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聚丙烯树脂43.2~63.2份、玻璃纤维30~50份,相容剂1~10份、增韧剂1~10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2~2份。所述的玻璃纤维在线经过玻纤加热预分散装置和冷却装置后,再通过丝绸摩擦起电,最后过静电发生装置直接进入浸渍槽进行生产。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高浸渍度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实现了每根玻纤都有聚丙烯树脂包裹,保护玻纤在粒料塑化过程中不受破坏,从而保留玻纤在制品中的长度,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性能上有较大幅度提升。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DCPD复合材料电视机后盖,由原料A料和B料按质量比A:B=0.5~1.5的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DCPD 85~92份、催化剂1~8份、稳定剂0.1~4份、添加剂3~9份;B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DCPD 85~92份、活化剂1~4份、调节剂3~8份。本发明所提供的DCPD复合材料电视机后盖具有耐热、耐酸碱、抗摩擦等优良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絮状聚苯胺包覆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单层石墨烯为骨架,絮状聚苯胺在石墨烯片层两面生长,且聚苯胺与石墨烯片层间以共价键连接。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的比表面,作为电极材料具有很高的比电容,共价键的稳定性保证了电极良好的循环充放电稳定性,二者的协同作用为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内置的大弯矩低挠度的复合材料电杆,其特征在于:其中复合材料电杆包括空心管杆体和间隔设在空心管杆体中线上的若干个内置绝缘棒,所述空心管杆体内且位于内置绝缘棒上固定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滑轮,所述空心管杆体上贯通有用于导线穿过的导线安装孔,导线安装孔的轴心线与各内置绝缘棒轴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导线安装孔内穿过导线,所述导线由导线滑轮的导槽来支撑导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导线从同一高度处的一侧导线安装孔进入,从另一侧的导线安装孔穿出,导线安装口在垂直线路方向对导线进行了约束,防止导线在垂直线路方向上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工件生产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生产设备,所述底板的顶部右侧设有横梁。该具有成品检测功能的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工件生产设备,通过钢带、铜片、铜杆、竖杆、挂钩、第一滚轮和弹簧之间的配合,尤其是厚度超过设定值的工件,蜂鸣器会起到警报的作用,方便作业人员对其进行处理,整体作业连贯,逐一对工件进行检测,不需要作业人员进行检测作业,因此作业人员工作量小,作业效率高,通过斜杆、第二滚轮和扭力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以给予钢带一定的压力,保证钢带的紧绷状态,进而实现工件的底部高度一致,方便作业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结构,包括两竖直设置的固定板、一竖直设置的连接板、一水平设置的盖板及一第一锁紧片,两所述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固定板的后端连接,两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均设有一定位板,所述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定位板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板、连接板、盖板及定位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两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安置槽,所述盖板的后端设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锁紧片卡设于固定槽内,并通过第一锁紧片的前端压紧盖板且后端压紧产品来进行锁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加固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利用其对复合材料模板进行加固能够防止跑模、漏浆等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顶棚用经编复合材料,属于经编复合材料领域,包括非织造层、发泡层和经编织物层;所述经编织物层由四把梳栉编织,第一梳栉GB1的垫纱数码:3‑2/4‑5/2‑1/3‑4/1‑0/2‑3//,第二梳栉GB2的垫纱数码:1‑0/2‑3/3‑2/4‑5/2‑1/3‑4//,第三梳栉GB3的垫纱数码:1‑2/1‑0/1‑2/1‑0/1‑2/1‑0//,第四梳栉GB4的垫纱数码:1‑0/1‑2/1‑0/1‑2/1‑0/1‑2//;第一梳栉和第二梳栉的穿纱方式采用1穿2空,第三梳栉和第四梳栉穿纱方式采用满穿。