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通用技术

> 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52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2023-10-20 11:12:25
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技术,是当前新型储能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如何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是影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3.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参数,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能够合理的设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参数,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

5.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发明提供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

7.s1:统计矿洞储气库的矿洞个数n,将矿洞按照从地表往下依次编号;

8.s2: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在地电力系统的峰平谷时间段,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峰谷套利运行场景下的峰电时长t1、平电时长t2和谷电时长t3;

9.s3:分析测量第1号矿洞顶部地层围岩的最大承压能力p1以及相邻矿洞之间的地层围岩的承压能力,并筛选出最小承压dp;

10.s4:计算压缩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压缩子系统参数设计;

11.s5: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

12.s6:计算透平释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透平子系统参数设计。

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14.该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基于梯次储气和梯次过程中矿洞的压力温度变化,确定压缩系统设计参数以及透平系统设计参数,不仅充分结合了矿洞的在储释气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典型运行场景下电力系统的峰平谷电时间段,实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这样能够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17.图2为矿洞储气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压缩子系统的参数设计流程;

19.图4为透平子系统的参数设计流程。

20.图标:1-第1号矿洞;2-第2号矿洞;3-第3号矿洞;4-第4号矿洞;5-第5号矿洞。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7.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为便于区分,利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至高压状态后注入矿洞的过程简称为注气过程,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发电过程简称为释气过程,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储气和透平释气之间的过程简称为储气过程。

28.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的整体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29.s1:统计矿洞储气库的矿洞个数n,将矿洞按照从地表往下依次编号。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设计方法以图2所示矿洞储气库为例进行说明。由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矿洞储气库包括水平矿洞5个,即矿洞个数n=5,且各矿洞储气库沿着地表从上往下竖直分布,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号矿洞1、第2号矿洞2、第3号矿洞3、第4号矿洞4和第5号矿洞5。

31.s2: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在地电力系统的峰平谷时间段,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峰谷套利运行场景下的峰电时长t1、平电时长t2和谷电时长t3。

32.s3:分析测量第1号矿洞1顶部地层围岩的最大承压能力p1以及相邻矿洞之间的地层围岩的承压能力,并筛选出最小承压dp。

33.具体的,如第1号矿洞1和第2号矿洞2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1;第2号矿洞2和第3号矿洞3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2;第3号矿洞3和第4号矿洞4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3;第4号矿洞4和第5号矿洞5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4。对比不同矿洞之间承压能

力的大小,选择其中最小承压值为dp。

34.s4:计算压缩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压缩子系统参数设计。

35.具体的,该阶段主要确定压缩子系统的级数、各级增压比、额定质量流量,以及储气阶段结束后,各矿洞的温度和压力值。请查阅图3,压缩子系统的参数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36.s41:确定压缩子系统中压缩机级数nc=n,第n号矿洞的储气压力为p1+(n-1)dp。

37.具体的,为提高系统储能密度,采用梯次增压的方法,充分利用相连矿洞之间围岩的承压能力,增加各矿的储能储气压力。确定第1号矿洞1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第2号矿洞2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dp;第3号矿洞3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2dp,第n号矿洞的储气压力为p1+(n-1)dp。

38.s42:假设矿洞的初始储气压力为p

t

,则第1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p0;第n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n-1)dp]/[p1+(n-2)dp],其中,n≥2。

[0039]

具体的,假设矿洞的初始储气压力为p

t

,则第1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p0;第2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dp)/p1;第3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2dp)/(p1+dp);第n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n-1)dp]/[p1+(n-2)dp]。

[0040]

s43:假设压缩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c。

[0041]

s44:以i=1开始遍历各梯压储气阶段;当i=1时,压缩阶段用时tc=0。

[0042]

s451:确定当前第i注气阶段中进行压缩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i~n;此时各矿洞注气质量流量mc=qc/(n-i+1),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压缩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43]

其中,确定投入的压缩机级数为:1~i级;采用如下式(1)~式(3)以时间步长ts为步进值,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压缩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t

max

应该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值。

[0044][0045]

其中,ρ

cav,0

是初始注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密度;ρ

cav

(t

max

)是注气t

max

时刻,矿洞内空气的密度;mc为当前矿洞的注气质量流量;m0为初始时刻矿洞的空气质量;t

max

为注气时间;ρ

cav

(t

max

)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密度。

[0046][0047]

其中,t

cav,0

是初始注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温度;h是矿洞内空气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a

cav

矿洞表面积;t

t,c

为空气注气温度;tw为矿洞壁面温度;cv为空气的定容比热容;t

cav

(t

max

)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密度。

[0048]

p

cav

(t

max

)=ρ

cav

(t

max

)rgt

cav

(t

max

)

???????????????????

