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技术试验研究

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技术试验研究

113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金源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2023-06-14 17:33:20
洛钼集团矿山公司是从事露天开采的现代化大型矿山企业,现开采的三道庄露天矿是栾川钼矿田三大矿区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市栾川县冷水镇境内。该矿山是由原来的地下开采转而进行露天开采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地采的不规范性,导致现在露天开采境界内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且规模大、错综复杂,已严重危及到矿山公司的安全生产,空区处理迫在眉睫。但普通的崩落法处理大型复合高危空区并不适用,而爆破一次成井块石充填技术处理这类采空区,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矿山高效、经济生产。因此,矿山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在三道庄露天矿进行了一系列爆破一次成井试验,确定了可行的爆破方式、合理的装药量、装药结构和爆破网络,并为最终实现的80m爆破一次成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宝贵经验。

1 单孔爆破漏斗试验

1.1 理论依据

多孔球状药包爆破是以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认为,长径比不超过6的药包可视为球状药包,其漏斗爆破机理与真正的球形药包相似;长径比不超过8的药包,其作用相当于球状药包。在一定矿岩和炸药条件下,不形成爆破漏斗时的最小药包埋深称为临界埋深。临界埋深和装药量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形成爆破漏斗时的埋深H与临界埋深之比称为埋深系数。在一定矿石和炸药条件下,存在一个爆破漏斗体积最大、破碎质量最好的埋深,称为最佳埋深。它与装药量Q之间的关系为:



在一定的矿石与炸药条件下,E、均为常数,即最佳埋深仅仅取决于装药量,根据利氏弹性应变方程的演变过程可知,在同一岩体中采用同一种炸药爆破时,小型爆破漏斗试验和大直径深孔(单孔)爆破两者的爆破漏斗参数满足如下关系:


1.2 现场试验

为了确定爆破一次成井试验场地的实际最佳埋深,为成井试验分层提供依据,特在现场进行了一系列单孔爆破漏斗试验。试验地点选在与成井试验同一台阶面,岩性相近的场地。

根据矿山公司实际情况,炸药选用Ф90mm2#岩石乳化炸药,钻孔设备选择Ф140mm的351钻机。试验前,先对场地的虚渣进行清理,排除虚渣对试验的影响。试验炮孔的孔距要布置的足够大,以防止炮孔间的相互影响。每孔试验药量3kg,爆破后对漏斗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测量所得部分爆破漏斗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爆破漏斗参数表

Table 1 Part of the blasting crater parameters table

部分爆破漏斗参数表


1.3试验结论

通过对试验爆破漏斗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并结合工程实际,做出回归曲线,如图1。

爆破漏斗数据回归曲线

图1 爆破漏斗数据回归曲线

Fig. 1 Blasting crater data regression curve


经回归分析,得二次回归方程:

V=-4.2769h2+10.5776h-4.8475,令V=0,经计算,可求得:h=1.2366。所以试验炸药量为3kg时,最佳埋深为:1.2366m,最佳埋深是确定爆破一次成井分层高度的依据。

2 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试验

2.1 试验场地概况

本次试验场地选在E区1354水平,该区域主要是矽卡岩型矿体,矿体致密坚硬,硬度系数14~16,松散系数为1.6,属坚韧难爆型矿岩。区域内无构造带出现,岩层稳固性较好。

根据空区扫描分析,本区域1354水平以下32m为空区,该空区比较开阔,长为36.9m,宽为24.2m,高为12m。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爆破参数选择

(1)钻孔直径的确定

参考国内外大直径深孔VCR法爆破实践[1-3],由于VCR法掏槽以下部为自由面,通常选用直径比较大的炮孔,如安庆铜矿、凡口铅锌矿、冬瓜山铜矿等矿山,VCR法爆破的钻孔直径通常在165mm以上。

根据三道庄露天采场生产设备情况,矿山目前可用的两种钻孔型号为Ф140mm和Ф250mm两种规格。在此采用Ф250mm规格的钻孔直径进行试验。

(2)爆破药包长径比的确定

VCR法爆破理论基础是利文斯顿球状药包爆破漏斗理论,最大长径比控制在6以下[4],通常钻孔直径越大,装药的长径比控制越好。参考国内外VCR法分层爆破工程实践,药包长径比在4.0以下,爆破效果比较好。为此,本设计确定药包长径比4.0。

