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及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其中连锁酒店以高达30%左右的速度扩张,从而催生了对酒店宾馆中床单、被套、浴巾、桌布等(简称布草)的洗涤服务的需求。同时我国洗涤化料的丰富和洗涤设备的自主研发促使纺织洗涤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不断完善的洗涤产业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布草洗涤工厂达不到环保要求,在洗涤作业中仍采用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洗涤作为高耗水作业,洗涤用水的回用技术均不成熟也未普及,行业的废水排放也不达标,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空气、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及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
布草洗涤的水洗工艺一般分为准备阶段(浸泡与预洗)、核心去污阶段(主洗与漂白)、漂洗阶段(过水)、后处理阶段(中和、柔软、增白)和脱水阶段五个步骤,图1。具体步骤如下:
1)预洗:将分拣好的布草放入冷水中浸湿并进行2到3分钟预洗,其间不添加化学品。织物和污垢被水润湿加之在水的冲击作用下,污垢与织物纤维间的结合力遭到破坏,新沾染的污垢、水溶性污垢如盐、糖等以及一些固体颗粒污垢如沙土、粉尘等可在此阶段部分或全部去除。该阶段为主洗阶段节省了洗涤剂用量,利于后续漂洗,提高了洗涤效果。但整个时间不宜过长,以防串色。
2)主洗:将完成预洗的衣物放入机械滚筒内,装载量控制在85%。放入适量的水并从机器加料口加入洗涤剂,启动加热洗涤开关,洗涤温度一般要达到70-80℃,之后保持低水位洗涤6-12分钟,既可完成主洗过程。该阶段可使大部分沾染的污垢与布草类织物脱离,随后溶解、乳化、分散或悬浮在洗涤液中;而小部分未脱离的污垢,则进入核心去污阶段第二过程漂白,通过氧漂粉或氯漂粉这两种氧化剂的强氧化作用使污垢分子破裂,达到脱色效果。
3)漂洗:布草经主洗后,一般先经过一个中高速脱水过程,完成脱水后进入漂洗,此时投水达到高水位,使织物纤维继续保持溶胀状态,同时用净水通过液筒内机械力将织物内的洗涤剂和悬浮污垢进一步扩散到水中。此过程需重复3到4次,每次水温逐步梯级下降。
4)后处理:织物经上述洗涤后,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对其进行化学处理以达到人们对织物的最佳使用要求,包括中和、柔软、上浆等。中和:从加料口加入适量中和酸剂,水温保持在30-40℃,在中/低水位下
声明: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