四螺旋输送机(15)和再生炭干燥机(16)连通,第一干燥机(5)顶部排气口通过第一排气管道(17)与抽风机(18)和焚烧炉(19)连通,焚烧炉(19)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二排气管道(20)和第三排气管道(21)与第一干燥机(5)和再生炭干燥机(16)连通,焚烧炉(19)底部排料口通过管道与再生炉(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机(5)还通过管道与净化塔(22)和烟囱(23)依次连通,再生炭干燥机(16)还通过管道与烟囱(23)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干燥机(5)与净化塔(22)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24),再生炭干燥机(16)与烟囱(23)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的换热介质管道与氟硅酸生产工艺供热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塔(22)顶部设有碱液喷头(26),碱液喷头(26)下方设有填料层(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机(5)为卧式干燥器,再生炉(9)和再生炭干燥机(16)为盘式干燥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管道(17)上设有第三换热器(28)。

说明书: 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氟硅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0002] 氟硅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含CO2、HF、H2S及粉尘。CN201720953198.4一种氟硅酸钠生产工艺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收粉器、热交换器和吸收塔;收粉器、热交换器和吸收塔

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收粉器下端连通收集箱。解决了氟硅酸钠生产工艺的尾气吸收装置不

能收集硅酸钠粉末的问题。在余热回收过程中,采用的是换热器对尾气中的余热进行换热

回收,其余热并没有充分回收。另外在尾气回收过程中,吸收塔内部多采用活性炭吸附剂作

为尾气吸收的材料,但是达到饱和后就成为了废活性炭,需要对废旧活性炭进行再生循环。

发明内容[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0004]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0005] 一种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包括废活性炭收集槽,废活性炭收集槽通过第一斗式提升机、第一加料斗、第一螺旋输送机与第一干燥机连通,第一干燥机底

部排料口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二斗式提升机、第二加料斗和再生炉连通,再生炉底部排

料口通过第三螺旋输送机、漂洗池和过滤机依次连通,所述过滤机的滤渣排出口通过第三

斗式提升机、第三加料斗、第四螺旋输送机和再生炭干燥机连通,第一干燥机顶部排气口通

过第一排气管道与抽风机和焚烧炉连通,焚烧炉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二排气管道和第三排气

管道与第一干燥机和再生炭干燥机连通,焚烧炉底部排料口通过管道与再生炉连通。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机还通过管道与净化塔和烟囱依次连通,再生炭干燥机还通过管道与烟囱依次连通。

[0007]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干燥机与净化塔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再生炭干燥机与烟囱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

[0008]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管道与氟硅酸生产工艺供热管路连通。

[0009] 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净化塔顶部设有碱液喷头,碱液喷头下方设有填料层。[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机为卧式干燥器,再生炉和再生炭干燥机为盘式干燥釜。[0011] 优选地,第一排气管道上设有第三换热器。[0012]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0013] 1、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氟硅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活性炭进行回收再生循环利用,并对其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置于废活性炭收集槽进行再生处理,首先进入到第

一干燥机进行烘干,再生炉再生、漂洗池进行漂洗、漂洗后的炭进入再生炭干燥机进行烘干

处理,再生炉产生的尾气进入到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0014] 2、焚烧炉产生的废气进行热量回收利用,一部分换热至150 250℃用作烘干原料~

的干燥介质,另外一部分直接进入到再生炭干燥机用作漂洗后的再生活性炭的干燥介质。

将对活性炭进行干燥后的余热尾气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中进一步换热,充分吸收其

热量,用于氟硅酸生产工艺供热管路。

附图说明[0015] 图1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0016] 其中:废活性炭收集槽1,第一斗式提升机2,第一加料斗3,第一螺旋输送机4,第一干燥机5,第二螺旋输送机6,第二斗式提升机7,第二加料斗8,再生炉9,第三螺旋输送机10,

漂洗池11,过滤机12,第三斗式提升机13,第三加料斗14,第四螺旋输送机15,再生炭干燥机

16,第一排气管道17,抽风机18,焚烧炉19,第二排气管道20,第三排气管道21,净化塔22,烟

囱23,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碱液喷头26,填料层27。

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0018] 实施例1[0019] 如图1,一种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包括废活性炭收集槽1,废活性炭收集槽1通过第一斗式提升机2、第一加料斗3、第一螺旋输送机4与第一干燥机5连通,

第一干燥机5底部排料口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6、第二斗式提升机7、第二加料斗8和再生炉9

连通,再生炉9底部排料口通过第三螺旋输送机10、漂洗池11和过滤机12依次连通,所述过

滤机12的滤渣排出口通过第三斗式提升机13、第三加料斗14、第四螺旋输送机15和再生炭

干燥机16连通,第一干燥机5顶部排气口通过第一排气管道17与抽风机18和焚烧炉19连通,

焚烧炉19排气口分别通过第二排气管道20和第三排气管道21与第一干燥机5和再生炭干燥

机16连通,焚烧炉19底部排料口通过管道与再生炉9连通。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机5还通过管道与净化塔22和烟囱23依次连通,再生炭干燥机16还通过管道与烟囱23依次连通。

[0021]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干燥机5与净化塔22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24,再生炭干燥机16与烟囱23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25。

[0022]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的换热介质管道与氟硅酸生产工艺供热管路连通。

[0023] 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净化塔22顶部设有碱液喷头26,碱液喷头26下方设有填料层27。

[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燥机5为卧式干燥器,再生炉9和再生炭干燥机16为盘式干燥釜。

[0025] 优选地,第一排气管道17上设有第三换热器28。[002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氟硅酸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处理产生的吸附饱和的废活性炭置于废活性炭收集槽1进行再生处理,首先进入到第一干燥机5进行烘干,再生炉9再生、

漂洗池11进行漂洗、漂洗后的炭进入再生炭干燥机16进行烘干处理,再生炉9产生的尾气进

入到焚烧炉19进行焚烧处理,焚烧炉9产生的废气500 700℃进行热量回收利用,一部分通

~

过第三换热器28换热至150 250℃进入到第一干燥机5用作烘干原料的干燥介质,另外一部

~

分直接进入到再生炭干燥机16用作漂洗后的再生活性炭的干燥介质。进行利用余热后的尾

气再进入到净化塔22中进行碱液喷淋处理,再通过烟囱23排出。第一干燥机5与净化塔22之

间设有第一换热器24,再生炭干燥机16与烟囱23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25,将对活性炭进行

干燥后的余热尾气在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中进一步换热,充分吸收其热量,用于氟

硅酸生产工艺供热管路。

[002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声明:
“氟硅酸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回用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