(3)

[0049]

其中,p

cav

(t)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压力;rg为空气气体常数。

[0050]

s452:确定当前i阶段,进行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1~(i-1);当i=1时,无矿洞

参与储气过程;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51]

具体的,令mc=0;采用式(1)~式(3)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52]

s46:在t

max

时段内找到,第i~n号矿洞的压力首次达到p1+(n-1)dp时的时刻ti,记录ti时间段内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过程。

[0053]

s47:判断ti时间段内,各相邻矿洞之间的压差是否大于dp。

[0054]

若是,则返回s43,调整压缩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c,重新进行迭代计算;

[0055]

若否,则进行s48。

[0056]

s48:判断tc是否大于t1;其中,采用tc=tc+ti叠加计算当前压缩耗时。

[0057]

若是,则返回s43,调整压缩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c,重新进行迭代计算;

[0058]

若否,则进行s49。

[0059]

s49:判断i是否为n。

[0060]

若否,则进行s491。

[0061]

s491:记录ti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i=i+1注气阶段的初始参数,并返回s44。

[0062]

若是,则进行s492。

[0063]

s492:注气阶段结束,记录ti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储气阶段的初始参数。此外,还可以记录压缩机级数和各级增压比、压缩机额定质量流量qc。

[0064]

s5: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

[0065]

具体的,该阶段主要计算储气结束后各矿洞的温度和压力值。

[0066]

在储气阶段,第1~n号矿洞均处于储气过程,具体储气时间为t

1-tc+t2;令mc=0;采用式(1)~式(3)计算t

1-tc+t2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记录储气阶段结束后各矿洞的温度和压力,作为下阶段透平发电释气过程的初始值。

[0067]

s6:计算透平释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透平子系统参数设计。

[0068]

具体的,该阶段主要确定透平子系统的级数、各级膨胀比、膨胀机额定质量流量。请查阅图4,透平子系统的参数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69]

s61:确定透平子系统中透平机级数ne=n。

[0070]

s62:假设透平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e。

[0071]

s63:以j=1开始遍历各梯压释气阶段;当j=1时,透平阶段用时te=0,第n号矿洞的压力为pj。

[0072]

s641:确定当前第j注气阶段中进行透平释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n-j+1)~n;此时各矿洞注气质量流量md=qe/j,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透平释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73]

其中,投入的透平机级数为:1~j级;采用如下式(4)~式(6)以时间步长ts为步进值,其中,t

max

应该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值。

[0074][0075]

其中,ρ

cav,0

是初始释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密度;ρ

cav

(t

max

)是释气t

max

时刻,矿洞的内空气的密度;md为当前矿洞的释气质量流量;m0为初始时刻矿洞的空气质量;t

max

为释气时

间。

[0076][0077]

其中,t

cav,0

是初始释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温度;h是矿洞内空气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a

cav

矿洞表面积;tw为矿洞壁面温度;cv为空气的定容比热容;t

cav

(t

max

)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密度。

[0078]

p

cav

(t

max

)=ρ

cav

(t

max

)rgt

cav

(t

max

)

???????????????????

(6)

[0079]

其中,p

cav

(t)是释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压力;rg为空气气体常数。

[0080]

s642:确定当前j阶段,进行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1~(n-j);当j=n时,无矿洞参与储气过程,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81]

具体的,令md=0;采用式(4)~式(6)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

[0082]

s65:假设矿洞的初始储气压力为p

t

,对比t

max

时间段内,第n号矿洞压力和第n-j号矿洞压力相差小于0.1的时刻tj;当j=n时,对比t

max

时间段内,第n号矿洞压力与p

t

相差小于0.1的时刻tj。

[0083]

s66:记录ti时间段内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过程,记录tj时刻第n号矿洞的压力为p

tj



[0084]

s67:判断tj时间段内,各相邻矿洞之间的压差是否大于dp。

[0085]

