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双垂直螺旋输送机

双垂直螺旋输送机

80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南通理工学院  
2024-01-24 15:11:47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1)和设置在螺旋输送机(1)的输送腔(10)内的滚动支撑装置(2);所述滚动支撑装置(2)由固定连接在叶片(11)上的连接轴(21)和旋转连接在连接轴(21)上的滚动部(22)构成;所述滚动部(22)与输送腔(10)的内壁相接触,经旋转的螺旋轴(12)带动的所述滚动部(22)通过与输送腔(10)的内壁摩擦接触而环绕螺旋轴(12)滚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22)为与螺旋轴(12)轴线平行的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与输送腔(10)的内壁保持相接触状态,形成对螺旋轴(12)的径向支撑,使螺旋轴(12)保持与螺旋输送机(1)的外壳(18)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由两个半轮部(2.1)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连接轴(21)上的对半分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22)至少为一对,分别靠近螺旋输送机(1)的进料口(1a)及出料口(1b)位置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1)具有一对,该对所述螺旋输送机(1)以垂直姿态并排相对固定设置,构成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具有位于驱动力输入端的三轴齿轮箱(13),该三轴齿轮箱(13)包括动力输入轴(131)和关于动力输入轴(131)对称设置的一对动力输出轴(132),该对动力输出轴(132)与动力输入轴(131)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131)与螺旋输送机(1)的驱动部(14)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132)与螺旋输送机(1)的螺旋轴(12)同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螺旋输送机(1)的所述输送腔(10)的顶端口通过顶部轴承装配件(15)轴封,底端口通过底部轴承装配件(16)轴封。