将该材料应用于汽车顶棚,不仅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而且在隔音隔热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均表现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软木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系统,依次连接有将软木回收废料粉碎成软木颗粒物的粉碎装置、用于将软木颗粒和植物纤维进行搅拌混合的第一搅拌混合装置、用于将软木颗粒和植物纤维的混合物与聚胺酯及相关助剂进行混合的第二搅拌混合装置、用于将第二搅拌混合装置中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分装的原料分装装置以及用于将分装后的原料进行热压成型的热塑成型装置;该软木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系统,将混合后的原料在热压机中通过相应的制品模具一次热塑成型,不需要经过二次加工,工艺简单、效率高,有效节省了加工时间,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而且通过该生产系统制作出来的产品相对于现有市场上热压成型的软木制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陶瓷材料制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多孔复合材料是以先驱体聚碳硅烷粘结剂为基体原料,加入碳纤维增强体与改性先驱体裂解得到的SiC(rGO)p颗粒增强体充分共混后模压成型,经过低温不熔化预处理氧化交联以及高温裂解得到Cf‑SiC(rGO)px/SiC多孔陶瓷。SiC(rGO)p与PCS粘结剂相容性好,且SiC(rGO)p与PCS裂解产物β‑SiC/SiOxCy物相组成相似,构成β‑SiC/SiOxCy/Cfree(rGO)基体,具有强结合界面。无需通过浸渍硅溶胶引入SiO2实现碳纤维/SiC复合陶瓷颗粒增韧、界面增强协同效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遮光灯具的耐冷热高强度高韧性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在制备全遮光灯具中的应用。按质量份数计,该材料原料组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5~55份,增强材料22~26份,复配增韧剂5~10份,阻燃剂8~15份,遮光填料5~10份,润滑剂0.5~1份,复配抗氧剂0.1~0.4份,抗滴落剂0.1~0.3份。该材料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按照配比,将除增强材料外的所有原料混匀后从主喂料口投料,增强材料从侧喂料口投料,熔融挤出得到适用于全遮光灯具的耐冷热高强度高韧性PBT复合材料。
发明人提供了一种Au/CeO2/g‑C3N4复合材料、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发明人通过一种简单的合成方法,将Au、CeO2结合g‑C3N4形成复合材料,并作为电极基底材料被应用到电化学传感器中,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Au/CeO2/g‑C3N4三者的协同效果使得电化学信号明显增强,可实现苯酚快速、灵敏、高效的电化学检测。该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同时对乙醇、乙二醇、甲苯、乙酸和丙酮干扰物无明显的响应电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硼酸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晶:在持续沸腾的水中加入氧化锌,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硼酸,加入硼酸后继续搅拌至形成硼酸锌晶体,得到含有晶体的混合物;纯化:将含有晶体的混合物进行过滤、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硼酸锌晶体。上述技术方案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品质高。将该纳米硼酸锌应用到聚合物基材中制备阻燃复合材料时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复合材料粘接缺陷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声振电磁涡流集成传感器、声振检测仪、电磁涡流检测仪,采用声学与电磁传感器复合,有效地解决导电复合材料的临界粘接缺陷的检测难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硅粉、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超声处理,获得悬浮液;(2)将上述悬浮液与聚合物前驱体溶液混合,超声处理后,蒸干溶剂,得到表面包覆聚合物的纳米硅粉;(3)将步骤(2)所得的表面包覆聚合物的纳米硅粉和石墨混合后进行高能球磨;(4)将步骤(3)所得的物料进行高温碳化处理;(5)将步骤(4)所得的物料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纳米硅粉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处理之后再和石墨通过高能球磨进行复合,使得纳米硅粉均匀分布在石墨中;硅粉可以充分发挥其纳米尺寸的优势,缓解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造成的容量衰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物理沉积金属膜层的有机复合材料,其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普通塑胶材料90~95%、纳米金属粉末0.5~5%和高分子金属络合物1~5%;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通过在塑胶材料中添加纳米金属粉和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使其在进行物理气相沉积时与金属离子形成较强的化学键,从而增加塑胶基材与金属膜层的结合力,镀层结合力达到15~20N/cm。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方便生产,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聚乳酸/稻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稻壳粉倒入95‑100℃的高速混合机内高速搅拌5min;加入增强剂、表面改性剂继续搅拌10min;加入聚乳酸树脂、相容剂、增韧剂和抗氧化剂,并将温度提升至140℃,搅拌10min后,加入润滑剂和增白剂继续搅拌2min,倒出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破碎机内破碎,破碎后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机内挤出造粒,得到聚乳酸/稻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稻壳纤维和其他助剂对聚乳酸树脂进行改性,在保证其拉伸强度基本不影响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其冲击强度,降低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施釉输送线专用复合材料皮带轮,涉及陶瓷施釉输送线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活轮和定轮,所述活轮的内部设置有活轮轮盘,所述定轮的内部安装有定轮轮盘,所述活轮轮盘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轴套安装孔,所述定轮轮盘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轴套安装孔。