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火法冶金技术

> 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

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

52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江苏叙尔特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2024-05-15 15:48:3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包括输出轴(1)、第一轴承(2)、轴套(4)以及托板(7);

所述输出轴(1)的输出端在轴向上由两段截面面积大小不同的第一输出段(10)和第二输出段(9)组成,第一输出段(10)的截面积小于第二输出段(9)的截面积,所述第一输出段(10)和第二输出段(9)的衔接处形成一轴肩,所述输出轴(1)的输出端面位于第一输出段(10)上;所述轴套(4)套设在输出轴(1)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轴肩;

所述轴套(4)内壁中段沿内壁周向有一圈凸起,该凸起作为承压台阶(6),该承压台阶(6)具有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两个相背的承压面,所述第一承压面与轴肩相对;

所述托板(7)与输出轴(1)的输出端面之间经螺栓(8)固定连接,且托板(7)抵压在所述承压台阶(6)的第二承压面上,且托板(7)位于轴套(4)内;所述第一轴承(2)套设在输出轴(1)外,第一轴承(2)与托板(7)分别位于承压台阶(6)的两侧,且第一轴承(2)位于所述轴套(4)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4)与第一轴承(2)设置在输出轴上且沿输出轴(1)轴向分布,所述轴套(4)与第一轴承(2)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输出轴(1)的输出端面与托板(7)之间增设有第一垫片(11);所述第一承压面与轴肩之间增设有第二垫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的轴向上,承压台阶(6)的长度小于第一输出段(10)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大于第二垫片(13)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4)与第一轴承(2)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第三垫片(12),所述第三垫片(12)的厚度小于间隙的宽度。

说明书: 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输出轴的轴向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0002]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在冶金机械线棒材行业中,由于短应力线轧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安装调整方便、易于操作、轧制废品少、重量轻等优点,受到轧钢厂家

的普遍欢迎。短应力线轧机主要包括轧辊、轧辊调整装置和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由电

动机、减速机和齿轮箱等组成,齿轮箱将传动力矩通过两个或几个输出轴分送到对应的轧

辊上,而输出轴的轴向定位方式影响着轧机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

[0003] 现有短应力线轧机在使用过程中,花键的齿侧间隙逐渐增大,花键副之间的旋转间隙也随之增大。所以,连接输出轴端面和托板的螺栓在承受压紧输出轴和轴套承压台阶

的拉应力的同时,由于轴套与第一轴承之间存在一接触面,该接触面使得在输出轴运转的

同时传递了摩擦力,螺栓还需要承受旋转过程中花键副间隙导致的径向和周向的剪切应力

和弯曲扭力,该剪切应力和弯曲扭力常常导致连接输出轴端面和托板的螺栓折断,甚至造

成轴套与输出轴脱离的严重后果。

[0004] 目前,针对以上现象,常用的方法是加大螺栓规格、提高螺栓强度等应急补救措施,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效果仍不理想。于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应力线轧

机输出轴的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该结构中连接输出轴端面和托板的螺栓不易因花键副间

隙导致的径向和周向的剪切应力和弯曲扭力而折断;因此,就必须研制出一种可以减少第

一轴承与轴套之间摩擦力的轴向定位结构,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第一轴承与轴套之间摩擦力的轴向定位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包括输出轴、第一轴承、轴套以及托板;

[0007] 输出轴的输出端在轴向上由两段截面面积大小不同的第一输出段和第二输出段组成,第一输出段的截面积小于第二输出段的截面积,第一输出段和第二输出段的衔接处

形成一轴肩,输出轴的输出端面位于第一输出段上;轴套套设在输出轴的输出端,对应于轴

肩;

[0008] 轴套内壁中段沿内壁周向有一圈凸起,该凸起作为承压台阶,该承压台阶具有第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两个相背的承压面,第一承压面与轴肩相对;

[0009] 托板与输出轴的输出端面之间经螺栓固定连接,且托板抵压在所述承压台阶的第二承压面上,且托板位于轴套内;第一轴承套设在输出轴外,第一轴承与托板分别位于承压

台阶的两侧,且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轴套外;其创新点在于:轴套与第一轴承设置在输出轴上

且沿输出轴轴向分布,轴套与第一轴承之间留有间隙;

[0010] 输出轴的输出端面与托板之间增设有第一垫片;第一承压面与轴肩之间增设有第二垫片。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出轴的轴向上,承压台阶的长度小于第一输出段的长度。[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的厚度大于第二垫片的厚度。[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套与第一轴承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第三垫片,所述第三垫片的厚度小于间隙的宽度。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将第一轴承与轴套分离设置,消除了第一轴承和轴套之间的摩擦面,消除了摩擦力,可有效避免螺栓因剪切应力折断,同时在两者之

间设置一个厚度小于两者间隙宽度的第三垫片,可以有效的防止除了轴向意外作用力的气

压使得轴心偏移;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0019] 一种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包括输出轴1、第一轴承2、轴套4以及托板7;输出轴1的输出端在轴向上由两段截面面积大小不同的第一输出段10和第二输出段9组成,第一输出

段10的截面积小于第二输出段9的截面积,第一输出段10和第二输出段9的衔接处形成一轴

肩,输出轴1的输出端面位于第一输出段10上;轴套4套设在输出轴1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

轴肩;轴套4内壁中段沿内壁周向有一圈凸起,该凸起作为承压台阶6,该承压台阶6具有第

一承压面和第二承压面两个相背的承压面,第一承压面与轴肩相对;托板7与输出轴1的输

出端面之间经螺栓8固定连接,且托板7抵压在所述承压台阶6的第二承压面上,且托板7位

于轴套4内;第一轴承2套设在输出轴1外,第一轴承2与托板7分别位于承压台阶6的两侧,且

第一轴承2位于所述轴套4外;轴套4与第一轴承2设置在输出轴上且沿输出轴1轴向分布,轴

套4与第一轴承2之间留有间隙;输出轴1的输出端面与托板7之间增设有第一垫片11;第一

承压面与轴肩之间增设有第二垫片13。

[0020] 本技术方案将第一轴承2与轴套4分离设置,消除了第一轴承4和轴套4之间的摩擦面,消除了摩擦力,可有效避免螺栓因剪切应力折断,同时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厚度小于两

者间隙宽度的第三垫片12,可以有效的防止除了轴向意外作用力的气压使得轴心偏移;本

技术方案的第一垫片11用于控制第一轴承2与轴套4两者间隙的距离,简单可控,使用方便,

本技术方案的第二垫片13可以对轴肩和第一承压面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0021] 输出轴1的轴向上,承压台阶6的长度小于第一输出段10的长度。[0022] 第一垫片的厚度大于第二垫片13的厚度;本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第一承压面与轴肩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的问题有可以有效的矫正两者的位置不会偏移。

[0023] 轴套4与第一轴承2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第三垫片12,第三垫片12的厚度小于间隙的宽度,本技术方案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厚度小于两者间隙宽度的第三垫片12,可以有效

的防止除了轴向意外作用力的气压使得轴心偏移。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轧机用轴向定位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标签:
轧机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