说明书: 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旋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 通过垂直的螺旋输送机输送水泥、粮食、饲料等物料时,由于螺旋输送机处于垂直放置,受重力及离心力的影响,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易相对外壳发生轴偏形变,进而影响物料的正常输送。特别是在垂直输送高度超过5米时,都应在螺旋轴的适当位置,设置径向支撑装置,而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多采用滚动轴承或者滑动轴承,结构复杂,需要润滑密封。发明内容[0003]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通过输送腔内滚动支撑装置的设置,在输送物料过程中滚动部通过与输送腔的内壁摩擦接触而环绕螺旋轴滚动旋转,从而时刻保持对螺旋轴的径向支撑,避免螺旋轴发生轴偏形变而影响物料输送。[0004]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包括螺旋输送机和设置在螺旋输送机的输送腔内的滚动支撑装置;所述滚动支撑装置由固定连接在叶片上的连接轴和旋转连接在连接轴上的滚动部构成;所述滚动部与输送腔的内壁相接触,经旋转的螺旋轴带动的所述滚动部通过与输送腔的内壁摩擦接触而环绕螺旋轴滚动旋转。[0005]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部为与螺旋轴轴线平行的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与输送腔的内壁保持相接触状态,形成对螺旋轴的径向支撑,使螺旋轴保持与螺旋输送机的外壳同轴。[0006]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由两个半轮部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连接轴上的对半分体式结构。[0007]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部至少为一对,分别靠近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及出料口位置布置。[0008]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机具有一对,该对所述螺旋输送机以垂直姿态并排相对固定设置,构成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0009] 进一步地,所述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具有位于驱动力输入端的三轴齿轮箱,该三轴齿轮箱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关于动力输入轴对称设置的一对动力输出轴,该对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与螺旋输送机的驱动部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与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同轴连接。[0010] 进一步地,螺旋输送机的所述输送腔的顶端口通过顶部轴承装配件轴封,底端口通过底部轴承装配件轴封。[001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腔内滚动支撑装置的设置,在输送物料过程中滚动部通过与输送腔的内壁摩擦接触而环绕螺旋轴滚动旋转,从而时刻保持对螺旋轴的径向支撑,避免螺旋轴发生轴偏形变而影响物料输送,而且滚动部环绕螺旋轴滚动旋转实现较为全面的支撑,提高设备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双垂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量相当于两台单独的螺旋输送机的输送量,将其组合在一起,用一台电机驱动,可以降低能耗,减小占地面积,而且设备的整体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0012]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3] 附图2为滚动支撑装置所在位置的螺旋输送机的半剖结构示意图;[0014] 附图3为滚动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4为三轴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0017] 通过垂直的螺旋输送机输送水泥、粮食、饲料等物料时,由于螺旋输送机处于垂直放置,受重力及离心力的影响,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易相对外壳发生轴偏形变,进而影响物料的正常输送。[001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双垂直螺旋输送机,包括螺旋输送机1和设置在螺旋输送机1的输送腔10内的滚动支撑装置2;所述滚动支撑装置2由固定连接在叶片11上的连接轴21和旋转连接在连接轴21上的滚动部22构成;所述滚动部22与输送腔10的内壁相接触,经旋转的螺旋轴12带动的所述滚动部22通过与输送腔10的内壁摩擦接触而环绕螺旋轴12滚动旋转,从而通过滚动支撑装置2的滚动部22时刻保持对螺旋轴12的径向支撑,避免螺旋轴12发生轴偏形变而影响物料输送,而且滚动部22环绕螺旋轴12滚动旋转实现较为全面的支撑,提高设备结构的稳定性。[0019]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滚动部22为与螺旋轴12轴线平行的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与输送腔10的内壁保持相接触状态,形成对螺旋轴12的径向支撑,使螺旋轴12保持与螺旋输送机1的外壳18同轴。通过滚轮在螺旋轴12与外壳18之间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螺旋轴12相对外壳18发生轴偏形变。[0020] 滚轮可以采用强度高、韧性好的尼龙材质。尼龙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且价格便宜,便于更换,减少了维护成本。滚轮与钢铁材料的螺旋输送机1的外壳18的内壁滚动摩擦接触,软材料摩擦硬材料,使用寿命延长,减轻了维修工作量。如附图3所示,所述滚轮为由两个半轮部2.1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连接轴21上的对半分体式结构。连接件包括圆形垫圈2.2、螺栓2.3以及螺母2.4,圆形垫圈2.2布置在半轮部2.1的两端,然后通过贯穿半轮部2.1的螺栓串接起来,最后用螺母2.4紧固。连接轴21焊接在叶片11上,安装在连接轴21上的对半分体式结构的滚轮容易拆卸,有助于对会发生磨损的滚轮进行更换。与此同时,在外壳18上对应滚动支撑装置2的位置处设置有可以开合的检视窗,通过检视窗不仅可以观察滚轮的磨损程度,而且还便于滚轮的更换操作。

[0021] 由于物料在进料口1a附近及出料口1b附近容易蓄积,会对螺旋轴12产生挤推形变影响,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动部22至少为一对,分别靠近螺旋输送机1的进料口1a及出料口1b位置布置。[0022] 所述螺旋输送机1具有一对,该对所述螺旋输送机1以垂直姿态并排相对固定设置,构成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从而提高输送量,两个螺旋输送机1的外壳18之间通过连板17连接起来。

[0023] 如附图4所示,所述双垂直螺旋输送结构具有位于驱动力输入端的三轴齿轮箱13,该三轴齿轮箱13包括动力输入轴131和关于动力输入轴131对称设置的一对动力输出轴132,该对动力输出轴132与动力输入轴131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131与螺旋输送机1的驱动部14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132与螺旋输送机1的螺旋轴12同轴连接。驱动部14优选摆线针轮减速电机。摆线针轮减速电机的效率通常可以达到96%以上,因此在相同输出功率下,其能耗比其他减速方式更低。

[0024] 螺旋输送机1的所述输送腔10的顶端口通过顶部轴承装配件15轴封,底端口通过底部轴承装配件16轴封,防止物料泄漏。[00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双垂直螺旋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