本发明通过设置活轮轮盘、定轮轮盘、轮圈和皮带槽,采用原材料是以复合材料铸就而成,结构轻,节省材料,还使得皮带轮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皮带槽设计的特殊性,改变了传统的传送方式,以三角带的底部同皮带轮的槽型底部结合传送,主要用于三角带面上输送物品,避免了摩擦磨损,进一步增加了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乳酸40‑60份,竹纤维30‑50份,交联剂10‑15份,表面活性剂0.2‑1.5份,流平剂0.2‑1份,抗氧剂0.1‑0.5份。本发明够使得竹纤维和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大大提高,从而降低聚乳酸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强聚乳酸韧性使其更适用于鞋类加工。
本发明是一种石墨烯/钢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分散的石墨烯溶液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均匀混合制备出石墨烯/聚乙烯比诺烷酮混合浆料,然后通过喷涂的方式将石墨烯/聚乙烯比诺烷酮混合浆料喷涂到钢铁的表面,之后加热去除涂层中的聚乙烯比诺烷酮,最后将钢铁材料叠合采用热轧的方式制备出石墨烯钢铁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使用石墨烯/聚乙烯比诺烷酮浆料与钢铁材料复合,石墨烯的分散性可以得到保证,之后采用热轧的工艺有利于石墨烯均匀分散到钢铁材料基体中,发挥石墨烯的强化效果。本发明能够在较好的保留石墨烯钢铁材料物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石墨烯与钢铁材料的分子结合,而且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批量大尺寸的石墨烯钢铁材料制备,降低生产成本,在汽车防碰撞外壳、高铁、舰船、坦克、航空器等领域均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BE‑β‑CD修饰的钙钛矿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氢光热检测方法,利用宿主‑客体相互作用策略,通过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对CsPbBr3进行包封,得到水稳定性良好的CsPbBr3@SBE‑β‑CD。将获得的CsPbBr3@SBE‑β‑CD纳米颗粒作为光热探针用来构建一种高灵敏的H2S光热传感器,使用温度计作为信号读数,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了对H2S的检测,检测限低至0.50μM。我们构建的传感器具有光热转换效率高、便于携带等优点。
一种泡沫材料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先制备二氧化硅复合凝胶,再进行二氧化硅复合凝胶的老化、改性及干燥处理。经测试,孔隙率80%~95%,密度0.15~0.5g/cm3,BET比表面积600~1100m2/g,水接触角130°~160°,呈超疏水性,气凝胶孔径分布相对集中,在2~50nm,导热系数为0.01~0.035W/(m·K),抗压强度0.3~2MPa(25%形变),弹性模量1~5MPa。同时,具有隔热保温性能好、吸附性能强、绿色环保等优良性能。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安全性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既保持气凝胶的优异性能,又增强气凝胶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蠕变高韧性环烯烃共聚物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其组成为:环烯烃共聚物树脂或者其衍生物100份、增韧改性剂5~30份、防老剂0.1~3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增韧改性剂,然后将所述增韧改性剂与环烯烃共聚物树脂或其衍生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成低蠕变高韧性环烯烃共聚物复合材料。本发明可采用回收的环烯烃共聚物作为主要原料,提高回收材料的韧性,既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又解决了环境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杆箱脚轮用高磨低损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材料按质量份包含以下组份:PA 30‑35份、PAR 10‑15份、玻璃空心微珠5‑10份、活性炭纤维10‑15份、界面增溶剂5‑10份和纳米氯化铝3‑5份。该种方法通过PAR的加入,有效的优化了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使脚轮在具有一定刚性的情况下,又具有较强的韧性,实现了高摩擦系数和低损耗的兼顾;通过一体化的增强填充剂使材料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碳纤维强度改良和玻璃空心微珠的强韧改良;通过EPDM‑g‑MAH和LLDPE‑g‑MAH的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各组分的增溶效果,增溶目标范围更加广泛,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刚韧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刚性低吸水尼龙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尼龙6 100‑120份,阻隔尼龙10‑30份,纳米蒙脱土3‑5份,无碱玻璃纤维30‑50份,硅烷偶联剂溶液1‑2份,纳米层状硅酸盐3‑5份,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5‑10份,聚四氟乙烯1‑10份,增韧剂3‑5份,相容剂1‑5份,耐热剂0.1‑1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本发明在水环境下依然保持有较好的刚性。