(3)分层最大装药量确定

Ф250mm钻孔,按4.0长径比,一次装药高度宜控制在1.00m,分层装药量54.0kg,根据矿山炸药实际情况,分层装药量取54kg(每卷3.0kg),实际分层装药高度0.8m~1.0m(第一分层因空区顶板不平,装药高度从0.3m~1m略有不同)。

(4)药包最佳埋深

根据单孔爆破漏斗现场试验结果,炸药量为3kg时的最佳埋深为:1.2366m,根据公式(3)进行计算:

Ф250mm钻孔,分层装药量54Kg,药包中心最佳埋深为3.16m,考虑药柱有一定的高度,按有一定的富余量进行分析,分层装药高度控制在3.66m。本次试验考虑顶部和底部分层爆破为无穷自由面,中间分层爆破为约束自由面,夹滞性大,所以采用不等分层爆破。另外考虑虚渣因素,顶部一分层为4m,底部因顶板不平分层高度从1.3m~2.6m不等,中间分层因夹滞性不同取2.6m~2.8m不等(第8分层处因为有上下两个自由面所以分层高度确定为6.2m)。

(5)孔距确定

根据爆破相关理论,按下列公式确定孔间距

A=(1.1~1.2)W (4)

式中:A为孔距,W为爆破抵抗线。

Ф250mm钻孔,药包抵抗线W=2.5,A=2.75~3.00m,试验中间孔距取2.0m,中间孔与边孔取2.0m,考虑到满足每个孔抵抗线相等,所以边孔等间距近似布置在半径为3m的一个圆上。孔位布置如图2所示。

孔位布置图

图2 孔位布置图

Fig. 2 Holes location arrangement

(6)分层间爆破时间间隔的确定

根据爆破理论[5],VCR法分层爆破过程中,炸药爆炸后,爆破体以15~30m/s的速度移动(试验取20m/s),同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爆破块体向下移动,爆破块体向下移动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S=20t+1/2gt2    (5)

设分层爆破高度为H,每分层爆破需补尝空间1.6H,也就是说,爆破的岩石向下移动1.6H后,才能起爆上一分层的炸药。

①当分层一次爆破高度2.8m,以下部为自由面爆破时,解方程:2.8×1.6=20t+0.5×10×t2,得t≈0.21s,分层爆破时间间隔取200ms;

②当分层一次爆破高度2.8m,以上部为自由面爆破时,解方程:2.8×1.6=20t-0.5×10×t2,得t≈0.24s,分层爆破时间间隔取230ms;

③当分层一次爆破高度4m(顶部分层),以上部为自由面爆破时,解方程:4×1.6=20t-0.5×10×t2,得t≈0.35s,考虑各分层的起爆顺序,最顶部两个分层的爆破时间间隔取320ms。

(7)起爆网络的确定

因为本次爆破试验是一次成井,所以可以充分考虑试验的有利因素,利用上下两个自由面,采取上下同时起爆的方法爆破成井。

本次试验,自下而上共分十层进行分层爆破。经计算,上部为自由面时分层间微差时间取320ms和230ms,以下部为自由面时取200ms的微差时间。爆破碎石向上的抛掷速度取V=20m/s,经计算五层以内,上部爆破碎石抛掷、下落的空间,能够为下一分层爆破(按1.6的膨胀系数)提供足够爆破补偿空间。但考虑到为最终的80m成井试验(只能以下部为自由面)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以上部为自由面时只爆两个分层。下部1~5个分层先爆,然后按照10-6-9-7-8的分层顺序起爆,其中第八分层是利用上下两个自由面起爆。起爆器材使用西安庆华数码雷管,网络图如图3所示。

起爆网络图

图3 起爆网络图

Fig. 3 Blasting network diagram

(8)炸药单耗

Ф250mm钻孔,孔间距2.0~3.0m,共布置12个孔,每分层装药648kg,每分层爆破体积144m3,炸药单耗大约4.5kg/ m3。总体炸药消耗量为6804kg,总体爆破岩石量为3475 m3,总体炸药平均单耗1.97kg/ m3。

2.2.2 补偿空间校核[6]

试验地点采空区高度约为12.0m,空区尺寸:36.9m×24.2m,考虑到有一面靠近空区边缘,按岩渣堆积角40°计算,空区可以容纳成井碎石体积约为4788m3。

本次试验采用Ф250mm深孔成井,理论计算得出的爆破总体积为3475m3。由于本次成井试验有部分分层是向上抛掷爆破,经分析得出成井全部落入空区的岩体的体积仅为2397m3,按1.6的松散系数计算,破碎岩石堆积量为3835m3,空区可以容纳成井碎石体积约为4788m3,显然空区容积满足爆破一次成井的补尝空间要求。

