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电磁屏蔽/防刺双功能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基层,基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周期性导电图案层,周期性导电图案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芳纶织物层、芳纶织物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整体涂层。本实用新型利用纺织品成形加工工艺、局部金属化加工技术、涂层技术的合理结合来制备选择性电磁屏蔽/防刺双功能复合材料,选择性电磁屏蔽功能和防刺功能均可设计,且可采用不同的多层结构来强化,产品具有一定的柔性、可挠曲、轻质化特性,可应用于战场指挥帐篷、轻质雷达罩、个体防护服等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PPO/HIPS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PO100‑120份、HIPS10‑30份、增强纤维8‑16份、阻燃剂10‑20份、增韧剂5‑2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所述增强纤维是以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纤维材料为基底,表面修饰官能化POSS制备得到。与常规使用的无碱玻璃纤维相比,本发明在PPO/HIPS复合材料中加入增强纤维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本发明属于导热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导热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聚乙二醇与石墨烯在高于聚乙二醇熔点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共混,首先制备聚乙二醇/石墨烯混合物;将制备的聚乙二醇/石墨烯混合物加入到配置好的环氧中,共混均匀,热压固化成型,得到超高导热环氧/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引入PEG分子先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由于PEG与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PEG的存在可大幅度提高石墨烯的添加量,同时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制备方式简单,形状规格可调控,可大规模制备超高导热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包括石墨烯层和多孔碳层,所述层状结构为多孔碳层/石墨烯层/多孔碳层。所述方法包括:1)将酚醛树脂或生物质原料与水混合,加入氧化石墨烯(GO)和无机或有机胺,再经水热法得到前驱体;2)将前躯体加热进行高温活化。所碳复合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电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电容的容量。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抗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型抗菌复合材料包括纤度2.0D、长度51mm、含量为30-50wt%的再生涤纶短纤维,纤度2.5D、长度64mm、含量为25-40wt%的再生涤纶短纤维,以及纤度2.0D、长度51mm、含量为25-35wt%的竹浆纤维,该环保抗菌复合材料在后整理工序时的整理液由下述组分组成:高分子乳液:20-30重量份;淀粉:10-20重量份;重钙:25-35重量份;清水:40-50重量份;负氧离子粉:3-5重量份。本发明通过竹浆纤维、负氧离子共同制成的板材,具有抑菌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去除异味的功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干燥、偶联处理、混合、熔融挤出、牵引切粒、干燥、包装步骤。本发明制备的高密度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以热塑性工程塑料或热固性塑料为基材并在其中添加高密度填充料制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锰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镍锰钛复合材料包括内核以及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的组分为镍锰钛氧化物,且镍、锰、钛三种元素在内核中呈梯度分布,镍和锰的含量沿内核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降低,钛的含量沿内核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升高,所述包覆层的组分为钛酸锂。本发明提供的镍锰钛复合材料对应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原料组分包括聚丙烯树脂、增韧剂以及其他助剂;所述增韧剂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以及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按重量计,所述聚丙烯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比值为(50~60):(5~15):(3~10):(3~10)。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在高温区仍具有低线性膨胀系数性能,同时,所得聚丙烯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和较高刚性,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灰/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制备干法改性脱硫灰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将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干法改性脱硫灰混匀后,加入苯乙烯和二甲基对甲苯胺,混匀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脱硫灰浆料;在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脱硫灰浆料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脱硫灰/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出无二次污染的复合材料,其原料来源丰富,且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较温和,工艺参数易于控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BT复合材料,其制备原料如下:PBT复合树脂70‑80份、PET‑ABS混料组合物10‑30份、复合玻纤20‑30重量份、相容增韧剂5‑20份、表面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3‑5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5份,以及助剂0‑3份。所制备的PBT复合材料有效改善无机材料与有机聚合物相容性差的缺陷,在具有良好缺口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收缩率的基础上,复合材料能够获得平衡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硫化镉包裹的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然后对其进行除杂和活化,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再与巯基乙胺、Cd(Ac)2·2H2O、硫代乙酰胺反应得到硫化镉包裹的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光催化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光催化选择性还原硝基化合物中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拓展其在选择性有机转换反应中的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大豆油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采用改性剂、催化剂对微晶纤维素进行改性,将获得的改性微晶纤维素再与大豆油树脂、引发剂、溶剂混合均匀,注入模具固化成型,制得具有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大豆油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耐水性。