若是,则返回s62,调整透平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e,重新进行迭代计算。

[0086]

若否,则进行s68。

[0087]

s68:判断te是否大于t3;其中,采用te=te+tj叠加计算当前透平耗时。

[0088]

若是,则返回s62,调整透平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e,重新进行迭代计算;

[0089]

若否,则进行s69。

[0090]

s69:判断j是否为n。

[0091]

若否,则进行s691。

[0092]

s691:记录tj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j=j+1释气阶段的初始参数,并返回s63。

[0093]

若是,则进行s692。

[0094]

s692:注气阶段结束,沿空气流动方向第1~(n-1)级透平机的膨胀比依次为p

tj

/p

tj+1

,第n级透平机的膨胀比为p0/p

t

。具体的,第1级透平机是自储气库出口后空气进入的首个透平机,第2级次之,第n级是最末级的透平机、且自n级透平机出口的空气直接排向环境。这样,第1级透平机的膨胀比是p

j2

/p

j1

;第2级透平机的膨胀比是p

j3

/p

j2

;第3级透平机的膨胀比是p

j4

/p

j3

,第n级透平机的膨胀比p0/p

t



[009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0096]

该设计方法结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典型运行场景下谷电时间段,通过计算梯次注气过程中矿洞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趋势,确定压缩子系统的设计参数;结合压缩空气储能系

统典型运行场景下平电时间段,通过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趋势;结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典型运行场景下峰电时间段,通过计算梯次释气过程中矿洞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趋势,确定压缩子系统的设计参数。该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基于梯次储气和梯次过程中矿洞的压力温度变化,确定压缩系统设计参数以及透平系统设计参数,不仅充分结合了矿洞的在储释气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典型运行场景下电力系统的峰平谷电时间段,实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这样能够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

[0097]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技术特征:

1.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s1:统计矿洞储气库的矿洞个数n,将矿洞按照从地表往下依次编号;s2: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在地电力系统的峰平谷时间段,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峰谷套利运行场景下的峰电时长t1、平电时长t2和谷电时长t3;s3:分析测量第1号矿洞顶部地层围岩的最大承压能力p1以及相邻矿洞之间的地层围岩的承压能力,并筛选出最小承压dp;s4:计算压缩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压缩子系统参数设计;s5: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s6:计算透平释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透平子系统参数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矿洞个数n=5,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号矿洞、第2号矿洞、第3号矿洞、第4号矿洞和第5号矿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第1号矿洞和所述第2号矿洞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1;所述第2号矿洞和所述第3号矿洞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2;所述第3号矿洞和所述第4号矿洞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3;所述第4号矿洞和所述第5号矿洞之间的围岩最大承压能力dp4;对比不同矿洞之间承压能力的大小,选择其中最小承压值为dp。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s41:确定压缩子系统中压缩机级数n

c

=n,第n号矿洞的储气压力为p1+(n-1)dp;s42:假设环境空气压力为p0,则第1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p0;第n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n-1)dp]/[p1+(n-2)dp],其中,n≥2;s43:假设压缩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

c

;s44:以i=1开始遍历各梯压储气阶段;当i=1时,压缩阶段用时t

c

=0;s451:确定当前第i注气阶段中进行压缩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i~n;此时各矿洞注气质量流量m

c

=q

c

/(n-i+1),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压缩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s452:确定当前i阶段,进行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1~(i-1);当i=1时,无矿洞参与储气过程;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s46:在t

max

时段内找到,第i~n号矿洞的压力首次达到p1+(n-1)dp时的时刻t

i

,记录t

i

时间段内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过程;s47:判断t

i

时间段内,各相邻矿洞之间的压差是否大于dp;若是,则返回s43,若否,则进行s48;s48:判断t

c

是否大于t1;其中,采用t

c

=t

c

+t

i

叠加计算当前压缩耗时;若是,则返回s43,若否,则进行s49;s49:判断i是否为n;若否,则进行s491,若是,则进行s492;s491:记录t

i

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i=i+1注气阶段的初始参数,并返回s44;s492:注气阶段结束,记录t

i

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储气阶段的初始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1包括:确定所述第1号矿洞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所述第2号矿洞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dp;所