2.2.3 钻孔施工

KY-250型牙轮钻机钻凿Ф250mm孔,孔深31m左右,炮孔偏斜率应小于0.5%。

根据前期施工分析,孔偏可以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孔偏小于0.5%,应做到以下要求:

(1)钻机必须是带液压支腿的钻机,在此基础上,清理平整施工工作面,将工作面上的碎石清理出去,使钻机能够站立在坚硬的原岩上,保证钻杆直立和钻机水平,防止钻机工作时偏斜,使炮孔偏斜;

(2)现场布孔用GPS首先确定孔口坐标,采用红油漆定点;

(3)钻机对孔后,要核对钻孔位置,满足要求后,才允许开钻;

(4)钻孔过程中若周围未开始钻的孔,被岩粉覆盖而不能确定孔位时,应用GPS确定钻孔孔口坐标后再施工;

(5)随着钻进的深度增加,岩性会发生一定变化,此时要实时调控钻机压力和钻进速度,以稳定钻机,控制钻头偏移。

总之,钻孔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孔位偏斜的实时监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孔位偏斜率满足要求。同时加强对炮孔岩性的记录,特别记录每个孔的虚渣厚度。

2.2.4 材料消耗

本次试验主要材料消耗见表2。


表2 主要材料消耗表

Table 2 Main material consumption

主要材料消耗表


2.2.5 安全措施

(1)爆破飞石的安全距离。计算爆破飞石的距离为480m,由于爆区周边500m内没有建筑物,不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影响,但爆区周边300m范围内的设备需移走,对爆区周边300~500m范围内的设备进行保护。

(2)爆破地震效应。爆区附近建筑物质点振动速度用下式计算:


式中:v为质点最大允许速度,cm/s;R为测点到爆源中心距离,m;Q为一次最大爆破药量,Q=648kg;K为与炸药性质、爆破方式、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K=131.70;为衰减系数,=1.983。

通过计算,本次成井试验最大段别药量为648kg,对爆区周围50m质点振动速度达到4.064cm/s。根据《爆破安全规程》[7]“矿山井下巷道、硐室工程允许质点振动速度为15~30cm/s”,因此,本次爆破试验振动不会对周边50m以外的空区稳定性产生影响。

(3)施工期间,在距试验区20m内安置地压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爆破结束后,应在地表圈出范围,做好标记,人员、设备不能擅自进入。在深井周边20m范围内对下部围岩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安全。

2.3 试验效果

本次爆破一次成井试验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场形成了一个近似圆形的垂直柱状井筒,井壁较为光滑。从测量结果来看,充填井上端口直径约为13.24m,成井断面最小尺寸直径约为6.88m,可见深度29.7m。成井照片如图4。

图4 成井照片

Fig. 4 Shaft-formirg photos

成井照片


3 结论

本次试验通过圆形布孔、不等高分层、设置中间层、分层同响、多层上下依序起爆和分层间合理延时爆破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的夹制性难题,突破了深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12m的限制,实现了32m天井深孔爆破一次成井,并为最终的80m爆破一次成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另外,从本次试验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爆破一次成井参数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不能仅凭经验或是简单的理论计算得出,只有通过现场试验得到的试验参数才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三才,唐其林.垂直深孔中部间隔装药技术在露天灰岩采石场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3)94-96.

[1] DENG San-cai,TANG Qi-lin.Application of vertical long hole blasting technique with interval charge at the middle part of hole in a limestone quarry[J].M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31(3)94-96.(in Chinese)

[2] 周传波.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模拟优化与应用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4.

[2] ZHOU Chuan-bo.Study on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aft formation by one Deep-hole blasting[D].Wuh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2004.(in Chinese)

[3] 李夕兵,李地元,赵国彦,等.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1):24-28.

[3] LI Xi-bing,LI Di-yuan,ZHAO Guo-yan,et al.Detecting,disposal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goaf in metal mines[J].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2006,23(1):24-28.(in Chinese)

[4] 钮强.岩石爆破机理[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0:92-111.

[5] 于亚伦.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6] 周传波,谷任国,罗学东.坚硬岩石爆破一次成井掏槽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3):2298-2302.

[6] ZHOU Chuan-bo,GU Ren-guo,LUO Xue-dong.Numerical simulation on cutting mode of shaft excavation by One-step Deep-hole blasting in hard rock[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24(13):2298-2302.(in Chinese)

[7] GB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S].
声明:
“多孔球状药包爆破一次成井技术试验研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