一种负载于碳粉表面的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功能材料。所述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由铂、金和钴组成,整体粒径为2~50nm。所述制备方法:配制无机钴盐的乙醇溶液,搅拌并加入硼氢化钠的乙醇溶液,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于溶剂中,反应后得产物,将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得钴纳米颗粒;将钴纳米颗粒分散在溶剂中,搅拌并加入铂盐和金盐,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油浴加热,加入经过超声的分散在溶液中的碳粉,冷却至室温,洗涤,离心得到负载于碳粉表面的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方法简单,易操作,易重复性,反应条件较温和;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电催化活性、低成本和抗甲醇毒化等优点,在电化学催化、化学传感器与光催化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石墨烯基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采用超声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烷基酚、NN二甲基乙酰胺、水混合后再进行超声分散获得混合液,2)混合溶液在电动机搅拌下加入十六烷基硼酸钙、纳米硼酸铈进行恒温一段时间,继续搅拌并缓慢加入硼氢化钠和柠檬酸钠形成混合溶液,3)在电机搅拌器搅拌下在油浴中进行回流反应,反应温度在150~200℃之间,反应结束后趁热抽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石墨烯基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溶液合成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制备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其主要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批量生产,操作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儿茶酚功能化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后通过低温等离子辐照将儿茶酚接枝到纤维膜上,最后将纤维膜与海藻酸钠复合得到儿茶酚功能化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利用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可快速吸收血浆,使血细胞积聚在表面上,从而促进血液在伤口表面凝结。利用儿茶酚粘附基团和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吸水协同作用,赋予复合材料高效快速止血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A溶液与B溶液混合,在特定温度范围下反应;分离固相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获得白色粉末;A溶液包括锌盐和去离子水;B溶液包括2‑甲基咪唑和去离子水;将干燥样品进行碳化后获得氮掺杂多孔碳球材料;再将氮掺杂多孔碳球与升华硫混合均匀并进行热处理,得到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低温调控水系ZIF配位行为,热处理所得到氮掺杂多孔碳球材料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能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降低正极电子传输阻力,缓解充放电产物体积变化,提高硫利用率,最终获得长循环稳定性锂硫电池。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芯基生物炭和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玉米芯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玉米芯依次进行粉碎、清洗和干燥,将所得干燥玉米芯粒于温度600~800℃下隔氧炭化3~8h,冷却至室温,之后将所得炭化后的玉米芯粒进行酸化处理,过滤之后水洗至中性,将所得水洗固体产物烘干,并将所得炭化玉米芯研磨成粉。本发明提供的玉米芯基生物炭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并且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良好,基本不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昂贵的石墨烯,将该玉米芯基生物炭作为导热填料对尼龙树脂进行改性,所得尼龙复合材料兼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装置,所用部件包括原料储存盘、张力稳定装置、喂料单元、实时监控器、压实辊轮、切料单元和红外加热器等。该装置采用远红外加热,结合纤维铺放与原位固化技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的快速制造,具体工作过程为:原料在喂料单元的控制下往下端输送,通过红外加热实现材料的熔融,然后在压实辊轮的作用下实现上下两层的黏合,循环往复打印出整个构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国防等基础领域,突破国外长时间对我国形成的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构件快速制造、快速修复等方面的发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自愈合的SMA‑ECC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细砂、胶凝材料、减水剂、SMA纤维和辅助纤维,其中水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2~0.4;砂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3~0.4;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002~0.005;SMA纤维和辅助纤维占SMA‑ECC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体积比为1%~3%。该水泥基复合材料SMA与ECC之间变形相协调,具有高延性,产生分布式微裂纹,且裂缝产生因素消失后,裂纹可以有效的自愈合。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装置及工艺,涉及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技术领域。包括:矿洞、外模腔、下模腔,所述外模腔固定在所述矿洞的内璧;所述下模腔与所述外模腔体可拆卸连接,且闭合形成一个产品模组。