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气池,包括脱气池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氮、磷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在当前的污水处理领域中,生物处理技术是去除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氮的常用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已被广泛采用。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向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利用曝气鼓入的氧气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被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在现有技术中,应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活性污泥池和沉淀池。为了使水变得澄清,也为了存留活性污泥絮凝体,活性污泥池下游设置有沉淀池。活性污泥絮凝体在沉淀池沉淀下来,并通过泵回流到活性污泥池,澄清后的水则流出污水处理系统。在设计上述系统时,为了减少占地面积,以及提高活性污泥池曝气氧传递率,从而降低耗电量,通常会将活性污泥池的水深设计为7~8m。充氧用的空气自池底鼓出,在这种高水深下(同时意味着高压力),空气更易溶于水中,因而达到较高的空气溶解率。然而,高水深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下面所述。溶解的气体中,只有氧气是污水处理所必需的,会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被消耗掉,绝大多数其他的溶解气体(比如氮气)并不会被消耗。当后续工序水深变浅(即压力降低),大量溶解的氮气在后续的管道、构筑物中从溶解态变回气态,以气泡的形式存在。这些气泡可能堵塞管道,还可能让原本应下沉的活性污泥难以沉降,因而影响了后续的沉淀工艺。同时,由于曝气,活性污泥絮凝体上会粘附小气泡,因而很难沉淀。
因此,在实践中,通常会在活性污泥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脱气池,如图1所示。通过脱气池中的搅拌,可以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和粘附在絮凝体上的气泡释放出来,而不会等到后续管道或构筑物中再释放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仅采用一个脱气池,并且这些系统中的大多数采用机械搅拌,少数采用与活性污泥池一样的曝气头进行空气搅拌。然而,这些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声明:
“脱气池,包括脱气池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