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污水处理调节酸碱度的方式主要是人工投入调节物料,其缺点是:人工投料位置固定,中和料与废水之间需要延长搅拌时长以达到符合要求的混合均匀度,导致设备运行时间长、能耗高,对整个废水处理过程的效率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可有效提升污水废水的ph调节处理作业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包括中和池,中和池侧壁上沿设有废水进管,中和池侧壁下沿设有废水出管,中和池顶部设有调节料进管,所述的中和池顶部圆心位置还设有电机,中和池内设有主动搅拌轴,主动搅拌轴与电机之间轴连接,主动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杆,中和池内还设有两根从动搅拌轴,从动搅拌轴上也设有搅拌杆;
5.所述的主动搅拌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两根从动搅拌轴上设有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且对称于主动齿轮设置。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中和池内壁上设有旋转刮料组件,旋转刮料组件顶部为带有环形齿的齿环,两个从动齿轮与齿环内圈上的环形齿啮合。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刮料组件还包括位于齿环下方的连接环以及连接环下方的刮料板,刮料板为两根变宽杆,两根刮料板以旋转刮料组件中心对称设置于连接环的底面上。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齿环的外径大于连接环的外径,齿环的外围嵌入设置于中和池内壁上预设的环形轨道中。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接环内壁上设有接料槽,接料槽为环形凹槽,接料槽底部设有下料管。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中和池顶部的调节料进管设置于接料槽所在环形区域的正上方。
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中和池底部设有ph传感器。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多个搅拌机构可实现中和料与废水之间的充分混合,提高中和处理效率;
14.(2)通过设置的旋转刮料组件可对粘附在中和池池壁上的固态杂质进行刮除,避免排废过程中的杂质残留。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
声明:
“用于污水处理作业的污水pH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