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以矿洞作为压力容器,并为热压工艺提供压力和温度。通过矿洞替代了传统的热压罐,能够以最低的能耗获得密闭稳定的空间,提供稳定气压、温度、湿度,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保质保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Zr(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阳离子为连接子将杂多酸与Zr(Ⅳ)进行有效连接,并通过层层组装的方式将杂多酸与Zr(Ⅳ)固载到硅胶上,制备含有杂多酸和Zr(Ⅳ)两种活性位点的大颗粒催化剂,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催化剂不仅具有活性位点固载稳定、固载量大的特点,而且活性位点之间距离较近,能够极大的发挥活性位点间的协同催化效应。本发明制备的负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Zr(Ⅳ)复合材料用于催化氧化脱除燃油中惰性的噻吩类硫化物,具有良好活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PLA 3D打印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PLA3D打印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数计组成,聚乳酸100份、碳酸钙1~5份、无患子皂苷载锌抗菌剂1~5份、相容剂1~2份、润滑剂1~2份、增韧剂2~3份、增塑剂2~3份;所述无患子皂苷载锌抗菌剂为掺杂了纳米氧化锌的无患子皂苷‑锌离子络合物。该抗菌PLA 3D打印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化工艺,先对高分子复合材料构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随后进行除蜡和除油处理;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后,置于活化液中进行活化处理;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进行化学镀处理。本发明工艺处理得到的化学镍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经过抛光、除蜡、除油、活化后,直接进行化学镀,不包含粗化、钯活化等工艺,流程简单,废水处理方便,大大节约了贵金属和成本,并能处理多种高分子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渣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煤渣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操作步骤是:室温下在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正丁酯和冰醋酸,充分搅拌后形成透明的淡黄色溶液,与煤渣充分搅拌后,再加入由无水乙醇、蒸馏水和稀硫酸调制成pH值2.3的混合液,充分搅拌后经微波加热、焙烧后制得。采用该煤渣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其纳米二氧化钛在煤渣表面分布分散、负载更均匀、制作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韧性的方法。将低含量的纳米粒子分散在树脂中,有利于实现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通过在纤维预成型体表面包覆特定孔径大小的滤膜,减小液体成型过程中树脂对纳米粒子的冲刷作用,同时利用抽滤作用使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层间富集。这样就可以使树脂体系中的纳米粒子从“稀”变“浓”,从而有效地解决纳米粒子分散性和高含量的矛盾,实现提高复合材料层间韧性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式触控屏及其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特征在于,线提供上层PMMA与下层PC或PET材料相配合构成的透明复合基板;然后将遮光材料按照设计形状涂布于该复合基板的下层表面;再将ITO材料附着于对该下层表面,使之成为具有感应功能的图案;最后将金属材料附着于该感应层的下表面,并且成型为与该图案相连接的走线,即可得到了该复合材料式触控屏。本方案完全省却了贴合工艺,复合材料制成的复合基板同时起到了保护和构造感应器的作用,省略了传统方式贴合工艺必须的光学胶层和ITO导电膜层,节省了材料,缩短了工艺时间,减少了不良率。同时,透光率高,厚度小,重量轻,特别适用于新型的手持便携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三维钨丝编织体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复合有钨涂层的三维钨丝编织体;B)将步骤A)得到的三维钨丝编织体于钨粉浆料中浸渍,再依次进行烘干和预烧,得到填充有钨材料的三维钨丝编织体,重复该步骤多次;C)将步骤B)得到的填充有钨材料的三维钨丝编织体于钨酸盐浸渍液中浸渍,再依次进行煅烧、还原和预烧,得到预烧结体,重复该步骤多次;D)将步骤C)得到的预烧结体依次进行烧结和压力加工,得到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室温三维强度与室温三维韧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硒化钨或二硒化钼/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二硒化钨纳米片溶液或二硒化钼纳米片溶液匀速搅拌并保持冰浴,之后向二硒化钨纳米片溶液或二硒化钼纳米片溶液中逐滴滴加四氯金酸,反应20min,离心,收集沉淀,得到二硒化钨或二硒化钼/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该方法绿色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制备的二硒化钨/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有更高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在生物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的检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VA/POE超临界发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装置,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2‑36份、乙烯‑辛烯共聚物26‑28份、乙二醇12‑16份、填料6‑12份、分散剂2.8‑3.2份、粘接剂1‑3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含量为5‑40wt%;乙烯‑辛烯共聚物的密度小于1g/cm3。本发明具有通过乙二醇有效结合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辛烯共聚物,并在改性空心玻璃微珠的表面形成羟基基团和由氢键脱水构成的共价键的结合下,提升各个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并在具备调位挡体、调位体和密封胶垫的反应釜发泡模具的作用下,实现显著降低制备难度、提升制备效率和该EVA/POE超临界发泡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效果。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氟和氮共掺杂的石墨烯纳米片;在所述氟和氮共掺杂的石墨烯纳米片中,氮的原子百分含量为0.01~12%;氟的原子百分含量为0.01~5%。本申请中的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下表现出非凡的电催化氧还原产H2O2的性能:其中启动电位达到0.596V(酸性介质有利于H2O2稳定),高于绝大部分的报道的材料如N‑掺杂碳纳米角(0.4V),N‑掺杂介孔碳(0.55V)和介孔碳球(0.37V)。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