述第3号矿洞的最大储气压力为p1+2dp,所述第n号矿洞的储气压力为p1+(n-1)dp。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2包括:假设环境空气压力为p0,则第1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p0;第2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dp)/p1;第3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2dp)/(p1+dp);第n级压缩机的增压比为[p1+(n-1)d

p

]/[p1+(n-2)dp]。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51包括:确定投入的压缩机级数为:1~i级;采用如下式(1)~式(3)以时间步长ts为步进值,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压缩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其中,ρ

cav,0

是初始注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密度;ρ

cav

(t

max

)是注气t

max

时刻,矿洞内空气的密度;m

c

为当前矿洞的注气质量流量;m0为初始时刻矿洞的空气质量;t

max

为注气时间;ρ

cav

(t

max

)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密度;其中,t

cav,0

是初始注气时刻,矿洞内空气的温度;h是矿洞内空气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a

cav

矿洞表面积;t

t,c

为空气注气温度;t

w

为矿洞壁面温度;c

v

为空气的定容比热容;t

cav

(t

max

)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密度;p

cav

(t

max

)=ρ

cav

(t

max

)r

g

t

cav

(t

max

)

???????????????????

(3)其中,p

cav

(t)是注气时间t后矿洞内的空气压力;r

g

为空气气体常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52包括:令m

c

=0;采用式(1)~式(3)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5包括:在储气阶段,第1~n号矿洞均处于储气过程,储气时间为t

1-t

c

+t2;令m

c

=0;采用式(1)~式(3)计算t

1-t

c

+t2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记录储气阶段结束后各矿洞的温度和压力,作为下阶段透平发电释气过程的初始值。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6包括:s61:确定透平子系统中透平机级数n

e

=n;s62:假设透平机的额定进气质量流量为q

e

;s63:以j=1开始遍历各梯压释气阶段;当j=1时,透平阶段用时t

e

=0,第n号矿洞的压力为p

j

;s641:确定当前第j注气阶段中进行透平释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n-j+1)~n;此时各矿洞注气质量流量m

d

=q

e

/j,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透平释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s642:确定当前j阶段,进行储气过程的矿洞编号为:1~(n-j);当j=n时,无矿洞参与

储气过程,计算t

max

时间段内,参与储气过程的各矿洞压力和温度变化;s65:假设矿洞的初始储气压力为p

t

,对比t

max

时间段内,第n号矿洞压力和第n-j号矿洞压力相差小于0.1的时刻t

j

;当j=n时,对比t

max

时间段内,第n号矿洞压力与p

t

相差小于0.1的时刻t

j

;s66:记录t

i

时间段内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过程,记录t

j

时刻第n号矿洞的压力为p

tj

;s67:判断t

j

时间段内,各相邻矿洞之间的压差是否大于dp;若是,则返回s62,若否,则进行s68;s68:判断t

e

是否大于t3;其中,采用t

e

=t

e

+t

j

叠加计算当前透平耗时;若是,则返回s62,若否,则进行s69;s69:判断j是否为n;若否,则进行s691,若是,则进行s692;s691:记录t

j

时刻1~n号矿洞的压力和温度,作为j=j+1释气阶段的初始参数,并返回s63;s692:注气阶段结束,沿空气流动方向第1~(n-1)级透平机的膨胀比依次为p

tj

/p

tj+1

,第n级透平机的膨胀比为p0/p

t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设计方法包括:将矿洞储气库的n个矿洞按照从地表往下依次编号;确定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峰谷套利运行场景下的峰电时长t1、平电时长t2和谷电时长t3;分析测量第1号矿洞顶部地层围岩的最大承压能力P1以及相邻矿洞之间的地层围岩的承压能力,并筛选出最小承压dP;计算压缩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压缩子系统参数设计;计算储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计算透平释气过程中矿洞压力及温度变化,并进行透平子系统参数设计。该设计方法能够合理的设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参数,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能密度和发电效率。密度和发电效率。密度和发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峰 王华慧 胡大栋 郑天文 陈俊 张跃 李勇 徐千 胡志广 高乾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声明:
“矿洞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五届中国浮选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