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中关键金属的回收方法,具体为一种用于回收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低共熔溶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报废动力电池总量为137.4gwh,梯级利用回收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报告预计2025年废旧电池回收量将达到96万吨,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和锰资源将分别占2025年相应需求的27.7%、55.5%、28.7%和47.9%。大量的废旧锂电池若不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也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易与酸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同时镍钴锰、镍钴铝在水系环境里呈强碱性,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此外,由于报废电池组体积大,存有一定的电量,并且所用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温度、湿度以及接触不良情况下易发生自燃或者爆炸。因此,对于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做妥善的回收处理将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
3.目前,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正极活性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其工艺主要分为火法回收及湿法回收。火法回收(高温冶金)技术首先需要对电池进行自动放电处理,然后按电池种类进行分类,通过振动筛选和磁选分离金属外壳和电极材料部分,将电极材料部分放入干电弧炉内高温处理,电极碎片中的炭和有机物将被高温燃烧掉,燃烧时会产生还原气体,对电极内金属元素具有保护作用,最终经筛选得到含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细粉状材料。火法冶金不仅可以分解去除粘结剂,还可利用不同金属熔沸点的差异将其分离,电池中的金属经氧化还原被分解,进而形成蒸汽挥发,通过冷凝将其收集。火法冶金工艺相对简单,兼容性较高,适合大规模处理种类繁杂的废旧锂电池,电池材料本身能提供焚烧所需的大量能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留体积,但电池电解质和电极中其它成分的燃烧容易引起大气污染,焚烧尾气处理的压力大。湿法回收技术主要指采用酸碱溶液等媒介对电极材料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提取,浸出到溶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萃取、结晶等方法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以金属化合物等形式提取出来,应用较为广泛。在金属氧化物浸出过程中通常采用无机强酸(如hcl,hno3,h2so4和h3po4等)或有机酸(如草酸、甲酸、柠檬酸、酒石酸、马来酸、抗坏血酸、dl-苹果酸等)作为浸出剂,但无机酸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在浸出过
声明:
“用于回收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低共熔溶剂及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