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NGQDs@ZIF‑67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得到ZIF‑67;S2.利用柠檬酸热解法制备得到GQDs;S3.将S2中得到的GQDs与氨水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转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得到NGQDs;S4.将S1中得到的ZIF‑67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再将S3中得到的NGQDs加入悬浮液中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经处理得到NGQDs@ZIF‑67。该NGQDs@ZIF‑67复合材料减小了带隙能量,使电子‑空穴对的直接复合减少,显著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尤其是专门用于鞋材、体育用品、皮革等组件的发泡橡胶复合材料,主要由胶粒原料、填充剂、偶联剂、金属氧化物、润滑剂、发泡剂、架桥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组成,所述胶粒原料由EVA(乙烯乙酸乙烯酯)、POE(聚烯烃弹性体)和改性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混合而成,本发明通过在配方中引入改性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同时,在配方中引入偶联剂改善各组分材料的相容性和结合性,提高共混体材料的强度和耐磨耗性能,从而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回弹性能和柔韧性和耐磨性,使得材料的质感及防滑性能达到橡胶材料的级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强碳纤维木质基复合材料制作方法,采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木质单板为原料,主要制作过程包括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活性处理、树脂增韧改性、木质单板负压浸渍工艺、碳纤维木质层积构成、复合热压工艺、防水隔热耐污等功能性处理等。本发明充分发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轻质高强、层积材结构稳定和聚烯烃共聚物防水隔热耐污的优势,制备出具有超强力学性能、结构尺寸稳定和表面功能性优良的复合材料,适应于高温、高湿、低寒、恶劣气候变化等复杂环境。拓宽层积复合新材料的市场空间、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使其能广泛运用于高新材料生产及应用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在成分中添加有多氰胺、多氨基化合物和改性透明填料等,在制备时先各组份分别制成一号料、二号料、三号料,然后在一号料和三号料的基础上与改性透明填料反应,同时严格把控组份的配比量及混合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挤出温度等工艺参数,以增加各组份的反应混合效果,达到“协同增效”效果,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性能;经过试验证明,经本发明制得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阻燃测试中最低在4s熄灭火焰,阻燃性能达到V‑0级别,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透光率,最高达到84%,可以广泛应用于灯具领域,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阻燃性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锂盐填料复合物及由聚合物单体通过原位聚合形成于锂盐填料复合物表面的聚合物,上述锂盐填料复合物由锂盐和填料以1∶0~10的质量比制成,上述聚合物单体与锂盐的化学计量比为1~40∶1,上述聚合物为聚环氧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类共聚物和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很好的阻碍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锂离子传导性能好,能将硫稳定固定在正极区域,使活性物质硫充分反应,可用于制备具有循环性能稳定,高充放电比容量,安全性能高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固态电解质。
水相体系常温制备锡-钴无定形复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酸调节去离子水的pH=0.5~2,再加入锡源、钴源、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得溶液A;用碱调节去离子水的pH=12~14,再加入还原剂,得溶液B;将溶液A、溶液B和分散剂混合反应后,再加入酸调节溶液的pH=0.5~2,搅拌后,抽滤,洗涤,直到滤液呈中性,然后将抽滤所得的滤饼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再将有机溶剂转移至水热釜中进行溶剂热,控制温度在130~180℃保温4~8h,保温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将有机溶剂抽滤,将滤饼干燥,将干燥后的滤饼研磨得锡-钴无定形复合材料。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初始容量大、循环性能好且易规模化生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